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十月十五 农历十月十五的女孩命

时间:2023-04-26 12:29/span> 作者:tiger 分类: 经验 浏览:8164 评论:0

来源:美物计(ID:huanqiukanke)

你知道下元节吗?

很多年轻人,甚至连听都没听过,

包括我自己。

每年农历十月十五,

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下元节,

亦称“下元日”“下元”,

也是一年中最后一个月亮节。

相传在这天,

水官会到凡间为人解厄,

所以,下元节人们会祭祀祖先,

也会祭祀神灵、祈禳灾邪。

不管是祭祀,还是祈愿,

都寄托着古人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是平凡日子里的一种仪式感。

只是,这样的下元节,

如今却正在慢慢被遗忘。

01

下元节,一个正在死去的中国节

下元节由来已久,

且与道教息息相关。

道家尊远古的三位明君尧、舜、禹

为天、地、水三官,也叫“三元”,

载录世人善恶,为万物之行本,

三官大帝的诞辰日就叫三元节。

正月十五,上元节,

是天官赐福之日,

七月十五,中元节,

为地官赦罪之日。

十月十五,水官会根据考察,

录奏天廷,为人解厄,

民间为了纪念他的功德,

便在这一天举行祭祀活动,

于是,就有了下元节。

宋人吴自牧在《梦粱录》里记载:

“(十月)十五日,水官解厄之日,

宫观士庶,设斋建醮,或解厄,或荐亡。”

在这一天,道观做道场,

人们祭祀祖先、持斋诵经,

迎接水官大帝,

以求得困厄的疏解与人生的安详。

后来,随着道教没落,

朝代更迭,下元节也逐渐被忘却,

但江苏常州,至今依然有“斋三官”的风俗。

“十月半,牵砻团子斋三官”,

因正值收获时节,

人们用新米磨粉做小团子,

包素菜馅心,蒸熟后在大门外&34;斋天&34;。

华夏数千年的历史,

让中国拥有了众多传统节日,

但真正能完整保留下来的少之又少,

那些至今依然被大众知晓的节日难能可贵。

下元节,一个正在死去的中国节,

她和所有传统节日一样,

镌刻着先民的生命体验和美好愿望,

她不该被忘记。

02

下元节,中国人的祈福日

古人相信,每逢下元节,

水官都会下凡间,巡查人间善恶,

为人们解除灾难。

于是,人们虔诚地祈祷,

用竹枝扎船、再糊上彩纸放到河中,

彩船载满心声,一路飘到水官处,

以求得困厄的疏解与人生的安详。

福建莆田一带,下元节的傍晚,

各家各户,带上各种斋品去到田头,

把香一根根插在田埂上,

再拿出斋品祭水神,

祈求干燥的冬日,庄稼能得到滋润,

农作物平安过冬。

下元节,是中国人自己的祈福日,

不论你是否相信

水官大帝“除困解厄”的神通,

但在一年即将结束的时候,

不妨放下沉重的包袱,给往事清零。

你要相信,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人生总会有不期而遇的温暖,

和生生不息的希望。

03

下元节,最后一个月亮节

月亮节,中国人独有的节日,

一年仅有五个,

上元、花朝、中元、中秋,

最后一个就是下元节

在古代,

十月十五月圆时,

人们要进行最重大的祭祖活动,

也是一年中最后一次同已故亲人告别。

中国人不爱谈死,

却有着最含蓄浪漫的死亡美学。

《中庸》里说:“事死如生,事亡如存。”

我们在各种祭祀节日里,

用自己的方式关心、思念逝去的亲人。

爷爷去世后,

他的画像被挂在供桌上方,

上次回家,看到桌上放着好几根烟,

爷爷生前喜欢抽烟、喝酒,

烟是爸爸和哥哥放的,

他们喝酒的时候,也会倒半杯放那。

过年或过节,妈妈做好饭,

都会先盛碗饭,每样菜夹一点,

让家里孩子端着给爷爷画像三鞠躬,

这碗饭,有时祭拜完就吃了,

有时也会放两天。

这或许就是中国人对待死亡的态度,

不张扬,也不凝重,

只是把亡者看作活在另一个世界的人,

用最温情的方式去怀念。

因为死并非生的对立面,

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只要不遗忘,

逝去的人就永远活着。

04

下元节,不该被遗忘

下元节,虽出自道教,

但早已有了更朴实的文化内涵,

祭祖、祈福,还有自己独特的节令食品,

明代时,每年的下元节,

北京家家户户都要做“豆泥骨朵”,

就是现在的豆沙包子。

虽明知下元节的消亡,是不可避免的,

但依然希望这样一个温暖美好的节日,

能够被更多人知晓,或是得到复兴,

让我们不管身在何处,都能同望一轮月,

怀念逝去的亲人,倾诉绵绵思念。

又一年下元节,

祈愿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每一个人无灾无疾,平平安安。

本文「美物计」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