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灭亡的原因 秦朝灭亡的最根本原因
引导:在浩如烟海的中华文明中,众多的封建王朝在历史的浪潮中先后建立,它们从兴盛到灭亡,多则几百年,少则几十年。虽然王朝兴替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是像秦朝这样执掌天下不过13年,仅二世而亡的朝代,历史寿命如此短暂不免让人错愕。
都说过往的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对古人的功德过失进行解读,可以很大程度上匡正我们的错失。今天我们就从多方位的角度去为大家解读一个别样的秦朝历史。
公元前221年,华夏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统一王朝——秦国建立。秦朝的建立标志着华夏历史自东周以来,800年的的纷乱局面正式结束。秦朝这个华夏文明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能够从当初那个斡尔小国,一跃成为一个大一统的庞大帝国,是历代秦王为之奋斗的结果。
虽然秦国建立的过程是充满艰辛的,但是它的崩塌速度却是相当的短暂。从秦始皇嬴政建立秦帝国开始,秦朝仅仅到了二世就走向了覆灭。随之而来的,是始皇帝幻想的千秋万世的帝国梦随之破灭。
那到底是何种原因,让那个在春秋战国时代出尽风骚的秦国如此短命?
在我们后来的史书上,将秦帝国的毁灭归附于秦朝统治者的仁义不施,滥修工程有关。在子钰看来,这种落了俗套的说法,想来是后来的王朝继任者为了抹黑前朝所采用的一贯伎俩。
今天我们就从全新的角度,去为大家解读秦朝灭亡背后不为人知的几点秘密。
一,迫不得已的大修工程
在很多史家学者的笔下,秦始皇嬴政就是暴君的代表,对于他的人设评判多是批评大于赞扬,负面多于正面。尤其华夏刚刚从天下大乱到四海归一才不久,一个合格的帝王这个时候应该选择勤政爱民,休养生息,而不是一味地为了个人享受,而大兴土木,鱼肉百姓。
史笔如铁,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秦始皇不但没有学三皇五帝,反而在完成自己的雄伟大业以后,开始兴起了奢靡之风——修建庞大的行宫、帝陵,万里长城等庞大的工程。后世学者多认为这就是秦朝真正动乱的原因。
作为后世之人,在以结果为导向看待问题的对错,子钰觉得这是非常有失偏颇的。对于秦始皇为何在大乱刚刚平定之后,就兴修大的工程,在子钰看来,是秦始皇迫不得已的选择。
虽然说在那场群魔乱舞的时代,秦朝斩六国,最终问鼎中原成为了天下之主,但这不代表着秦人就坐稳了江山。其实,自从秦国建立那天开始,帝国的隐患就从未消失过。
在冷兵器时代,人员数量的多少,是决定战争成败的关键。可以说,在后来的抗日战争,以及朝鲜战争中,我们能够战胜比我们强大许多倍的敌人,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在拼人员数量。在冷兵器的时代的春秋战国时代,这个道理同样适用。
虽然说统帅很重要,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个国家军事实力的强大与否,军队人员数量是第一考量要素。在那个战争纷乱的年代,可以说是全民皆兵,每个人今天可以是拿起锄头种粮的农民,明天就可能是操戈上阵的士兵。
后来随着秦朝的统一,天下四海归一,六国归于一国,天下成为秦氏一族。六国虽灭,但六国所留下的原有军队却依旧存在,虽然他们已经明面上归顺于秦国,但是那颗从战场上还未冷却下来的心,随时可能会被别有用心的分子所利用,随时起兵反秦,这些人的存在就成为了新政权安危最大的火种。
这是因为国家虽然已经从战时状态过渡到了和平年代,但是原六国的旧兵们内心浮躁的野心一时半会还不会立马安定下来,这时国家需要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这些旧军人,让他们回到正常的生产当中来,国家才能算真正的安定下来。
这就牵涉到了安置就业的问题上来了,这点上来说,秦始皇可谓是宏观调控的高手。
1933年美国爆发经济危机的时候,因为产能过剩,从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开始,爆发全球经济大危机。这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美国之所以能够正式代替英国成为全球霸主,就是得益于二战时期美国一开始没有卷入世界大战。这归功于美国在罗斯福新政的主导下,成功的走出了那场危机。不需要通过战争掠夺来解决经济危机。
