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三大生态系统 世界三大生态系统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类型。
由《湿地公约》认证的国际湿地城市是城市湿地生态保护的最高成就,全球认定的43个国际湿地城市中,我国有13个城市入选,成为拥有国际湿地城市最多的国家。重庆梁平是我国西南地区唯一的国际湿地城市。
4月20日,大型主题公益系列活动“绿色中国行——走进国际湿地城市梁平暨第二届明月山生态旅游文化节”开幕式在重庆市梁平区举行。当日,来自全国13个国际湿地城市的代表与专家学者齐聚梁平,共谋湿地保护,共话未来发展。同日,中国小微湿地创新联盟正式成立。
西南地区唯一国际湿地城市,
梁平为什么能?
国际湿地城市代表一个城市对湿地生态保护的最高成就,梁平在没有大江大河的前提下,却能一举创成西南地区唯一国际湿地城市,这与梁平的发展理念和创新做法密不可分,也是13个国际湿地城市代表齐聚梁平的关键。
梁平是长江北岸一级支流龙溪河发源地,境内408条河流纵横交错、78座湖库星罗棋布、80万亩稻田湿地蔚为壮观……这些独具特色的湿地生态资源,是重塑城市特质和乡村风情最为灵动的生态元素。
2019年初,梁平便决定开展国际湿地城市创建工作,以创促建,推动实现更多生态价值转化,为发展集聚绿色动能。面对一个全新的课题,梁平在实践中摸索、在实施中完善,提出“全域治水·湿地润城”工作思路、组建梁平区湿地保护专家委员会、成立长江上游乡村湿地研究中心、在全国率先提出城市湿地连绵体和乡村小微湿地生命共同体的生态湿地建设理念、通过“小微湿地+”模式提升湿地经济效益……梁平每一步都突出创新、每一步都坚实有力。
同年11月8日,市政府同意梁平创建国际湿地城市并向中国政府湿地公约履约办公室出具推荐函。
2020年3月,梁平区成功入选第二届国际湿地城市中国政府推荐城市名单,是中国入选的7个候选城市之一。
2022年11月,在湖北武汉、瑞士日内瓦同步举行的《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COP14大会)上,梁平被正式授牌为第二批国际湿地城市。
此刻,梁平代表西南地区走上国际舞台,向全球分享自身在国际湿地城市创建中的经验做法,邀请全球游客来梁平感受湿地与城市交融共生的诗意与秀美。
2023年4月19日至21日,绿色中国行携13个国际湿地城市负责人走进梁平,共话湿地城、论剑双桂湖,“13”的故事正在精彩上演。
重庆市梁平区委书记钱建超介绍,梁平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号工程”,紧扣“打造双城经济圈践行‘两山论’样板地”工作目标,持续做靓“国际湿地城市、中国西部预制菜之都、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三张名片,不断提升“城市、产业、区域协作”三大能级,加快形成更多具有梁平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
向世界展示湿地保护的中国智慧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类型,在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方面有着其他生态系统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维护着我国生态、粮食和水资源安全,是极其珍贵的自然资源。
为协同推进世界湿地资源保护及合理利用,实现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1971年2月2日,《湿地公约》应运而生。作为全球成立最早最重要的多边环境公约之一,《湿地公约》已拥有172个缔约国,6个国际组织伙伴(IOP)。作为生物多样性联络组的成员,与全球众多非政府组织建立了广泛的合作。
《湿地公约》缔结50多年来,致力于引领和指导各缔约国加强湿地保护,围绕国际合作、国际重要湿地网络与湿地合理利用开展了大量工作,为助力《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作出了重要贡献。国际湿地城市认证就是其中一项重要工作。
自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以来,我国积极应对湿地面积减少、生态功能退化等全球性挑战,努力践行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理念,大力推进湿地保护修复,湿地生态状况持续改善。中国以全球4%的湿地,满足了世界五分之一人口对湿地生产、生活、生态和文化等多种需求,为全球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国作为《湿地公约》的坚定支持者和积极参与者,依托公约合作机制,广泛开展湿地保护国际合作和援外培训,认真履行湿地保护国际责任和义务。基于生态优先和合理利用原则,构建了全球最大的湿地公园体系,在小微湿地保护、候鸟护航、休渔禁捕、红树林保护等方面贡献了中国方案。目前,我国已有国际重要湿地82处,面积居世界第四位;建立了600多处湿地自然保护区和900多处国家湿地公园,湿地总面积达到5635万公顷。
中国自古就有天地共生、道法自然的理念。传承至今,在湿地保护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13个国际湿地城市保护湿地的做法和经验效果,值得其他一些城市学习借鉴。与会者呼吁更多的城市加入到国际湿地城市的建设中,保护和合理利用湿地资源,为我国乃至全球的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