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运行速度 高铁正常运行的速度
从杭州到上海有多远?
最快需要多长时间?
近日
有关“15分钟从杭州到上海?”
“时速1000公里!第一条超级高铁要来了?”
的文章在网络上爆火
不少网友已经开始想象
这种飞速的感觉了!
但记者采访梳理发现
目前这只是人们的美好展望
“超级高铁”技术从诞生到成熟
需经过较长一段时间
而真正落地还要考虑更多现实问题
“超级高铁”真的要来了?
此次人们对“超级高铁”的关注,起因是航天科工集团举办了“高速飞车”主题科普展,并透露正在研制的“高速飞车”取得新进展,近期完成了国内首次全尺寸超导航行试验。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团队将在试验线上开展更多试验,未来目标是希望“高速飞车”能实现每小时1000公里的速度。
有媒体表示,有中国工程和铁路研究人员称,在上海和杭州之间建造第一条“超级高铁”线路最有可能性,这条150公里长的真空隧道将允许磁浮列车以高达每小时1000公里的速度行驶。
经过网络的放大
不少人误认为沪杭“超级高铁”真的要来了
记者采访了同济大学
交通运输规划领域相关教授
他表示
研究人员探讨技术落地的可能性时
并不意味着技术很快就会落地
磁浮技术的发展和短期阻碍
不论是高速磁浮列车,还是“超级高铁”项目,国内外都在加快探索。
在我国,目前形成了三种高速磁浮技术路线,分别是以中车四方和同济大学为代表的常导技术,以西南交大为代表的高温超导技术,以及以中车长客、航天科工为代表的高温超导电动技术。
而目前,已有的试验线路均比较短,无法进行长距离试验。据悉,2020年,中车四方的高速磁悬浮列车曾在同济大学进行试验,当时列车的最高时速也仅为55公里。中车四方副总工程师丁叁叁曾表示,由于试验线只有1.5公里,磁浮列车无法在如此短距离内加速到几百公里的时速。正式的试验线至少需要50公里。
缺乏长距离的试验线,也成为短期内磁浮技术发展的阻碍。
“超级高铁”将率先在沪杭落地缺乏依据
中国是比较重视磁浮技术研究与应用的国家。2019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明确提出合理统筹安排时速600公里级高速磁悬浮系统、低真空管(隧)道高速列车等技术储备研发。
2020年4月,浙江省发布的《浙江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2021—2050年)征求意见稿》提出了包括沿海高铁、沪杭磁浮等十大千亿工程。该《意见稿》同时强调,沪杭磁浮是至2050年的远期展望,属于研究谋划类项目,没有给出具体实施时间。
202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其中提出,要“研究推进超大城市间高速磁悬浮通道布局和试验线路建设”。
同年3月,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下达2021年交通运输战略规划政策项目计划的通知》,其中也明确提出“计划开展京沪磁悬浮高速铁路工程研究”。
除了已经列举的这些外,还有成渝、海南、云南、安徽等地区也发布了相关规划。各地政府都希望第一条时速600公里的磁浮列车能够落地家门口,但实际上,这些规划均没有实质进展,仍停留在研究论证阶段。
为什么要研发超级高铁?
截至2022年末,我国的高速铁路营业里程已经达到了4.2万公里,稳居世界第一,但是随着人们的出行愈发便利,我国对于陆地交通速度的要求也在提高。
从磁悬浮列车到超导磁悬浮列车,再到现在的超级高铁,无一不是对速度提出了更高要求,于是早在2017年,我国的科研人员决定开始研制高速飞行列车,也就是将超声速的飞行技术和轨道交通技术相结合,通过超导磁悬浮技术和真空管道技术的应用,实现超音速的近地飞行。
不仅具有高安全、低能耗的优秀特点,还做到了噪声小、污染低,因此为了超级高铁的落地,我国将其分成三步来走,分别是时速1000公里、时速2000公里和时速4000公里。
相较于传统高铁,这个超级高铁的运行速度提升了10倍,较民航客机的速度也提升了5倍,这样想一想,一天国内游也不是不可能。
落地须考虑现实问题
业内专家认为,新技术想要真正落地,还必须考虑运营的安全性和经济性等诸多现实问题。
磁浮列车在超高速运行的状态下,一旦设备发生故障,如何救援必须有可靠的预案,并经过实验和试验。
当然,现实归现实,即便短期内无法落地,中国也不能在前沿科技的探索上落后于人,需要进行技术储备。“对于星辰大海的探索不宜过于功利,可以看长远一点,未来如果‘超级高铁’速度真的能够超过每小时1000公里,那可能就不再对标高铁,而是对标飞机,甚至开拓洲际旅行的新模式。”一位学界专家表示。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