美国能够在全球经济大衰退的情况下,失业率飙升的情况下,能够快速恢复生产,让美国社会没有爆发动乱,本质原因是美国政府投入大量资金,主导兴修大量公共工程。
这样做有以下几点好处:一来,这样可以快速提供大量工作岗位,让许多流荡在社会的无业游民得到工作,这样越来越多的民众会得到收入,然后进行消费,这个时候社会就会继续稳定发展;二来,可以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升级优化公共设施,福利百姓民生。
尤其是今年,我国也开始进行新一轮的大基建工程,其实目的和罗斯福新政一样。
像罗斯福经济改革算是政府宏观调控,是政府干预经济发展的完美例子。
而罗斯福采取的这种办法,两千多年以前秦始皇就采用过。首先,秦始皇通过新修万里长城,建立牢不可破的国防,一来保障中原百姓的平安生产,二来可以妥善安排大量的闲散游民,这样他们在得到收入的同时,还有了工作,六国旧部自然没有闲心想着去造反。
乱世之后,兴修水利等庞大工程是历代王朝都会做的。和秦王朝同命运的隋王朝,也是因为建国之初就大兴土木以至于伤了国本,被后来的李唐夺了天下,以至于后来被黑的体无完肤。
二,守业更比创业难,懂武力而不懂怀柔
当然,除了秦朝建国之后就急切地想着新修大的工程以外,还有就是秦朝的政治基因出了问题。
秦朝能够从西北角起家,从当初的斡尔小国到最后攻灭六国,是几代秦王呕心沥血,经过阴谋阳谋,兵征血夺才建立起来的大一统王朝,这让秦朝人有理由坚信他们就是天下最强大的族群,这没有理由不让秦始皇膨胀。他是怎么想的,也是怎么做的,于是对待他的臣民,顺从的他宽和爱之,对于稍微反抗他的人,必定以雷霆手段处之。
即使是后来项羽,虽然在秦始皇在世时,就对其咬牙切齿,但是在始皇帝在世时,他是不敢有任何轻举妄动的,他知道秦始皇的个人威严,不是任何人可以撼动的。秦始皇骨子里的暴戾,让天下人为之畏惧。
但是对于一个庞大的帝国,在建立的过程中确实需要一定的威严,让敌人对你威风丧胆,但是在帝国建立以后,你必须要懂得点怀柔政策。假若秦始皇能够早点明白这个人生道理,或许就不会有发生在其死后,就立马发生排山倒海,声势浩荡的农民起义。
这是因为天下人固然畏惧秦始皇本人,这是因为秦始皇本人身上确实拥有这种威严,能够完成前人所不能拥有的卓越历史功绩,使得四海归一。但是秦始皇的这份卓越只能让他自己受益,当他的后代出现一个软弱无能之辈,不能很好地压制这个随时爆炸的火药桶,帝国当然会在秦始皇离开这个世间的时候爆发。
如江山可以继承,始皇帝的霸气可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养成了。始皇帝之后的二世皇帝胡亥的那股窝囊样,也让天下人把在始皇帝朝身上的怨气一下在秦二世当政的时期迎来大爆发。
秦始皇
三,无司法保护,逼迫高官反
在前文中,我们提到秦帝国之所以在秦始皇驾崩之后没多久,就迎来大的暴动,是因为他选择了一个不争气的接班人——一个只会胡闹和荒淫无度的秦二世做了接班人。
很多人后来叹息,假如秦始皇之后的接班人是公子扶苏而不是胡亥的话,秦朝或许可以避免二世而亡的悲剧。
作为后来人的我们回首那段历史,如果秦朝有幸让公子扶苏登上皇位,或许秦朝的命运真的可以改变。秦始皇的大儿子扶苏,在历史上是出了名的贤良,当初就是因为劝解秦始皇施以仁政惹怒了父亲,被罚和蒙恬一起戍守边疆。
扶苏的宽大温和正好可以弥补父亲身上的暴戾,让天下百姓得以在高压下得以缓解,这或许可以从根本上扼杀秦始皇死之后的天下大乱。
扶苏剧照
然而我们知道在后来的历史发展中,扶苏并没有登上皇位,这倒不是因为秦始皇没有选择他做接班人,而是后来弟弟胡亥篡改了始皇帝的遗诏,自己做了皇帝。而扶苏本人,也在一份胡亥、赵高李斯等人伪造始皇帝的诏书中被赐自尽。
后来很多人对这段历史感到狐疑,认为赵高一个阉宦之身竟然能够篡改始皇帝的遗诏。实际上,这里面有一个人起到了关键作用,那就是百官之首的李斯。
李斯的加入,可以说让这帮乌合之众做事的成功率大大提高。然而,后人在读到这段历史的时候一直无法理解的是,李斯作为秦朝的丞相,颇叫秦始皇信任。手中的权力可以说仅次于皇帝,可以说名利和权力都有了,那他为何还会冒天下之大不韪,帮助赵高等人谋取那篡位呢?这不符合一个精明政治家的形象。
其实,真正促使李斯狼狈为奸,去帮助秦二世忤逆始皇帝遗愿的根本原因和秦朝的法律有着莫大的干系。
李斯
秦国能够从当初的曼尔小国一跃成为一统四海的庞大帝国,除了几代秦王的努力,当然还少不了忠志之士的辅助。然而,真正还是一方诸侯的秦国,超越秦楚燕赵等六国成为实力最为强劲的诸侯国,还要归功于秦孝公时期的商鞅。正是在商鞅一系列的政治变法中,让秦国综合实力大增,为后来秦始皇时代攻灭六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秦国改革的大功臣,也避免不了因为改革而牵动利益派的利益,最后落得个五马分尸的下场。也是从那时候起,秦国的改革者们很少有能够善终的。
