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传奇结局 我是传奇txt全本下载

时间:2023-05-11 08:31/span> 作者:tiger 分类: 经验 浏览:1036 评论:0

2009年,一种致命病毒肆虐全球。将人类推向绝种的边缘。罗伯奈维尔医生奉献了他的生命来找出解药,延续人类的文明。

2009年9月9日晚上8点49分,他找出了解药,8点52分,他以死保卫这解药。我们是他的遗产,这是他的传奇。

——摘抄于《我是传奇》

这段话摘抄自《我是传奇》的结尾部分。

这部电影之所以精彩,是因为它完美的诠释了“孤独”、“牺牲”、“传奇”这三个矛盾的词汇之间的关系。

电影的背景设立在2006年,当人类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医学难关时,他们将目光放到了更为终极的挑战上。

为了治愈癌症,利用基因工程来篡改病毒的基因序列。本是怀着慈悲心想要救治患者,结果却是弄巧成拙,让人类遭遇了灭顶之灾。

世界上90%以上的人,都被感染了不知名的病毒。

他们变成了畏惧阳光和紫外线,昼伏夜出食人为生的夜魔。

罗伯作为已知世上唯一一个人类。他的任务就是繁衍生息,寻找解药,以保证人类这个物种不会在地球上消失。

在病毒爆发的三年后,与罗伯相依为命的狗,在一次意外事故中感染病毒而死。

心灰意冷的罗伯失去了生命支柱,他单枪匹马冲进夜魔的洞穴。

谁知寡不敌众,在命悬一线之时,他被另一个人类安娜所救。

遗憾的是,安娜并没有对自己的行踪进行处理,从而导致夜魔跟踪到了他们的居所,导致群起而攻之。

为了躲避夜魔的追捕,罗伯与安娜躲进了地下室,却意外的发现了治愈夜魔的解药。

前面是穷追不舍的夜魔,后面是人类文明最后的庇护。

罗伯不容多想,将解药交给了安娜,自己与所有的夜魔同归于尽了。

罗伯的死是震撼,但也在情理之中。

因为导演正是要通过这种极端的矛盾,来表现出“孤独”、“牺牲”与“传奇”之间的关系。

活着是人类的本能,所以罗伯才会三年如一日的游走在寻人,寻找解药的路上。他是孤独的,守着一座空城,执着的等待与人相遇。

被夜魔围攻时,三人已经不可能同时离开了,他唯有通过自己的牺牲来守护解药,也只有以此来守护人类最后的文明。

于是,他才能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传奇。

极端孤独的背后,衍射出想要遇见活人的渴望

在罗伯遇见安娜之前,他的整个内心世界里面只有孤独和希望。

电影中,他的孤独是极致的。

偌大的纽约城,他是唯一的幸存者。

明明是初秋的时候,他却只能不厌其烦的重复播放着,那些自己提前录好的新闻节目。

这样或许能给他的内心带来一丝安慰,仿佛还有人陪在他的身边。

在长达整整三年的时间里,他没有亲人,没有朋友,甚至没有任何一个人与他对话。

为了缓解他内心的孤独,他唯有将服装店里的模特,通通搬进了商店里面,或者是放在街头的小店外面。

每次去商店索取生活物品时,他都只能一个人孤独的与模特对话。

最令人感到心酸的是,当对着模特说话时,他居然会感到手足无措,甚至会提前想好对白,仿佛相亲般的郑重。

明知他是整个纽约市唯一的幸存者,却在打高尔夫球时,冲着远方大喊。:“小心球。”

由于这份孤独扎根太深,渐渐地,他将这份孤独转变为了对世界的希望。

每天在太阳升至天空的最高处时,他都会在同一个地方,用无线电广播向远方呐喊:

“我是罗伯,我是纽约唯一的幸存者,如果有同我一样活着的人,你可以到我的身边来,我可以提供食物,我可以提供住所,我可以提供一切的庇护。”

他将这样一件极小的事情做到了极致,并且执着的坚持了三年。

虽然等待他的依旧是沉默,但他从来没有放弃的念头。

他明白了一个道理,守株待兔并不能使活人的数量增加,想要这个世界重新恢复生机与秩序,那么唯有将那些患者重新治愈。

这份想法支撑了他无数个日日夜夜。

然而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

所以他才会对实验投入人体无效后,对着实验室的仪器大动肝火;所以他才会对这凭空出现的模特情绪失控,对其胡乱开枪。

他被孤独折磨了三年,也被内心的希望压抑了三年。

因此,在看到模特凭空出现之后,他对见到活人的渴望盖过了所有的孤独。

听不到任何人的回应,也使得他有了一种被人愚弄的痛苦。

一瞬间,他所有的情绪都在此爆发了。

我相信有些观众会觉得罗伯的行为颇为鲁莽。

在我看来,他过激行为的背后,其实更多的是孤独以及孤独衍生出来的希望。仿佛一头饿狼看见了食物那样的惊喜。

罗伯的牺牲,是情理之中的意料之外

为什么说罗伯的牺牲,是情理之中的意料之外呢?

