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良缘红楼梦 红楼梦金玉良缘的隐喻
《红楼梦》中的薛姨妈,是伯爵府的嫡亲孙女,王夫人一母所生的亲妹子。可她偏偏下嫁做商人妇,这大概可以列入《红楼梦》十大未解之谜了。
其实,只要联系一下王家和薛家的家世背景,结合明清时期的社会大环境,就不难理解这一桩婚姻,这就是一桩“权”与“钱”的交易,互利互惠的利益联姻。
金是指财富,正是薛家商贾本色,玉是指权势,也是王家的权贵身份。薛姨妈和薛姨父的婚姻才是一场真正的“金玉良缘”:作为没落贵族的王家想要利用手中的职权翻身,把女儿下嫁给儒商薛家,本来也不算是十分离谱的事情,薛姨妈的公公可是进士出身的天子近臣。
薛家也没有让王家失望,薛姨父和他爹一起给王家效力,让王家赚了个盆满钵满,富得流油,薛家也凭借这份功劳一只脚踏进了贵族的门槛,赚了一份“珍珠如土金如铁”的家业。
只是可惜,同样重利的王、薛两家之间的结盟注定不牢靠,家业中兴的王家对薛家用完就扔,尤其是薛姨父死后,见薛家有害无益,再也瞧不上眼。薛家只好转头紧紧抱住贾家的大腿了。
金是钱,玉是权:薛家和王家联姻是一桩真正的“金玉良缘”
《红楼梦》中在“护官符”中与贾、史、王三个一起出现的薛家是个异类,因为他们家没有贵族背景,只有钱。
我们先来看一下:“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请来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
在古代传统文化中,“金玉”是指富贵,拆开来看,金就是黄金,代表富豪;而玉则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比如君王的玉玺那是封建社会至高无上的存在,秦昭襄王曾把玉器和氏璧奉为至宝,不惜拿十五个城池来交换。
《红楼梦》本身就是一出“金玉良缘”的大戏。护官符中,贾家和王家都有玉,他们都是有权有势的勋贵,史家虽然只写了人口多,但正是一派名门大家景象,这说明保龄侯史家的渊源深厚,除了世袭罔替的爵位,人家还是金陵本地的世代望族。
薛家祖上是紫薇舍人,就算等同于唐代的“紫微舍人(中书舍人)”,最辉煌的时期也就是个五品文官,皇帝贴身秘书。到了明清时期变成了从七品的文官,更不值一提了。
薛家祖上没有晋升,一辈子就做了个紫薇舍人。紫薇舍人的儿子,也就是薛姨父的爹,就简称薛二代吧。他被父亲安排进户部,应该已经开始从事“领帑银行商”的勾当,只不过托赖父亲的关系人脉,可能当了个小官,是个采办的头儿。
所以,这位薛二代有本事把薛姨父兄弟俩都给搞到了“皇商”的资格,一家父子三人都给皇宫和官府做采购,一直到了薛家四代薛蟠,还可以“赖祖父之旧情分”,继续给皇宫采办杂料。
薛二代和王夫人的父亲是同龄人,据王熙凤说:“那时我爷爷单管各国进贡朝贺的事,凡有的外国人来,都是我们家养活。粤,闽,滇,浙所有的洋船货物都是我们家的。”
粤,闽,浙三地同时开设海关明显就是清朝的事情,康熙开放海禁之后,设置粤(广州)、闽(福州)、浙(宁波)、江(上海)四海关。《红楼梦》的作者采用真事隐去,假语存焉的笔法,改成了“粤,闽,滇,浙”。
这样来说,王熙凤爷爷的官职虽然带点儿鸿胪寺的性质,本质上其实是海关监督,掌水陆通商货税和外贸。而且与清朝每个海关两名海关监督,满汉各一名的设置也不同,他一个人就掌管了四大海关。
这可说是天下头一份儿的肥差了,在电视剧《康熙王朝》中还借鉴了这个官职,康熙信赖宠爱魏东亭,让他担任“四省海关总督”,后来魏东亭倒台的时候说:“皇上把大清最肥的总督给了我,现在是做到头了。”
看上去王家真的是非常得宠,虽然王公只是封了个伯爵,但是这位王二代可是皇帝的心腹红人,手中握着油水这么大的差事,还愁什么呢?王家愁的是爵位快到头了!
