趾高气扬造句 趾高气扬的意思和造句

时间:2023-04-21 07:22/span> 作者:tiger 分类: 经验 浏览:4296 评论:0

文 / 余少镭

【叫爸爸】35×35cm 纸本水墨|河夫作品

成语:卖国求辱

一、译义

本想靠出卖国家得到荣耀,没想到反而招来羞辱。

二、出处

是时,高祖(石敬瑭)与契丹约为父子,契丹骄甚,高祖奉之愈谨。重荣愤然,以谓:“诎中国以尊夷狄,困已敝之民,而充无厌之欲,如此卖国求辱,乃晋万世耻也!”数以此非诮高祖。——《新旧五代史·安重荣传》

三、闲话

安重荣本来是看好石敬瑭的。

安重荣,朔州人,祖上几代都是武将,他天生神力,又从小精熟骑射,年轻轻就当到了“振武巡边指挥使”,也就是边防指挥官,地位仅次于节度使。

石敬瑭,原后唐节度使,因为曾率十余骑英勇救主,深受后唐开国皇帝李存勖青睐。据《新五代史》载,庆功宴上,李存勖拍了拍石敬瑭的后背,还喂他吃了一口酥——别搞错,他们没有基情,也不是在群聊,李存勖是沙陀人,这是他们对下属最高的礼遇,所以,石敬瑭从此“名动军中”。

安重荣粉石敬瑭,应该也是从这里开始的。石敬瑭历经唐庄宗、唐明宗、唐愍帝、唐末帝四代,干了不少反复无常的事,安重荣都不觉得这有什么,乱世嘛,谁拳头大谁话事,他自己就曾经公开说过:“天子宁有种邪?兵强马壮者为之尔!”

这跟陈涉那句著名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同样经典,啥天子不天子啊,斧钺刀里面出政权。

石敬瑭当然也听说过安重荣的名气,知道他英勇神武,所以当他准备起兵反唐时,首先就派人私下来跟安重荣接触,希望得到他的支持。

安重荣一听就答应了。可这时候他妈和他哥都觉得石敬瑭不靠谱,还准备把使者干掉,绝了安重荣的念想。这事被安重荣发现了,说妈你别乱来,这样吧,我来卜一卦看吉凶如何。

关于这细节,《新五代史》写得很演义,说他在百步之外竖一根箭,然后以箭射箭,说,石敬瑭能当天子,此箭必中。果然,一箭中箭。又立一箭,说,我要是能当上节度使,此箭必中。也中。于是,他妈和他哥终于不拦他了,“重荣以巡边千骑叛入太原”,带着自己一千骑精兵,进入太原,加入石敬瑭的阵营。

果然,没多久石敬瑭就当上皇帝,安重荣也顺利当上成德军节度使——这可是最大的边防重镇,直接面对的是契丹,举足轻重,可见石敬瑭对安重荣的信任和看重。

可是,两人的蜜月期还没结束,石敬瑭就让安重荣失望了。

原因是大家都知道的,石敬瑭为了获得契丹的支持,认比他小十岁的契丹皇帝耶律德光为爸爸,自称“儿皇帝”,还把燕云十六州割给了契丹,每年再加三十万匹绢帛。

燕云十六州,包括今天北京、天津北部、河北北部、山西北部,超过十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在当时可是战略要地,给了契丹,长城及燕山山脉这样的天堑就完全失去作用,整个传统意义上的“中国”门户洞开,北方游牧民族南下劫掠,几乎是一马平川。

作为回报,契丹铁骑越过雁门关,帮石敬瑭灭了后唐,建立后晋,并册封他为“英武明义皇帝”。

此后,石敬瑭对契丹皇帝“以父事之”,“契丹骄甚,高祖奉之愈谨”,就是说,契丹人在石敬瑭面前越是趾高气扬,石敬瑭越是唯唯诺诺,尽心尽孝当好“儿皇帝”。

据《新旧五代史》载,契丹规定,后晋买马只能向契丹买,而契丹则对每匹马加收四倍半费用;契丹跟吐谷浑或其他游牧民族发生战争,石敬瑭便号召百姓节衣缩食支援契丹;每年契丹皇帝耶律德光生日,石敬瑭不但以儿子身份携带大量金银珠宝亲赴契丹祝寿,还下旨全国各地搭建寿棚,挂耶律德光画像,上书“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安重荣毕竟是血性汉子,他之前看好石敬瑭,是认为他是乱世中的奸雄,有治世的能力,才一心辅助。但是,安重荣也有底线,这底线,就是不能卖国。

