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谢脁远登三山还望京邑
[书籍信息]
书名:毛主席为青少年选的阅读诗词
作者:叶燕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21987-5
定价: 32.00元
[作者简介]
叶燕,1939年6月生于陕西延安。高级工程师。毛泽东秘书叶子龙之长女。长期在军队、地方科研机构及国家机关工作。
[内容提要]
本书是毛主席为青少年精心挑选的中国古代经典阅读诗词,共约300首,包括民歌、童谣、古诗等。为了方便青少年学习和背诵,做了简单注释。希望青少年通过诵读古典诗文,益心智,怡性情,启迪思想,滋养人生,汲取精神力量,增加正能量。本书寄托了毛主席对青少年弘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热切期望,是青少年学习和阅读诗词的必备之书。
[编辑推荐]
★主席精选
本书是由毛主席为青少年精心遴选出292首中国古代经典诗词,将诗词中蓄积的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优秀品格汇集于一身的好作品。
★引领体悟
本书用中国古典诗词生生不已的韵律和美感启悟青少年的感知力,引领青少年进入中国古典文学的优美境界,并且可以从中品读和体悟毛主席的文学情怀和伟大的政治抱负。
★注释严谨
本书注释由专家参考权威版本做出,严谨准确,有助于青少年理解和背诵。
[目录]
一
◎ 击壤歌 佚名 /
◎ 南风歌 佚名 /
◎ 采薇歌 伯夷、叔齐 /
◎ 衣铭 佚名 /
◎ 书车 佚名 /
◎ 书履 佚名 /
◎ 书锋 佚名 /
◎ 饭牛歌 佚名 /
◎ 琴歌 佚名 /
◎ 忼慨歌 佚名 /
◎ 子产诵二章 佚名 /
◎ 渔父歌 佚名 /
◎ 徐人歌 佚名 /
◎ 越谣歌 佚名 /
◎ 琴歌 佚名 /
◎ 吴夫差时童谣 佚名 /
◎ 乌鹊歌 何氏 /
◎ 渡易水歌 荆轲 /
◎ 《太公兵法》引黄帝语 佚名 /
◎ 《左传》引逸诗 佚名 /
◎ 《左传》引古人言 佚名 /
◎ 《国语》引古谚 佚名 /
◎ 《慎子》引古谚 佚名 /
◎ 《战国策》引古谚 佚名 /
◎ 《史记》引古语 佚名 /
◎ 《汉书》引古谚 佚名 /
◎ 刘向《别录》引古语 佚名 /
◎ 《牟子》引古谚 佚名 /
◎ 《魏志》王昶引谚 佚名 /
◎ 《梁史》引古语 佚名 /
◎ 《史照通鉴》疏引谚 佚名 /
◎ 大风歌 刘邦 /
◎ 鸿鹄歌 刘邦 /
◎ 垓下歌 项羽 /
◎ 耕田歌 刘章 /
◎ 秋风辞 刘彻 /
◎ 李夫人歌 刘彻 /
◎ 落叶哀蝉曲 刘彻 /
◎ 悲愁歌 刘细君 /
◎ 白头吟 卓文君 /
◎ 诗四首 苏武 /
◎ 与苏武诗三首 李陵 /
◎ 别歌 李陵 /
◎ 歌一首 李延年 /
◎ 怨诗 王昭君 /
◎ 怨歌行 班婕妤 /
◎ 四愁诗 张衡 /
◎ 饮马长城窟行 蔡邕 /
◎ 羽林郎 辛延年 /
◎ 董娇娆 宋子侯 /
◎ 盘中诗 苏伯玉之妻 /
◎ 古怨歌 佚名 /
◎ 悲愤诗 蔡琰 /
◎ 梁甫吟 佚名 /
◎ 战城南 佚名 /
◎ 有所思 佚名 /
◎ 陌上桑 佚名 /
◎ 长歌行 佚名 /
◎ 西门行 佚名 /
◎ 孤儿行 佚名 /
◎ 伤歌行 佚名 /
◎ 古歌 佚名 /
二
◎ 古诗二首 佚名 /
◎ 古诗一首 佚名 /
◎ 古诗二首 佚名 /
◎ 淮南民歌 佚名 /
◎ 匈奴歌 佚名 /
◎ 成帝时歌谣 佚名 /
◎ 城中谣 佚名 /
◎ 短歌行 曹操 /
◎ 观沧海 曹操 /
◎ 土不同 曹操 /
◎ 龟虽寿 曹操 /
◎ 薤露 曹操 /
◎ 蒿里行 曹操 /
◎ 苦寒行 曹操 /
◎ 东西门行 曹操 /
◎ 善哉行 曹丕 /
◎ 杂诗 曹丕 /
◎ 燕歌行 曹丕 /
◎ 箜篌引 曹植 /
◎ 赠白马王彪 曹植 /
◎ 送应氏诗二首 曹植 /
◎ 杂诗 曹植 /
◎ 七哀诗 曹植 /
三
◎ 入彭蠡湖口 谢灵运 /
◎ 入华子冈是麻源第三谷 谢灵运 /
◎ 代东门行 鲍照 /
◎ 代放歌行 鲍照 /
◎ 代出自蓟北门行 鲍照 /
◎ 拟行路难(节选) 鲍照 /
◎ 梅花落 鲍照 /
