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二也挺好 其实第二也挺好

时间:2023-04-20 06:38/span> 作者:tiger 分类: 经验 浏览:4644 评论:0

文丨曹镜明

题丨北大教授:1个章子怡胜过10000本孔子!被骂感觉委屈,真冤

欢迎大家留评交流,对于张颐武教授的看法!

前些年,大家都是追着时尚跑;如今,又都变成追着热点跑!

那么,现在什么话题最火爆呢?恐怕非“传统文化”莫属,或许未曾到过“一览众山小”的地步,但是也本着“细水长流”的原则,一直也都没有掉过档。用《大笑江湖》的歌词:

谁最难受谁知道/天下第二也挺好

章子怡VS孔子

北大教授张颐武,就曾在文章中写道:

一个章子怡,比一万本孔子都有效果……要像重视孔子一样重视章子怡,中国文化才会有未来。

首先要先摘出“章子怡”来,不能因为是论点中心人物,就被殃及池鱼。

其次作为一位北大教授,高级知识分子,如何说出这样的观点,肯定是有什么内在联系的,不然张嘴就说,是否会有损身份?

那么,最重要的是这个观点有道理吗?

关于孔子其人,其影响,在这里就不需要多提了,即便是如今,也有很多老外管亚洲东部的若干个国家和地区,统称为“孔儒文化圈”,仁义礼智信是骨子里的信仰!

那么,章子怡呢?作为为数不多能够在好莱坞打酱油的华人明星而言,最起码在咖位上,是毋庸置疑的。这么多年,各种倒霉事和缺德事也都没少赶上,如今依旧是笑到最后的那个,手腕很厉害。

其实,两人之间的比较本身就很荒谬。

道理和依据是什么

在张颐武教授的原话中,“孔子”的前缀是“本”,故而应该指的不是“孔子”本人,而是有关孔子的纸质读物,用章子怡这个活人来进行对比。

这本身就是方式方法上的降维打击。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影视作品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远要比一般纸质读物要更加的深远。

即便是现在,也没有谁敢说能把《论语》都研究透了,更何况是那么多的传统文化著作?在翻译上有很大的困难,更何况还有读者的阅读理解,消化转化?

但是影视作品的翻译就很简单了,因为本身就是为剧情服务的,直接英化就可以。

这是传播渠道和媒介上的差异!

在一定程度上,利用公众人物的影视作品进行文化输出,远要比直接运用文化本身,更加方便、快捷、有效果的多!但这个前提,就是作为“载体”的公众人物,能否担得起这个重任?能否实现这个目的,发挥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而不是什么“刷奖”的NC作品。

笔者无意批评这部,由一个美国人,找三个中国或华裔演员,出演日本故事的影片

有看过,画面很美,剧情十分的罗伯·马歇尔,薄弱到无法代入的地步,甚至在笔者的心目中,还不如张艺谋的《影》呢。

当然,这也只是个人意见:巩俐演得最好最有气场,杨紫琼和章子怡水平之上的表演,最费解的是,居然还真的会接这部片子。

为何不认同

或许章子怡在宣传媒介和渠道上,确实要比书籍有优势,但结果是怎样的呢?

换而言之,纵观章子怡的演艺生涯有为文化的输出产生过什么积极的作用吗?即便是在好莱坞打了几回酱油,最大的作用也是宣传了日本的艺伎,和帮助“制片方”打开大陆市场,自己被炒作成国际巨星。

随便在外网上搜一搜,最大的新闻,还是“沙滩门”,除此之外都是通稿啥的。

试问,这些影响有没有重要吗?

至少作为载体,章子怡是不合格的,那又何谈与“孔子”对比?即便孔子很难走出国门,可读过的外国人,有一个算一个,最起码不会有什么负面的影响,都是在努力地起到积极地作用。

为什么现在“碰瓷”得越来越多?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自媒体啥的,总是炮制这样的视频来博人眼球,让大家都知道有了这门发财的途径,如若真的赶上何乐而不为?

这就跟在国际上“刷奖”的文艺片,拍的都是什么玩意?眼看着2021年了,还反应建国初期那点破事呢?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真实情况早就不是这个样子了。

那为什么依旧在国际上吃得开?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这些影视作品中塑造的东方形象,十分地契合西方的需求。

所谓的“艺术”无非就是粉饰后的狗腿子!

张颐武很冤枉吗

北大的张颐武教授,绝对是一鸣惊人!

这个观点自经爆出,便在网络上引起很大的争议,毕竟就连吃瓜群众都明白的一个道理,作为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就不知道吗?甚至被骂,都觉得自己很冤枉,感受到整个世界的恶意。

常言道:百因必有果!至少张颐武再说出这样的观点时,就应该会预感到这样的结局,揣着明白装糊涂,怎么可能“又当又立”?

果不其然,很快这位张颐武教授就成为了一位网红,基本上但凡发什么点破事,总会跳出来喋喋不休,多半都是哗众取宠的言论。

随着名气越来越大,方方面面的条件也都有所改善,不得不说这样的“媚俗”真的很“卑微”,至少有愧于这么多年受到的教育,如何能教育出更好的学生?

是不是他的学生还会说“一个张颐武胜过10000部章子怡?”进而得出“一个张颐武胜过20000本孔子?”喜大普奔的结论。

章子怡和孔子是完全没有可比性的,至少章子怡作为一位公众人物而言,都充满许多的争议,更何谈弘扬传统文化?

不过让公众人物,成为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载体,还是一个很好的思路,至少可以对粉丝科普相关的知识,起到很好的作用。

但也一定不能“丢了西瓜拣芝麻”,知道传统文化的根在哪里?根是什么?可以有无数个公众人物被后浪拍死在沙滩上,却只能有一个孔子万古流芳。


作者自荐

1)北大教授:于丹就是当代孔子!奇葩观点惹争议,如此品行配得上吗

2)北大博士:战士因“虚荣”冲锋陷阵!自称调侃,奇葩言论被骂无情

3)他“殉道而死”,铸就民谣之魂,作品被无数人传唱,获诗歌最高奖

4)王朔怎样评价北京文化?为啥引来“老”北京人怒怼,开创痞子文学

5)诺奖带给莫言什么?书法从3000元,暴涨97万,随便在北京买大房子

本文系【曹镜明】原创,图片来源网络!章子怡娱乐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