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鲍之交的意思 管鲍之交的意思简短

时间:2023-05-01 15:09/span> 作者:tiger 分类: 经验 浏览:5064 评论:0

“高山流水遇知音,彩云追月得知己”,伯牙鼓琴,子期善听,伯牙琴声志在高山,子期听罢曰:“峨峨兮若泰山”,伯牙琴声志在流水,子期听罢曰“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每曲奏毕,子期都能“辄穷其趣”,伯牙叹到“君所思既是我所思”,于是二人成为了知音,但是这种音乐的心灵相通,没有生活的烟火气,只能是空中楼阁般的存在,真正的知己不但要志趣相投,还要相互包容才能经得住生活的考验。

梁启超称管仲为学术、思想界一巨子,诸葛亮对管仲是顶礼膜拜,经常自比管仲,就连孔子也给予了管仲很高的评价:“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论语·宪问篇》)意思是:要是没有管仲,我们都会披散头发,左开衣襟,成为野蛮人了。

管仲能成为千古第一相,辅助齐桓公做诸侯霸主,尊王攘夷,一匡天下,这样彪炳史册的功勋离不开一个人的相知与成全,他就是鲍叔牙。


管仲


《列子·力命》记载:“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此世称管鲍善交也。”这是管仲对鲍叔牙的相知相守发自肺腑的感叹。他们之间的友情在生活的烟熏火燎中更加坚定、更加深厚,“管鲍之交”成为了世代相传的一段佳话。虽然,他们经历了从敌对到并肩造福国家的过程。

但仔细思考这段友谊佳话,我们就会明白,管鲍之交之所以能千古传唱的原因,一个是人能自知,一个是能客观而正确地欣赏别人的优点,并把它放在合适的位置上。

01 敌对——不在友谊小船上的鲍叔牙和管仲

公元前685年的一天,管仲的心情极为复杂。这天他尽心竭力辅佐了十几年的公子纠在鲁国遇害,他也被关进囚车,押解回齐国,前路茫茫。

齐桓公对管仲恨之入骨,他给鲁庄公写信,要把管仲剁成肉末以泄愤。

齐遗鲁书曰:“子纠兄弟,弗忍诛,请鲁自杀之。召忽、管仲仇也,请得而甘心醢之。不然,将围鲁。”(《史记 齐太公世家》)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管仲昔日好友鲍叔牙的运筹帷幄,面对事业、友情的巨变,随着囚车一路颠簸的管仲心中凄凄惨惨戚戚,昔日的光景一幕幕浮现在眼前……

齐僖公有三子:太子诸儿、公子纠、公子小白。齐僖公让管仲、召忽辅佐公子纠,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鲍叔牙对齐僖公令其辅佐公子小白很不满意,常常称病不出,他认为“知子莫若父,知臣莫若君”,齐僖公明明知道小白将来没有希望继承君位,却为何要让自己辅佐小白呢?那岂不是对自己的才能不认可?

于是,管仲劝导鲍叔牙:“国内诸人因厌恶公子纠的母亲,连带不喜欢公子纠,而小白母亲去世早,大家都同情他,小白虽然性急,却有远虑,有大格局、大思维。”

因为管仲的苦口婆心,鲍叔牙才接受任命,竭力辅佐小白。


管仲与鲍叔牙

鲍叔牙,管仲是了解的,“言必行,行必果”,既然决定好好辅佐公子小白,自当殚精竭虑。

太子诸儿继位后,兄弟不亲、百姓不敬、诸侯不友、大臣不满,齐襄公十二年,齐国内乱,逃亡在莒国的公子小白和鲁国的公子纠都感到自己的机遇来临了,两人都快马扬鞭赶回齐国。

莒国虽弱却离齐国近,管仲担心公子小白先到,自请先行,亲率30乘兵车在莒国通往齐国的路上截击公子小白。正好与公子小白的100乘兵车相遇,鲍叔牙的对他的表情一脸严肃。管仲没敢强攻,佯装离开,转身抽冷子对公子小白射了一箭。箭中中腹,小白当即口吐鲜血。这边顿时大乱,哭声一片,管仲仿佛看到了鲍叔牙的泪,心里不是滋味。

谁曾想六天后,当管仲随公子纠到达齐国,公子小白不但没死,还被高氏国氏拥立成了齐桓公。原来,管仲的箭法是很精准的,小白命大,箭被衣带钩挡住了。鲁国不服,准备进攻齐国,管仲建议趁着小白人心未定速攻,鲁庄公却羞辱他:“一切如你所料,小白不是早被你射死了吗?”结果乾时一战,鲁国遭遇伏击,大败而归,鲁庄公自身难保,再也当不了公子纠的保护伞。

此时的管仲颠沛流离,万念俱灰,自古成王败寇,对于选择,他无悔,对于友情,他无怨。

而彼时的鲍叔牙是齐桓公的大功臣,封侯拜相、荣华富贵,以他的忠心和才干都是理所当然,如探囊取物。齐桓公仍然记得管仲的一箭之仇,欲杀之。

但鲍叔牙念着的不是富贵与封赏,而是社稷与友谊。这个友谊来自于他对管仲才能的欣赏!