按照公侯伯子男的袭爵顺序,王家的爵位只有三代而已,王熙凤的爷爷是个子爵,王熙凤的爸爸是个男爵。再往下就像林家一样,爵位尽了,就被踢出贵族行列了,相应的那些贵族特权也就都不能享受了。
什么是贵族特权,这可海了去了。比较典型的就是“大罪必议,小罪必赦”的“八议”制度,简单来说就是犯罪之后都可以从轻发落;而且不但可以荫封子孙袭爵做官,还能举荐自己的亲信出任朝廷要职。
以《红楼梦》中的荣国府为例,贾赦袭爵有官职,贾政被皇帝特别照顾,没参加科举直接当了五品官。贾政暗箱操作给贾雨村一下子就整了个四品的外官“应天府知府”。太医院五品服色的王君效,见了贾母点头哈腰,头也不敢抬。
贾赦说得好:“想来咱们这样人家,原不比那起寒酸,定要雪窗荧火,一日蟾宫折桂,方得扬眉吐气。咱们的子弟都原该读些书,不过比别人略明白些,可以做得官时就跑不了一个官的。”
这就是古代贵族的好处咯,寒门子弟寒窗十载,金榜题名,奋斗一辈子,可能都比不上投胎技术好的人,生在贵族,一生下来就什么都有了。
王家在第二代的时候,虽然还是贵族,又官居肥差,是皇帝的心腹红人。但是这位王二代也很发愁,等爵位没有了,子孙又不争气的话,只能打道回府,去金陵老家当大乡绅去了。
想要再回到官僚阶层,就要和那些寒门子弟一样,只有科举一条路可走了,也就是王家在当时已经面临要走下坡路的阶段,已经刻不容缓的要打一个翻身仗。
延续保存爵位是不可能的,那就只能尽可能利用有限的人脉,获得更大的利益。在失去贵族特权之后,人脉是需要大量的金钱来维持的。
比如贾雨村谋取复职,有了林如海和贾府的人脉还不够,他还要发愁没有银子去打通关系,林如海贴心地给他装备好了。
再比如薛蟠的人命案子,虽然有王子腾和贾家在背后斡旋,但是如果薛家没钱的话,事情肯定也是不好办的。
所以,王家的发展战略就是捞钱,尽可能的多捞钱。王二代自己虽然是个肥差,但是自己不能出面去做买卖,再怎么贪污都是有限的,而且皇帝和满朝同僚都还盯着他呢。
王二代看了看自己的几个子女,大儿子(王熙凤她爹)知道自己有爵位能接班,十分的烂泥扶不上墙;大女儿(王夫人)爽利能干,攀上了荣国公的次子为妻;剩下俩儿子王子腾、王子胜都是武官,除非打仗,否则很难有前途。
然后他就把目光放在了待嫁的小女儿身上,也就是《红楼梦》中的薛姨妈。这个小女儿没有姐姐的精明能干,嫁给高门也高攀不上,嫁给同样的没落贵族纯属浪费资源,嫁给那些苦寒出身的举人、进士意义也不太大。
还不如嫁给薛家,薛二代带着两个儿子做“皇商”,特别务实能干。只要和薛家联姻,薛家就能死心塌地地帮他在海关贸易捞钱,那岂不是赚大发了?
明清时期商人地位有所提升,王家牺牲一个女儿下嫁,换取整个家族暴富
我国古代是农业社会,在明清之前一直都是“重农抑商”,商人的社会地位挺低的。
尤其是秦汉魏晋时期,商人过得很苦,要缴纳高额的赋税,还不能穿丝绸衣服,还不能乘坐马车,子孙也不能出仕做官,就算在繁荣开放的唐朝,商人的地位也没有很大改变。
一直到了明朝时期,工商业发展迅猛,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商人的地位真正的有所改善,经商正式成为除科举之外,能被社会接受认可的职业。当时的社会上流行“一品官,二品客”的俗语,李贽这样的名士也十分肯定商人的功绩,人们对于商人也比较理解和同情。
在明朝传奇小说《三言二拍》中就有很多崇敬商业的现象,比如《杨八老越国奇遇》中的男主杨八老就因为读书不成功,准备出门经商买卖为生,妻子也欣然支持;《叠居奇程客得助》中徽州商人姓程宰,祖上也是世代儒门,曾习读诗书,但是却愿意遵从当地风俗弃儒从商。
在清朝沈复的小说《浮生六记》中,沈复祖上诗礼传家,到他父亲这一代没落了,他姑姑就嫁给了商人。他读书不成,在官场做幕僚受气,贤惠的妻子芸娘就劝他跟表妹夫一起去跟姑父从商学习做酿酒生意,沈复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当。
最出名的就是被誉为“商人阶层代言人”的汪道昆那一句名言:“良贾何负闳儒”,更是高度赞美了徽州商人“贾而儒行”,意思就是说商贾在遵守封建社会道德规范方面堪比士族。
但是吧,用士族的品行来作为社会道德标准,这不就是说明士族还是地位最高吗?明清的商人们就算做得再好,也不过能媲美士族。
