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活了多少岁 雍正的寿命是多少岁

时间:2023-05-02 08:37/span> 作者:tiger 分类: 经验 浏览:6816 评论:0

1750年8月,此时的张廷玉已经78岁高龄了,这一天钦差大臣德保带着10多名侍卫,以及从知府那借来的200名兵丁来到张家,奉旨来取回三朝皇帝赏赐给他的字画、珠宝、衣服等器物,张廷玉早已将这一切都准备好,率领着全家跪在门口迎接。

士兵们进入张家后,不由分说,以搜查赏赐之物为名,对张家进行了土匪式的搜查,开箱砸锁,挖地三尺,对张廷玉的家进行了查抄。并带走了张家所有带有文字的东西,包括书籍,文章,信件以及便条的。

本是好好的收回赏赐之物,怎么就变成了抄家呢?而乾隆皇帝对这一切的解释是,下面的人会错了意,他并无抄家之意,但没有一个士兵因此事受到惩罚。

张廷玉心知肚明,这一切不过都是乾隆的说词,之所有带走所有文字,不过是想看看张廷玉致仕回家后,对乾隆有没有怨怼之词。

张廷玉是安徽桐城人,他出生于书香世家,29岁高中进士并被点为翰林。33岁那一年获得了一次与康熙交谈的机会,从此开始走入仕途,45岁时已经升到了礼部侍郎。

康熙去世后,雍正对张廷玉更加重视,迅速将他升为礼部尚书,参与机密大事,雍正是历史上有名的难伺候的皇帝,很少有大臣能与他亲近,然而他对张廷玉却一见如故。

不论大事小事都和他商量,雍正期间的大部分旨意都是由张廷玉撰写的。这两人名义上是君臣,实际上已经为好友,甚至到了一天也不能分离的地步。

雍正5年5月份,张廷玉生病了一段时间,很长时间不能进宫。雍正对身边的侍卫说:我这几天手臂疼,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身边伺候的人忙问:”万岁爷,您怎么了?

雍正回说大学是张廷玉生病了,他就像我的手臂一样,这不就是我手臂疼吗?

雍正在位的13年中,朝廷中的大臣与他亲近的很少,但唯独张廷玉和鄂尔泰与他情同密友,雍正去世前,特别留下旨意,要让他最信任的两位大臣配享太庙。

这是一项极高的政治荣誉,整个清朝200多年的江山中,张廷玉是唯一一个享有这个待遇的汉人。

然而,乾隆继位后,这一切就开始变了,张廷玉是雍正指定的托孤之臣,乾隆初上任时,对他也是礼遇有加,各种赏赐如同雨水般,源源不断的流入张家。

尽管张廷玉仍为首辅大臣,还兼职皇子的老师,每次乾隆出京办事,都让他留守京中,总理事务,夜宿紫禁城,虽然受重视,但张廷玉也感受到了这位年轻皇帝的寒意。这位新主子虽然年轻,但手段比起雍正来一点也不差,甚至更为老练毒辣。

乾隆五年,乾隆开始不断的敲打老臣鄂尔泰,同时也是在敲打着张廷玉,但幸运的是张廷玉为官谨慎,一直不与朋党结交。在鄂尔泰连连受到打击和处罚时,他却能安然无恙。

在传统政治当中,做皇帝的近臣,特别是位高权重的近臣是件特别不容易的事。专制制度是自私的,这决定了君臣的关系,想做一个始终得到君主信任的人,更是难上加难。

中国历史上那些声名显赫的文武大臣,大多下场不佳,特别是身居高位的,几乎没有一个完美收场的。李斯易主而亡、韩信功成身灭、周亚夫绝食而亡、岳飞血洒风波亭、于谦上了断头台。

而清朝前期的几位权臣也都死于非命,鳌拜、年羹尧、索额图都是前车之鉴,张廷玉对此是深有体会,他一直小心翼翼,避免步其后路。

1745年,鄂尔泰死后,乾隆的注意力开始转移到了张廷玉身上,朝中的朋党势力想依附于他,而他即不想成为新的朋党领袖,他身处高位,即使想做清流也无法阻止别人的靠近。

乾隆十三年以前,张廷玉一直都在高位稳如泰山,在40多年的政治生涯中,很少犯错,在中国历史上是很罕见的。

张廷玉为官的确有过人之处,自从康熙43年在南书房当班开始,他就充分的表现出了出色的秘书天分,雍正继位之后,但凡有诏书,基本都是出自张廷玉之手。雍正只需要口述大义,张廷玉就可以拟就,数10年来,从未出错。