◎ 日落望江赠荀丞 鲍照 /
◎ 行京口至竹里 鲍照 /
◎ 遇铜山掘黄精 鲍照 /
◎ 秋夜 鲍照 /
◎ 玩月城西门廨中 鲍照 /
◎ 胡笳曲 吴迈远 /
◎ 古意赠今人 吴迈远 /
◎ 长相思 吴迈远 /
◎ 怨诗行 汤惠休 /
◎ 石城谣 佚名 /
四
◎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佚名 /
◎ 古诗十九首 佚名 /
五
◎ 七哀诗 王粲 /
◎ 饮马长城窟行 陈琳 /
◎ 侍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 应玚 /
◎ 别诗 应玚 /
◎ 百一诗 应璩 /
◎ 杂诗 应璩 /
◎ 咏怀(节选) 阮籍 /
◎ 明月篇 傅玄 /
◎ 杂诗 傅玄 /
◎ 杂诗 左思 /
◎ 咏史八首(节选) 左思 /
六
◎ 扶风歌 刘琨 /
◎ 九日闲居 陶渊明 /
◎ 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陶渊明 /
◎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 陶渊明 /
◎ 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中作 陶渊明 /
◎ 桃花源诗 陶渊明 /
◎ 归田园居三首 陶渊明 /
◎ 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 陶渊明 /
◎ 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潠田舍获 陶渊明 /
◎ 饮酒 陶渊明 /
◎ 拟古 陶渊明 /
◎ 杂诗 陶渊明 /
◎ 读山海经 陶渊明 /
◎ 登池上楼 谢灵运 /
◎ 游南亭 谢灵运 /
◎ 登永嘉绿嶂山诗 谢灵运 /
◎ 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谢灵运 /
◎ 登石门最高顶 谢灵运 /
◎ 石门新营所住四面高山回溪石濑茂林修竹 谢灵运 /
◎ 于南山往北山经湖中瞻眺 谢灵运 /
◎ 从斤竹涧越岭溪行 谢灵运 /
◎ 初去郡 谢灵运 /
◎ 夜宿石门诗 谢灵运 /
七
◎ 玉阶怨 谢朓 /
◎ 同王主簿有所思 谢朓 /
◎ 和徐都曹出新亭渚 谢朓 /
◎ 游东田 谢朓 /
◎ 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 谢朓 /
◎ 郡内高斋闲望答吕法曹 谢朓 /
◎ 新亭渚别范零陵云 谢朓 /
◎ 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 谢朓 /
◎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谢朓 /
◎ 宣城郡内登望 谢朓 /
◎ 高斋视事 谢朓 /
◎ 和江丞北戍琅琊城 谢朓 /
◎ 王孙游 谢朓 /
◎ 萧谘议西上夜集 王融 /
◎ 游太平山 孔稚珪 /
◎ 东昏时百姓歌 江孝嗣 /
◎ 逸民 萧衍 /
◎ 西洲曲 萧衍 /
◎ 河中之水歌 萧衍 /
◎ 东飞伯劳歌 萧衍 /
◎ 折杨柳 萧纲 /
◎ 临高台 萧衍 /
◎ 咏阳云楼檐柳 萧绎 /
◎ 夜夜曲 沈约 /
◎ 别范安成 沈约 /
◎ 古离别 江淹 /
八
◎ 月下独酌 李白 /
◎ 佳人 杜甫 /
◎ 梦李白 杜甫 /
◎ 塞下曲 王昌龄 /
◎ 关山月 李白 /
◎ 子夜吴歌 李白 /
◎ 长干行 李白 /
◎ 古意 李颀 /
◎ 送陈章甫 李颀 /
◎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李白 /
◎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
◎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
◎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岑参 /