这只能表明当时社会对商人的接受程度比较高。并不代表商人的地位可以和士族并肩,明清时代传统的“四民社会”的形态结构并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明代的李维贞说过:“四民之业,唯士为尊,然无成,则不若农贾。”
曹雪芹一定听说过这句话,因为他把这句话翻译了一下,在《红楼梦》中安排薛家的千金薛宝钗说了出来:“只是如今并不听见有这样的人,读了书倒更坏了。这是书误了他,可惜他也把书糟蹋了,所以竟不如耕种买卖,倒没有什么大害处”。
这应该也是薛家的家训了,薛家的祖宗紫薇舍人薛公虽然考上进士做了天子近臣,但是可惜他不擅于做官,于是就改变了家族发展路线,让子孙弃儒从商。
王家虽然当时还十分兴盛,但是王家二代当家人明白盛极必衰的道理,眼看着家里爵位将近,儿子们也都不太靠谱,所以也就兵分两路:一边把大女儿嫁入高门维系权贵人脉关系,获得政治利益;一边把小女儿嫁给商人,靠姻亲关系收获经济利益。
在当时的社会风气下,商人的地位已经有所提升,而且薛家祖上还是正经的读书人。薛姨妈嫁给进士出身的紫薇舍人的长房嫡孙,也不算十分下嫁。
虽然不能像姐姐王夫人一样成为诰命夫人,当官太太,但是薛姨妈还是十分骄傲的。因为她给自己的娘家发家致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她的夫家也借势发家,成为富甲一方的“金陵一霸”“珍珠如土金如铁”。
别看薛姨妈在京城的贾府里活得像个打秋风的女清客一样,人家在金陵那就是人人谄媚艳羡的薛家主母。放眼整个金陵,家世清贵的没有薛家有钱,比如李纨的娘家,比如倒霉的冯渊,他爹当年至少也是举人;家里有钱的又没有薛家那么有权的亲戚。
薛姨妈和宝钗的傲气,薛蟠无法无天的脾气,都是靠薛家的豪富和亲戚家的权势养起来的,他们久居金陵,已经享受惯了被人追捧仰视的生活。
薛姨妈更是觉得自己为家族牺牲很大,一辈子没当上官太太是很大的遗憾,她说什么也不能让宝钗再随便嫁个商人或者小门小户。
她想要利用娘家对她的亏欠,把宝钗抬举起来,高高的嫁入权贵之家,比如荣国府贾家,不就是现成的高枝,伸伸手差不多就能够到的,为什么不努力争取一下呢?
在薛姨妈眼里,姐姐王夫人也没什么了不起的,侄女王熙凤更是比宝钗差远了。这姑侄二人丰厚的嫁妆,可能都是薛家帮王家挣来的。
只可惜,没落贵族王家当年能看上紫薇舍人经商的孙子,把女儿下嫁,并不等于没落贵族贾家能看上已经三代经商,且早已经衰败没落的薛家。薛姨妈自己的“金玉良缘”成功了,她女儿宝钗的“金玉良缘”注定是一场空。
王家和薛家联手发财,王家中兴后就一脚踢开了败落的薛家
那么王家和薛家到底是怎么联手发财的呢?这个问题很简单,因为清朝的海关真的是十分的暴利腐败到了难以置信的程度。
首先,海关的一大收入就是关税,而海关官员收税比例和上交国库的金额都是看心情决定。当时清朝海关针对外国贸易船只主要征收船钞或货税两种方式,主要是按船只大小、货物类型及数量来征收。
根据我查到网上的阅资料显示,清朝对外关税的税率是4%,船钞按照规定,大船是缴纳银子1200两,中船是960两,小船是大约340两。
实际征收起来远不止这个比例,很多上不得台面的黑暗名目更是数不胜数,一个海关的海关总督在任期间凭自己的本事捞上个几十万两银子都是小事情。
因为海关是皇帝的钱袋子,每年能给国库上交几百万两的白银。清朝内务府经费、办公银两和国家大工程开销多来自粤海关税收。海关监督还会孝敬皇帝很多奇异的洋货贡品,皇帝就对他们的睁一只闭一只眼罢了,反正都是自己的心腹,肥水不流外人田。
又因为整个朝廷都知道海关很有钱,所以每当国库缺钱,需要大兴土木或者军费紧张的时候,皇帝就要让海关大出血捐纳报效。
所以,作为海关监督就要有“皇帝提款机”的自知之明,每年一百多两银子那点儿俸禄,全家喝西北风都不够,怎么能满足皇帝的胃口?他们也不得不努力地搞钱,那些来中国贸易的外商就是他们的搜刮对象。
乾隆年间就有个叫詹姆士·弗林特的英国商人因为忍受不了粤海关的敲诈索贿等刁难,千里迢迢跑到京城去告御状。
鸦片战争以后清朝聘请外国人担任总税务司,海关关税收入一下子增长了四五倍。比如861年,海关收入还只有552万两银子,到了1910年,居然增加到3534万两银子。所以之前那些钱都进了谁的腰包,这还用说吗?