张廷玉做官非常的勤奋,史书记载,他下班后,即使晚上睡觉了,想起所写拟之书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立即就要起身改正。而且他心思缜密,记忆力极强,全国各地的官员经历、出身都在他的脑中,他就像一个活的档案库。

如果说张廷玉的才华占了他仕途的50%,那另外50%就来自他的出身,他的父亲是康熙朝的大学士张英,张英是康熙最为欣赏的大臣之一,张廷玉从小深受父亲教诲,自入朝起,张廷玉就表现出了成熟老练的风姿。

张廷玉也老了,乾隆为了体恤他,让他可以不必每天上早朝,而实际上是在架空张廷玉,不让他参与核心机密。

凡事过犹不及,张廷玉已身居高位、三朝元老、功名利禄都达到了极点,张家一门也安排的妥妥当当。弟弟张廷璐是礼部侍郎、张廷缘是内阁学士,儿子张若霭入值南书房、张若澄入值军机处,一门之内,皆是官绅礼服,当官如此,夫复何求,当前对于张廷玉来讲,平安退休,保住这一身的清名荣华是才最重要的。

1746年,张廷玉的长子张若霭病故,白发人送黑发人,让张廷玉的身体大不如从前,而这一年乾隆也开始大力打击朋党,张廷玉知道悬在他头上的那把剑早晚会落下来,张廷玉决定激流勇退。

1748年,76岁的张廷玉决定请辞,他以“年老体弱,心力、思维反应大不如前”为由”,请求荣归故里,然而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乾隆居然拒绝了。

在乾隆看来,张廷玉虽然年龄已经老了,但头脑还是十分清楚的,在朝中做一个顾问指导,也是很不错的。而且乾隆认为张廷玉被雍正钦点配享太庙,这样的荣誉只有功高盖世、纯正无瑕的名臣才有资格,获得这一份荣誉的人就应该死而后已,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全部力,怎么能贪图享受呢?

张廷玉的辞职,让乾隆认为张廷玉只不过顾及自己的名誉罢了,凡事只为自身考虑,置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之上,表面上淡泊名利,而实际上心机深沉,对自己的忠诚度远远比不上雍正。

张廷玉万万没想到,乾隆皇帝不仅会拒绝,还将这事情提拔高到一个道德的高度,作为配享太庙的荣誉之臣,张廷玉失去了退休养老的权力,张廷玉断没有想到自己一家三代,为爱新觉罗家族服务了50多年,竟然换了一个这样的评价。

受到打击的张廷玉只能强撑着身体,每日到朝中点卯,尽管乾隆表面上对他仍是客客气气,称他张先生,但其实大家都已经看明白了,乾隆对他已经不是如原先那般以礼相待,甚至动辄对他进行呵斥。

乾隆态度的转变,加剧了张廷玉的身体状况的变化,这一切乾隆都看在眼里。

1749年,张廷玉再次鼓起了勇气,向乾隆提出了退休的请求,这一次,乾隆同意。

但乾隆喜欢万事都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感觉,在张廷玉辞职这件事情上也不例外,乾隆写了一道圣旨:“意思是张廷玉为国操劳几十年,朕看在眼里,但也不忍心再强留,是否要辞职,由张廷玉自己做决定,并派人将此圣旨送给他。

这张圣旨上乾隆既没有说一个去字,也没有说一个留字,既表达了对张廷玉的关心,也表达了对他的不舍,一派仁君之风,表达的淋漓尽致。

乾隆这样做,无非是想成就张廷玉的名声和自己的仁君之风,让张廷玉再三请辞,乾隆再三挽留,这样三请三留之后,最终荣归故里,留下一段君臣佳话。

然而张廷玉到底是老了,当他看到这份他盼望已久的旨意时,并未多加思考,便上奏谢恩,表明自己明年开春就准备回家了,张廷玉的这封回奏让乾隆大失所望。在张廷玉的心里,自己果然比不上父亲。尽管乾隆很失望,但他还是同意了,让张廷玉原官致仕是给予了他最大的荣誉。

一切若真如此,张廷玉也算平安落地了,然而过高的荣誉会引起人的嫉妒之心,此时,朝中一个叫史贻直的人,就提出,张廷玉一生并没有什么大的贡献,没有资格配享太庙,应该取消他的资格。

张廷玉一生虽然淡泊名利、不贪图功名,但他对清名是很在意的,他也开始担心自己辞职以后,乾隆身边的小人会时刻唆使乾隆取消自己配享太庙的资格。于是,张廷玉决定厚着脸皮去向乾隆要一份保证。

听到此要求的乾隆心中自然十分不快,他没有想到一个三朝老臣,居然如此不信任自己,但本着送佛送到西和遵循雍正遗命的原则,乾隆还是写下了这段保证。

他写下了意味深长一段话:”