因为从一开始,他的研究方向就是错的,无论是寻人还是研制解药,他都因为这种错误被折磨了三年。

就如同安娜对他说的,有一种声音告诉她,她要打开收音机,因为这个世上肯定还有属于活人的领地。

于是,她遵从心中神的旨意,结果遇见了罗伯。

罗伯则认为这完全是谬论,他完全不愿意打开心扉去听外界的声音。

他固执的认为,世界上90%的人都因受感染而死去,剩下9%的人都沦为了他们的食物,只剩下仅存不到1%的人,因为具有抗体而活在世上,这里根本不存在所谓避难所。

正因如此,他才会固执的守着空城,希望等待别人去找他,而不是主动的寻找活人。

其次,在研制解药以及研究夜魔的习性时,他也得出了错误的结论。

当他决定,要将自己的药物用于人体实验后,他捉了夜魔首领的女儿。

这时,首领对他怒吼着,将自己暴晒在太阳下。

罗伯看见首领有如此反应,他给出的结论是:由于社会功能的退化,或者是缺少食物的原因,才导致他做出如此不顾生存规则的行为。

令他意想不到的是,这并非退化而是进化。

其实夜魔并没有丧失沟通能力,他们的怒吼其实可以理解为同类间的交流,而且他们过的是群居生活。

这就表明了,在夜魔内部也有社会性的行为。

所以,大部分的夜魔才会在首领的怒吼下,群攻罗伯的居所,将他用以保护自己的紫外灯毁坏。

特别是冲进罗伯卧室的夜魔,趴在天花板上不住地深挖,最后导致所有的夜魔都能这个洞口涌入了他们的家。

这更像是夜魔内部有着一种特殊的协作关系,他们已经不再单纯的为了食物而攻击人,更多的是在首领的带领下,向罗伯展开的报复行为。

为了躲避追捕,罗伯三人逃到地下实验室,却意外发现了存在于夜魔身上的解药。

当首领听到了罗伯说可以治愈他们之后,他的动作慢了下来,将挡在他面前的夜魔推到了一边。

由于他不具备语言功能,所以他只能用自己的身体,在玻璃上面撞出了一个蝴蝶的形状。

一瞬间,仿佛世界都静止了。

这里导演用的消音的方式,目的就在于放大他女儿死前一直暗示的蝴蝶。

变成蝴蝶之前,毛毛虫先要通过不断的进食,不断的使自己变得强大,然后它们会将自己固定在树枝上,吐丝将自己包裹在内。

最后才是长出触须,脚以及翅膀等,变成一只破茧而出的蝴蝶。

整个过程都是毛毛虫的进化,从开始时的活动领域受限,再到后面的自由飞翔。

就像人类一样,突破了生死的界限。

不接受治愈就会死于癌症,如果接受了治疗之后,反到有了一丝生机,所以他们心甘情愿变成夜魔。

看到蝴蝶之后,他明白了此前的推论都是错的。

于是,他才会淡然的对安娜说:“我正在听。”

这一句话,既表现了他的豁然开朗,同时也表现出了他即将赴死的决心。

罗伯的牺牲,也就成了必然趋势。

舍身成仁,才能让自己变成传奇

网友说,这部电影有两个结局。

一个结局是罗伯将女夜魔还给了首领,最后首领不计前嫌,放他一马,他与安娜驾车,一同离开了纽约,去了更为安全的避难所。

另一个结局则是罗伯舍身成仁,以自己个人的牺牲,来换取解药,然后安娜带着解药来到了避难所,最后人类的文明得以延续。

对于这两个版本,我还是更加倾向于后者,因为后者才能真正意义的凸显“传奇”二字。

我们做个假设,如果罗伯活着离开了,他与安娜驾车到了避难所,以自己身为科学家的身份,研制出解药解救了全人类。

那么他也仅仅只能算得上是一个英雄。

相反,如果他能将置个人生死于度外,以个人的牺牲换取全人类的存亡,这样的他才能算得上是传奇。

试想,一个人守着一座空城,守了整整三年;一个人研究解药,研究了整整三年;一个人为了守护解药,勇敢的与夜魔同归于尽,使得人类的人类的文明得以延续。

这一伟大的举措,用英雄二字就太过肤浅。

众多的不可思议集中在他的身上。

他孤独,但却乐观;有才华,而且勇敢。试问这样的人如何不讨观众喜欢?

哪呢他的死给观众所带来的震撼,将会远远超过活下来的效果。

从更深层次来说,罗伯成了传奇,整部影片才能称之为经典。

经典之所以经典,不仅是因为它历久弥新,更重要的是它能常读常新。

每一次观看,它都能给观众带来完全不同的体验,这也是它所带给我们的现实意义。

十年前,你会希望罗伯活着离开,与安娜一起去了避难所,最后组建了自己的家庭。

十年后,当你再次观看这部电影的时候,也许你会爱上第二种结局。

《哈利波特》人物篇:斯内普,一个震撼远大于憎恨的人物

重温《哈利波特》:斯内普对哈利的爱贯穿了7部,居然到死才洗白

《哈利·波特》阿布思才是终极boos,连哈利和斯内普都是他的棋子

09年的电影《十月围城》,为什么好看?它凭什么能斩获2亿多票房

《活着》最刺痛人心的真相:贫穷可以改变,生死不可逾越

《我和僵尸有个约会》:令人细思极恐的细节,成就了豆瓣高分剧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