让安重荣最不能接受的是,每逢割让燕云十六州的周年纪念日,渗透到后晋国内的契丹人,都会高调举行“庆祝燕云十六州回归契丹”的酒会,并勒令后晋官民必须参加——这几乎是把晋人的脸踩到地上,摩擦摩擦。安重荣忍无可忍,才会对石敬瑭说出“如此卖国求辱,乃晋万世耻也”这样的话,并多次以此责难、讥讽石敬瑭。

安重荣不仅仅是个口炮党,他自恃兵力雄壮,不把契丹放在眼里。《新五代史·安重荣传》写,“契丹使者往来过镇州,重荣箕踞慢骂,不为之礼,或执杀之”。契丹使者经过他防守的镇,他不但不以礼相待,还动辄辱骂,甚至找个借口就拿下杀掉。

这么一来,契丹肯定对安重荣恨之入骨,视之为眼中钉,多次向石敬瑭施压,要求他处理安重荣。石敬瑭则忌惮安重荣手握重兵,也不敢正面硬刚,只是跑到离安重荣驻地比较近的邺城,派人去对他说:“前世与虏和亲,皆所以为天下计,今吾以天下臣之,尔以一镇抗之,大小不等,无自辱焉!”

我之前跟契丹认父子,都是为了天下苍生,现在我以天下臣服于他们,你以一镇之力对抗他们,实力相差太悬殊,这是自取其辱啊!

一个卖国求辱的人,说不卖国的人是自取其辱,这心理素质,也是没谁了。

前面说过,安重荣自己也是有野心的,看到石敬瑭这样的“儿皇帝”实在扶不上墙,那就自己干吧。于是,同一年的冬天,趁着石敬瑭还在邺城,另一节度使安从进在襄阳起兵造反,安重荣也起兵,聚集数万饥民,杀向石敬瑭所在的邺城。

石敬瑭听说安重荣反了,也没太意外,派他妹夫杜重威率兵平叛。两军刚一交手,原来就跟安重荣有矛盾的部将赵彦之先降了,安重荣措手不及,一退再退,最后走投无路,被杜重威斩首,将头带回给石敬瑭。

石敬瑭拿到安重荣的首级,一刻也不敢怠慢,“命漆其首送于契丹”,就是命人把安头上漆,送去给他的“父皇帝”以表忠心。按《辽史》的说法,“戊辰,晋函安重荣首来献,上数欲亲讨重荣,至是乃止”。契丹皇帝本来几次想亲自讨伐安重荣,现在看到石敬瑭送来的人头,也就作罢。

至于卖国求辱的石敬瑭,结局也好不到哪儿去。

安重荣死后一年,原在雁门关外游牧的吐谷浑部因不堪受契丹欺压,全族逃到河东,归顺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契丹怒了,派人来向石敬瑭问罪,石敬瑭同样也不敢得罪重兵在握的刘知远,又无法向“父皇帝”交待,终日担惊受怕,最后在忧郁中病死。

石敬瑭死后,养子石重贵继位,才四年,契丹也不想再要“儿皇帝”了,直接出兵,后晋国灭,石重贵被俘,后死于辽东。

可见,所谓的卖国求荣实际是不存在的,古今中外,卖国能求到的,只是辱。

当然了,话说回来,重看五代十国这段历史,契丹也好沙陀也好,包括后来的辽金西夏什么的,其实都是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的一员,还有什么元蒙啊、满清啊,今天看来,都是民族内部矛盾。这点历史观,还是应该有的嘛。2004年,沈阳还举行过“紫气东来·纪念清兵入关360周年”的庆祝活动呢。

所以,也就不存在什么“石敬瑭卖国”这样的说法了。什么“父皇帝”啊“儿皇帝”啊,都是同宗加父子的关系。记住: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兄弟姐妹都很多/景色也不错……

四、造句

1、卖国求辱这种生意,不是像石敬瑭这样的手握国之重器者,还真是干不来的。

2、我们要向安重荣学习,将卖国求辱者批倒批臭。

来源:现代聊斋余少镭

原标题:卖国求辱|造成语的反

(版权属原作者)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