造膝陈情乞一辞,动予矜恻动予悲。先皇遗诏惟钦此,去国余恩或过之。可例青田原佑庙,漫愁郑国竞摧碑。吾非尧舜谁皋契,汗简评论且听伊。”--《清史列传》卷十四,张廷玉传。

截至这个时候,张廷玉的一生可以说无可挑剔,享受了荣华富贵又能平安落地,死后名垂千古,这是几千年来大臣能做到的最高境界。

然而,这时的张廷玉又犯了一个错,张廷玉并没有看出,乾隆给他的保证书当中的不满,他只是顾着退休的高兴。

本来张廷玉第二天应该亲自入宫叩谢,但他却以身体不适为由,让自己的儿子张若澄代他入宫,这一举动彻底激怒了乾隆,在乾隆看来,自己的价值已经被利用完了,张廷玉连入宫谢恩都不愿意了。

乾隆为此愤怒不已,让傅恒、汪由敦传旨张廷玉,让他想明白,回宫复奏,汪由敦是张廷玉的学生,他知道乾隆发火了,此事非同小可,于是就悄悄的将这个消息告诉了张婷玉,让他提前做好准备。

得到消息的张廷玉,第2天一早就匆匆进宫请罪了,然而,更令乾隆气愤的是,圣旨还没有到达张廷玉家中,他就已经入宫请罪了,这消息是谁透露给他了,这不就是结党营私吗,乾隆在朝中打击朋党,多年没想有党原来一直在自己的身边。

至此乾隆对张廷玉的好感,已经几乎全无,再也不愿意敷衍了,乾隆特意下旨列数了张廷玉的四大罪状。

这4条罪状归结到一起所表达的就是:“你是三朝老臣,父亲准许你配享太庙,我也给你写了保证书,而你却不亲自来谢恩,是对先皇不敬,更是对我的不信任,几次三番想要辞职回家,对我不忠诚,提前得到圣旨消息,有结党营私的嫌疑。

张廷玉接到这一圣旨之后,被吓得不轻,主动上书请罪,乾隆几番拷打、怒气消除之后,也表示自己并不是真的想治他的罪,配享太庙是雍正给的,我绝对不会剥夺,但伯爵是我给你的,既然你对我没有什么感情,那我也没必要给你留伯爵了。

此时张廷玉已经看明白了,京城是一个是非之地,他若不能及早离开,一生的功劳都将付诸东流,还可能落一个声名狼藉的下场,眼下他要做的是尽早离开这个是非地的。

乾隆十五年,当张廷玉终于收拾打包好了一切准备离开时,乾隆的皇长子永璜却突然去世了,张廷玉是永璜的老师,参加完祭礼之后,张廷玉便准备回家了。

这件事情又令乾隆气愤不已,直骂张廷玉太没有良心了,他的学生、自己的儿子刚去世,而张廷玉想到的却只有回家,对皇家毫无眷恋之情。

乾隆将失去儿子的心疼,全部都发泄到了张廷玉身上,直接下旨问张廷玉,你一生并没有什么功劳,有什么资格配享太庙。

在饱受了几番羞辱之后,张廷玉只好回奏,恳请乾隆罢免他的配享太庙的资格,并治他的罪。张廷玉没想到自己奋斗了一生,换得配享太庙资格,最终也只能失去了。

退休回家之后的张廷玉心情逐渐好转,身体也有所恢复。然而此时,四川学政的母亲去世,按照惯例,他应该上报母丧,回家丁忧,朱筌却隐瞒不报,这件事情又让乾隆想起了张廷玉。

朱筌和张廷玉是女儿亲家,这样一个品行卑劣的人,居然和张廷玉是亲家,还受到了他的举荐,可见张廷玉也不是什么清白之人。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乾隆对张廷玉的不满,始终怀恨在心。借由此事,乾隆下旨追回对张廷玉以前的赏赐。

1750年,侍卫们以搜查赏赐为名,变相得抄了张廷玉的家。

经历了一系列的打击之后,张廷玉的精神被彻底打垮了,健康每况愈下,终于在乾隆25年永远的离开了。

当消息传到乾隆耳朵里时,乾隆也感到悲伤不已,毕竟和自己相处了14年,他对张廷玉或许苛刻了一些,但他毕竟大半辈子为清朝江山付出了努力,最终乾隆仍然命张廷玉配享了太庙。

经过乾隆几番拷打、多次羞辱之后,当张廷玉终于吃上了皇陵的这碗冷猪肉时,不知道张廷玉是否还觉得这是无尚荣光。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