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白话小说 鲁迅第一部短篇白话小说
没有冲破一切传统思想和手法的闯将,中国不会有真的新文艺的。——鲁迅
行动呐喊,思想彷徨,运交华盖,寂如野草,后人朝花夕拾。他是历史的缩影,是时代的伟人,是中国的先驱者,他蜚声世界文坛,他就是鲁迅先生,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一针见血,用深刻的文字鞭挞不公,他反讽暗喻,用严谨的逻辑还击恶人。
鲁迅先生,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身处异国他乡时,他学医是为了救中国人的性命,但却发现了当时国人早已溃烂的灵魂已无可救药。他可以让中国人拥有健康的身体,但无法让麻木的国人褪去奴性。所以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用如椽之笔唤醒国人麻木的灵魂,挺起民族的脊梁。
从《狂人日记》,他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淡淡的血痕中,当愚昧成为主流,那么清醒就是犯罪,讽刺国人的愚昧无知。鲁迅先生的文字中,反讽艺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位,最经典的莫过于这三句话,受到此评价的人,本想暗自窃喜受此赞誉,怎料早已被骂暗地无影。
阔起来了
鲁迅先生堪称近代中反讽第一人,他曾在《且介亭杂文》中,十分鲜明地表达了自己对反讽艺术的认识。鲁迅先生对反讽,最大的是无奈。因为对这些“中国人”原本好心好意,却被嫌弃甚至误会,只好想到反讽艺术,区别常人。“阔起来了”,亦是如此。
阔字,给人感觉像是《红楼梦》里一掷千金,珠光宝气的四大家族。原本阔的意思就是与富贵挂钩,但是鲁迅先生冲破了传统思想和手法,硬是把原本褒义词,令人生羡的成语用作了贬义词,人人避之唯恐不及。阔字在鲁迅先生舞台上第一次粉墨登场是在《孔乙已》中。
在鲁迅先生的笔下,孔乙已是被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毒害的人,被科举制度钳制了思想。他清高迂腐且不知变通,自视清高亦孤芳自赏,他是四体不勤,不知抗争的另类知识分子的典型。他是那个时代,千千万万中国读书人的缩影,他们故步自封,不愿意拥抱新思想,新潮流。
孔乙已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长衫是他们的武器,是他们的象征,是他们的荣耀,仿佛只要穿着他,他就高人一等,与常人云泥之别。而孔乙已实际的境地却是穿的尽管是长衫,可以又脏又破,似乎十几年都没有补,也没有洗。通过书中作者生动的描写,孔乙已这个愚昧迂腐的穷酸书生跃然纸上。
鲁迅先生在全文中无处不在的反讽孔乙已,文章一开始,他立住了孔乙已的人设,介绍了他的社会阶级地位,原本以为会有至少贬义词介绍他的出场。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鲁迅先生用“养尊处优的阔人”表述这个反面人物,反讽意味不言而喻。当孔乙已手上有了吃酒的钱后,得意忘形的姿态令人作呕,对此鲁迅先生这样还击,他写道:“孔乙己如今是真正阔了起来”竟然反过头来瞧不上商家,颐气指使。
他一语双关,一箭双雕,既写出孔乙已的小人得志,又将富人丑陋的姿态展现无疑。阔起来了,并不是夸你腰缠万贯,而是讽刺你“穷人多作怪”。
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有女颜如玉。”由不识文字的大老粗到满腹经纶的扫眉才子,必不可少的进阶之旅便是读书。世界各大文豪都曾表达过相似的观点,毋庸置疑,书,使人脱胎换骨,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不是梦。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苏联作家高尔基说书籍是人进步的阶梯,他赞誉了书籍的本身。中国鲁迅曾说,他只是用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来读书学习,他肯定了读书的方式。
只看书就够了吗?换句话说,只读书就能成为像高尔基和鲁迅先生那样蜚声世界文坛的大文豪吗?鲁迅先生在《读书杂谈》里给出了我们答案。当时的中国,内忧外患,各阶层都尽力想贡献出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救中国,读书人亦是如此。
有陈天华以生命为代价,力证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也有像鲁迅一样的文学家用血淋淋的文字,振聋发聩唤醒国人麻木不仁的灵魂。于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上了文学的道路,有的人阅尽浩如烟海,增强自身才干,有的人走上了向外学习的道路,出国留学。但是,并不是每个人找到了自己的归宿。
鲁迅先生的“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就诞生于此背景下。当时的中国急于求成,一部分人仿佛回到了科举时代,一心只想把书读,另一部分人,自以为读过几本书就洋洋得意,以为自己高人一等,便趾高气扬对待劣于他们的人。
这里书橱,把书比作衣服,意味着那些人如果只读书,而不加以思考变成自己的东西,或者只学习了知识,而没有读书人应该有的谦逊的品格,你读的书就像衣服一样廉价无比,毫无价值。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原来并不是夸你满腹珠玑,而是讽刺你如书呆子一样。
改造自己,总比禁止别人来得难
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千年之前就曾传达过不要以自己为中心,与鲁迅先生的“改造自己,总比禁止别人来得难”不谋而合。这句话出自鲁迅《且介亭杂文-论毛笔之类》。
他深刻地讽刺了那些拥有乌托邦般幻想空想和理想主义者。他们这些人仿佛戴了白脸的面谱,黑脸永远是别人的。他们在幕后运筹帷幄,而让别人冲锋陷阵。这些人把他们的理论说得天花乱坠,可以教育别人,但到了改造自己时,却推三阻四。
鲁迅先生终究是个文雅的人,他没有说破他们的幻想,而是深刻的讽刺他们理想世界多么的不切实际,顺便还是希望他们都够改正自己的缺陷,多为其他人着想,将心比心。毕竟只有如此才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改造自己,总比禁止别人来得难,原来是讽刺人们的“双标”。一代文宗,奠现代文学之础石。在鲁迅先生面前,我们一直都是圣人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