◎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岑参 /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
◎ 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杜甫 /
◎ 丹青引 杜甫 /
◎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杜甫 /
◎ 石鼓歌 韩愈 /
◎ 长恨歌 白居易 /
◎ 琵琶行 白居易 /
◎ 韩碑 李商隐 /
◎ 燕歌行 高适 /
◎ 蜀道难 李白 /
◎ 古从军行 李颀 /
◎ 老将行 王维 /
◎ 将进酒 李白 /
◎ 兵车行 杜甫 /
九
◎ 玉阶怨 李白 /
◎ 逢雪宿芙蓉山 刘长卿 /
◎ 塞下曲二首 卢纶 /
◎ 马诗 李贺 /
◎ 登乐游原 李商隐 /
◎ 塞下曲 许浑 /
◎ 送兄 七岁女子 /
◎ 题红叶宫人 韩氏 /
◎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
◎ 凉州词 王之涣 /
◎ 长信秋词 王昌龄 /
◎ 从军行 王昌龄 /
◎ 越中怀古 李白 /
◎ 黄鹤楼闻笛 李白 /
◎ 赠汪伦 李白 /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
◎ 江村即事 司空曙 /
◎ 宿武关 李涉 /
◎ 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 韩愈 /
◎ 石头城 刘禹锡 /
◎ 听旧宫人穆氏唱歌 刘禹锡 /
◎ 与歌者何戡 刘禹锡 /
◎ 杨柳枝词 刘禹锡 /
◎ 和令狐相公牡丹 刘禹锡 /
◎ 过华清宫 杜牧 /
◎ 登乐游原 杜牧 /
◎ 题桃花夫人庙 杜牧 /
◎ 边上闻笳 杜牧 /
◎ 山行 杜牧 /
◎ 夜雨寄北 李商隐 /
◎ 汉宫词 李商隐 /
◎ 齐宫词 李商隐 /
◎ 北齐二首 李商隐 /
◎ 赠弹筝人 温庭筠 /
◎ 瑶瑟怨 温庭筠 /
◎ 谢亭送别 许浑 /
◎ 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
◎ 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 高蟾 /
◎ 仲山 唐彦谦 /
◎ 华清宫 杜常 /
◎ 金谷园 杜牧 /
◎ 隋宫 李商隐 /
◎ 嫦娥 李商隐 /
◎ 贾生 李商隐 /
◎ 金陵图 韦庄 /
◎ 陇西行 陈陶 /
◎ 出塞 王昌龄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
[书摘]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分别进入八一小学、育英小学读书,每周只能回家一次。毛主席日理万机,抽不出时间亲自教我们背古诗了,但他依然十分关注我们的学习。他对我们说:“你们现在上学了,别忘记继续学习背诵古诗词,它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我选些古诗词,你们可在课外和假期学习,看不懂的地方可以问我和老师。”此后他陆续给我们一些用老式铅字打字机打出来的古诗稿,让我们自己学习背诵。这些诗稿打印在薄纸上,竖排版,字为蓝色,对折起来可以装订成“小书”。
在当时的条件下,只能是将两张薄纸夹着一张复写纸,直接用打字机打出来几份。我请教过当时的打字员阿姨,她告诉我:“用这种方法一次打两三份效果很好,要打四五份效果差些,有的字会不清楚。”我记得当时给李敏、李讷姐俩儿各一份,我和妹妹各一份,其余还有几份,是否还送给什么人,它们是否被保留了下来,我就不清楚了。为了弄清这些问题,我拿着古诗稿原件专门拜访了李讷,她看见原件立刻说:“这就是爸爸为我们选的古诗词,可惜我的那份丢了,你一定要好好保存。”我问是否还记得当时都给了谁,她说:“姐姐和我各有一份,你们姐俩儿一人一份,还有远新有一份。”我问她:“你记得毛主席给我们古诗稿的时间吗?”李讷说:“是咱们搬进中南海以后不久。”