02 冰释——把欣赏化为行动,鲍叔牙的自知

鲍叔牙曰:“臣幸得从君,君竟以立。君之尊,臣无以增君。君将治齐,即高傒与叔牙足也。君且欲霸王,非管夷吾不可。夷吾所居国国重,不可失也。” (《史记 齐太公世家》)

意思就是:“齐桓公如果只想治国,有高傒与鲍叔牙就够了,如果想成就霸业,非得需要管仲不可。”

齐桓公是个明君,怎么可能这几句话就启用刚刚要置他于死地的管仲呢。鲍叔牙不顾触犯龙颜,在国家面前没有一点私心,从大局出发,从五个方面列出了管仲的优点:“宽惠爱民、治国理政、交好诸侯、制定礼制、激发斗志”。

有理有据、如数家珍,齐桓公终于动摇了,鲍叔牙继续补充:“管仲只可以为三件事去死,一是社稷破,二是宗庙灭,三是祭祀绝。”

这时齐桓公彻底释怀,厚礼以管仲为大夫,任政。


鲍叔举贤

这就是有名的鲍叔举贤。因为鲍叔牙力挽狂澜,使危难关头的管仲绝处逢生。鲍叔牙的君子心襟成就了管仲,他的慧眼识英才为齐国的霸业拉开了序幕,也让本该翻的管鲍友谊小船又灿烂前行,管鲍友谊之花长盛不衰。

03 不负——管鲍是真正的相知,鲍叔牙自知,管仲不负

管仲父亲早逝,孤儿寡母相依为命,贫寒可想而知,青年的他做过杂役,养过马,做生意时还常常受到侮辱,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管仲从小就修习了忍辱负重这门必修课,在贫寒中不断地学习,让自己的知识变得丰盈。

家庭富裕的鲍叔牙,给予了管仲许多帮助,这些帮助对于管仲而言不仅仅是雪中送炭,更让他感动的是鲍叔牙的相知相守。

《史记 管晏列传》里记载了管仲对鲍叔牙的感激:

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北,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那个年代没有技术、管理入股,家贫的管仲和鲍叔牙一起做买卖,肯定投资的钱少,可挣的钱鲍叔牙都让管仲多拿,他懂管仲家贫,还要伺俸老母。

管仲替鲍叔牙出主意办事,结果使得鲍叔牙的事情更加糟糕。鲍叔牙不嫌管仲愚蠢,反而认为是时运不齐。

管仲一连几次出去做官,都被国君罢免了,鲍叔牙不认为管仲无能,只是觉得他运气不好。

鲍叔牙始终有自知之明,也有赏人之能。

管仲几次出战几次逃跑,鲍叔牙不认为管仲胆怯,理解他要奉养老母的心情。

召乎因公子纠失败而以死表忠,管仲自甘受囚受辱,鲍叔牙不觉得管仲无耻,懂他的不拘小节扬名天下之心。


管仲雕像


贪财、无能、懦弱、贪生怕死、不忠不义,这些意思都出自管仲的口,他用自谦的方式彰显鲍叔牙的高尚,对鲍叔牙的知遇之恩深怀感激。这种灵魂的默契存在于世俗的生活当中,让友情的相知相守变得更加稀缺珍贵、熠熠生辉。

04 相互成就的友情才更持久而让人感动

大家都认为管仲与鲍叔牙的友情是鲍叔牙付出的多,管仲一直是个感情的受体。其实不然,任何友情都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的,情愿是出发点,等价是最好的相处模式,相互成就的友情才更持久而让人感动。

遥想当年,两个热血青年,一起经商,游历山水,对坐小酌,仰望星空,秉烛夜谈,管仲这么一个雄才大略之人,谈的是他的理想,他对天地、对国家、对百姓的宏大目标,他重振华夏的多为构想。而鲍叔牙也是有才华有胸襟之人,两人一相逢,便如金风玉露般胜却人间无数。


管仲老街


鲍叔牙深知自己才华不如管仲,推荐管仲辅佐齐桓公实现霸业,也是对他自己心愿的实现,鲍家的后代因此在齐国多受尊敬,也算是福泽后人。

友情是应该没有功利心的,相互付出,相互扶持才是友情的真谛,相知相守才能成就真感情。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