其实,这也不难理解,改革本质意义上就是因为社会的财富不均,导致社会人心浮动,这是为了平均财富,在政府的干预下,强行将既得利益者们的利益瓜分走。然而,这一切又谈何容易,想要从这些非富即贵者手里拿走“本属于”他们的蛋糕,他们不与你拼命才怪。
但是,凡事想要作为的君王,知道自己要有所成就,必须要除旧立新,就必须要进行强有力的改革。皇权,作为唯一可以与百官抗衡的单一势力,他们要在自己的时代有所作为,就必须选择一个不畏生死,不惧强权的信任者,与自己一起建功立业。
商鞅与秦孝公
所以,这个信任者一定要具有新思想,要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作为回报,皇帝也对他极为的信任,这也是改革成功者所必须具有的条件。也是改革者唯一能够与众多黑暗势力抗衡的资本。
然而,当支持自己的皇帝去世以后,那改革者可就惨了,当那些被你得罪的利益损失者们,就会像饿狼一样扑向你,将你碎尸万段。
古往今来,回首历史上那些伟大的改革者们,那个不是皇帝在时风光无限,一旦皇帝不在眷顾自己时,你就要多惨有多惨——一般来说,就是满门抄斩,灭九族等弥天大罪。
而赵高之所以能够劝动李斯与自己一起参与谋反,正是利用了公子扶苏与李斯之间的矛盾。原来,早在秦始皇在世之时,皇子扶苏就一直看不惯父皇身边这个丞相,认为秦始皇很多暴政行为,都是李指使得。作为官场老手的李斯又何尝不知道,这位皇子早已经看自己不顺眼。他肯定不止一次内心惶恐,彷徨过。
作为掌管司法多年的丞相,他自然知道自己失去皇帝的庇佑会有多惨。所以,当赵高找到他,对他晓以利害以后,李斯毅然决然的走上了帮助胡亥登上帝位的道路上来。只不过,他不知道的是,自己的命已经被换到一个更残忍的手里。
但帮助胡亥铲除扶苏虽然不是最完美的条路,但却是那时李斯唯一能走的路。
商鞅变法
四,利益分配不均,贵族、遗臣与游士的联手
除了以上几点原因之外,导致秦朝国运如此短暂的原因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原因——政治利益分配不均。
虽然始皇帝具有强大的宏观调控能力,将原本的六国旧部依然妥妥安排好了。但百密一疏,始皇帝忽略了另一个特殊的人群——六国的旧贵族们。
对于那个时代的穷苦百姓而言,谁当皇帝都无所谓,只要能让他们吃上饭,安稳的过上日子,他们都会坚决的拥护。但对于原先六国的旧贵族们可就不一样了,他们原本是高高在上的功勋后代,或者是贵不可言皇亲贵胄,然而随着六国的覆灭,他们变得什么也不是?此时,这帮人能够安心才怪!
在那个战火纷飞,文化落后的时代,读书还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平常百姓根本没有机会读书识字,这也导致了它们没有多大的野心去参与政治建设,对于它们而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是他们再向往不过的生活了。
而六国贵族们可不一样,他们因为受到过私塾文化的熏陶,他们除了动动嘴皮子以外,实在找不出什么谋生的技能。
于是,你就能在各个酒馆街头看到这些人诉说自己的先祖们当年多牛X,现在的秦王朝统治有多糟糕。他们说的声情并茂,说话做事极具煽动性。原本想安分守己劳作的穷苦大众,也被这帮人煽动的激情澎湃。
秦始皇之前的努力也顿时烟消云散。每个人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等待着有人带头吃第一个螃蟹。这其中比如有项梁、项羽两叔侄,田儋、田荣、田横三兄弟等。
韩信
五,除了原六国贵族是威胁秦朝统治的火种,战国时期大量存在的“游士”也是新帝国的威胁。这些人才是极具破坏力的,他们原本在乱世之中可以凭借自己的才华,成为一方诸侯的座上客,享受富贵荣华。
像苏秦,张仪等人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们个个都是位极人臣。但随着秦灭六国,原六国的都城被秦军的铁蹄践踏完之后,他们的存在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这其中就比如有如张良、陈平、范增、韩信、张耳等人。这些自认为文韬武略样样精通的江湖之人,当然不会甘心自己就成为这样的芸芸众生,极其平凡的过完此生。他们比谁都渴望乱世的出现,一旦社会出现分裂动荡的局面,他们比谁都兴奋,这对于他们而言,绝对是翻身立命的大好时机。
于是,当秦地烽火四起的时候,这些文人必定会投笔从戎,将自己毕身所学,全部发挥在战场之上。
经济上让广大人民没了活路(至少是活得不舒坦),政治上又让一群有本事的人没了盼头,这样的利益分配方式,哪个朝代都得亡。所以在这一系列的条件下,秦王朝在短短十五年间走向了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