这是我拥有的第一本属于自己的“古书”。一九四六年在延安抗日小学读书时我有过课本。一九四七年三月撤离延安时,课本及一些暂时用不着的生活用品都留在了延安,埋入地下或藏在山洞里,准备收复延安后取回。后来我们随中央后方工作委员会转战于山西、陕西,居无定所,一年多时间没读过书,直到一九四八年五月到达西柏坡后,才正式到中央机关小学读书。我们十几个不同年级的孩子挤在一间教室里。上课时老师将不同年级学的内容分别抄在黑板上,我们再按自己的年级将板书抄在纸上,这就是我们的“课本”。有了这段经历,我对毛主席给我们的“小书”特别珍惜、爱护:每当获得一部分诗稿都会仔细将它对折装订好,再放到一个大信封中,几个月下来我已经装订成厚薄不等的九本小册子。
毛主席善于利用各种机会关心、帮助青少年学习中国古代文学。一九五四年七月,毛主席给在北戴河休假的李敏、李讷写信,告诉她们北戴河、秦皇岛、山东一带是曹操到过的地方,让她们读读曹操的《观沧海》,还劝她们闲暇时看点古典文学作品,学习和了解中国文化。也正是在毛主席“看点古典文学作品”的指导下,在刚上初中的假期里,我就开始读《水浒》《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古书了;也正是在毛主席的言传身教下,我渐渐地爱上了读书。毛主席还特许我们这些孩子借阅他的藏书呢,不过他的大部分古籍线装书对我们来说太难懂了。
毛主席也十分重视身边工作人员和年轻卫士们的学习。新中国成立不久,他对我爸爸叶子龙说:“我想办一个业余学校,让卫士和身边的工作人员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比较系统地学习文化知识。”正是在毛主席的倡导和关怀下,中南海业余学校很快开学了,开设语文、数学、地理、政治、自然等课程。毛主席还用自己的钱为学员购置了课本和学习用品,大家除值班和出差之外,都坚持学习。经过数年学习,这些贫苦出身的年轻战士都达到了初中文化水平,还有一些同志被保送到工农速成中学,以后又上了大学,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毛主席还亲自为身边的卫士检查作业,纠正错别字,批改日记,教背古诗词。有一次,毛主席给卫士张仙朋改日记时,在日记本上抄写了王昌龄的《从军行》、辛弃疾的《摸鱼儿》,耐心讲解后让张仙朋背下来。
六十多年来,毛主席为我们选编的这几本古诗稿随着我们家庭的变化经历了风风雨雨。我们在清理“文化大革命”抄家返还物品时,发现了这几本古诗稿,它竟然奇迹般地被保存了下来,实属不易。
从工作岗位退下来后,我想重温这些诗稿。当我找出发黄的信封,小心翼翼地抽出古诗稿时,只见订书钉处已锈迹斑斑,薄如蝉翼的纸张多处变黄发脆,有的边缘已粉碎脱落,我真不忍心,也不敢再去翻动它,不得不又一次将它放入信封珍藏。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份古诗词在我心中的分量越来越沉甸甸的:这是毛主席精选的古诗词呀!他希望朝气蓬勃的青少年学习掌握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担负起中华民族复兴的重任。这是咱们共同的财富,我愿将这些古诗词奉献给广大青少年朋友。
这本古诗词选编共计二百九十二首,包括民歌、童谣、古诗等,排列顺序采纳了毛主席选编的九册顺序,我们仅删除了重复打印的三首诗,并对原稿中的个别错字进行了更正,还对几处明显遗漏的部分进行了补充。为了方便青少年学习和背诵,本书采用简体字横排版,并做了简单注释。
希望青少年通过诵读古典诗文,益心智,怡性情,启迪思想,滋养人生,汲取精神力量,增加正能量。也希望中老年朋友通过背诵古诗词,保持思想活力,健脑养生,陶冶情操,健康长寿。更希望通过这本书为研究毛主席提供一些史料,为教文学的老师们提供教学参考资料。编辑出版这本书也是为了让广大青少年了解毛主席,了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表达对毛主席的尊敬和缅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