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长焦镜头 照相机长焦镜头是什么意思
昨天晚上朋友圈又沸腾了。因为索尼又发布新镜头了......
这年头,没有不吃瓜的群众,更何况大瓜。
FE 200-600mm F5.6-6.3 G OSS,17组24片,拥有5枚ED超低色散镜片与1枚非球面镜片,重量2115g。
FE 600mm F4 GM OSS,18组24片,包含1枚XA超级非球面镜片和3枚萤石镜片,重量3040克。
我知道,很多人最关心价格。来咯,老弟。
不贵!真香!
为何得出真香的结论?来看MTF图,下面是FE 600mm F4 GM OSS的。
接近天花板呀!不对,根本就是横在天花板上。
还有什么镜头,MTF这么吊?我印象中,超长焦大光圈镜头,几乎都是这样。
比如佳能EF 200-400mm f/4L IS USM
尼康的更离谱,比如400mm f/2.8E FL ED VR。
又比如500mm f/4E FL ED VR。
问题来了,为什么长焦镜头就很容易把画质做到天花板?
我知道肯定有人会反驳我,说从来不看厂商的MTF,主要是因为厂商经常虚标,但长焦镜头的画质的确接近完美。
接近完美?那什么才是完美镜头的MTF曲线图呢?
这就是所谓的天花板,只是现实中不可能有这样的镜头,有违物理尝试。一般镜头都是中心分辨率很高,越到边缘越差,上面这些超长焦镜头偏偏分辨率也很出色,这样牛,原因在于不需要控制重量,也不用对成本控制那么敏感。没错,都不便宜。
中低端镜头只要校正了初级像差,它的分辨率就可以满足要求,所以光学结构简单。顶级镜头只校正的初级像差分辨率还不够,还要校正某些高级像差,所以结构会变得非常复杂。
能变得怎么复杂?就是拼命塞镜片呀。FE 600mm F4 GM OSS就塞进去了18组24片,所以重量才突增到3040克。一瓶农夫山泉的重量约570g,5瓶还多,机身重量都还没算上。
前片距离光圈就比较远,像场边缘的成像光束需要镜片有更大的直径,而更大的直径会导致边缘有更大的像差,所以镜头复杂度的增加不是线性的。直径和长度增加,镜头必然变粗大。增大光圈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同时要求大光圈和高分辨率,镜头就变得很大,所以才有器大活好这么一说。
很多厂商在宣传镜头的时候都会提到萤石,也就是氟化钙结晶,先天就有超低色散的优势,但天然萤石光学素质加工难度高(就是贵啦),所以现在都是人造萤石为主。它们存在的主要意义就是低色散,所谓色散就是透镜在折射光线时,不同波长光线会有不同的折射率,由于没有办法汇聚在一点,所以就有了紫边。
萤石和人造萤石成本都不低,所以在中低端镜头中,采用的是胶合镜片消色差设计,佳能的UD、尼康和索尼的ED、腾龙的LD、适马的SLD都是这样的设计,用至少2片镜片互相抵消的方式,实现部分波长光线折射率的在焦平面上的统一。
佳能在EF 35mm f/1.4L II USM中还提到了BR镜片。通过采用BR镜片,镜头在最大光圈下,色像差比较显著的被摄体边缘部分并基本没有出现明显的色晕,画质清晰。
索尼在新的GM镜头中开始使用XA镜片,中文名称是超级非球面镜片。XA镜片在制造时,达到了表面精度0.01微米级别,可以提供更好的像差矫正,使整个光学镜片的分辨率高于以往。
说句心里话,高画质都是料堆出来的,更直接点说,都是钱堆出来的。所以,努力赚钱吧。
附MTF简单解读:
1. 曲线越接近1越好;
2. 曲线的衰减要尽量缓慢,这意味着边缘和中心的成像差距越小;
3. 镜头光圈全开水平就看黑线;
4. 蓝线是光圈F8时候的成像水平;
5. 细线越高,说明镜头的分辨率越好;
6. 粗线越高,说明镜头的反差表现越好;
7. 变焦镜头一般两张MTF图,一张是广角端,一张是长焦端;
8. 0.6分是及格线;
9. MTF曲线图并不代表镜头的全部。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