《红楼梦》中王家的第二代当家人把持着四大海关,按理说钱也不少贪。可是海关上上下下那么多官员,还有当地巡抚等需要打点,其实到了他自己腰包里的钱远远满足不了需求。
王熙凤说过,王家还曾承办过一次太祖南巡接驾,那银子花得像流水一样,几十万,上百万两银子都是有可能的,这个钱也是要“羊毛出在羊身上”,都从海关捞回来。
可是外商也有应对方法,以清朝为例,乾隆二十二年之后,只留下粤海关作为外贸口岸,那些外商除了个别极端的跑去告御状,更多的选择在海关建立自己的商馆,方便自由贸易买卖。
随着外国商馆的建立,中国也大量招募代理商创办商行,和外商进行贸易,著名的粤海关“广州十三行”就是这样来的。因为是官方对外贸易的垄断组织,十三行的商人们属于半官半商性质,招募的都是“身家殷实,赀财素裕”的大商人。
这些中国大商人收购外商的洋货,向海关缴纳税款,同时向外商贩卖中国的丝绸、茶叶和瓷器等商品,两边赚钱,毫不意外的成为是近代以前中国最富有的商人群体。
《红楼梦》中薛家和王家应该就是参考了清朝海关监督和外贸商人的原型。王熙凤和薛宝钗都有洋货。
王熙凤她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褃袄”和“翡翠撒花洋绉裙”,屋里有“西洋自鸣钟”,还有王家舅太太送她的玻璃炕屏,以“及西洋贴头疼的膏子药依弗哪”“金镶双扣金星玻璃的汪恰洋烟”,宝玉过生日她送的都是波斯国玩器。
薛宝钗自己穿的莲青斗纹锦上添花洋线番羓的鹤氅,送给黛玉的燕窝搭配的洁粉梅片雪花洋糖,其实就是出口级别的绵白糖;薛蟠南下贩卖南北货,采回来送礼的也是“一箱都是绸缎绫锦洋货等家常应用之物”,可见薛家虽然是采办杂料的,但是在丝绸玩器等方面都有业务渠道。
薛宝琴和薛蝌的父亲,也就是薛二代的二儿子一直都还在继续做外贸,所以他才能带着薛宝琴在西海沿子见到东洋的外国美人。
王熙凤所说的:“粤,闽,滇,浙所有的洋船货物都是我们家的。”就是指她爷爷,联手薛宝钗的爷爷并薛姨父兄弟俩,一起在粤,闽,滇,浙通过外贸赚钱,发家暴富,甚至富可敌国也很正常。
有了四大海关总监督这么大的官做靠山,薛家的买卖根本就是畅通无阻,一本万利的,这种典型的官商勾结,本身就是一宗绝妙的“金玉良缘”么!
还以为薛姨妈有多高明,不过就是抄袭了她爹和她老公公的创意,只不过她这一次所求的那一方代表权势地位的“玉”不是王家,而是贾家。
正是因为王家舍得把女儿下嫁给薛家,才得以暴富。想想就知道薛家和王家的合作,薛家肯定是拿小头,大头都让王家赚了。薛家都有百万之富,王家的财富是薛家的十倍不是梦啊!
所以,王夫人和王熙凤的嫁妆才能那么丰厚,甚至包含了大量的西洋货。王熙凤敢于和贾琏叫嚣:“把我王家的地缝子扫一扫,就够你们过一辈子呢”!也绝不是吹牛,王家是真的有钱啊!
王子腾一路高歌猛进当上了京营节度使,应该也是是王家花钱疏通了贾家和史家的关系,他们百年来在朝廷积累的人脉发挥了巨大作用。
王子腾本人也十分的精明,自家发财升官,中兴家业之后,就对薛家不怎么样了。尤其是薛姨父死后,薛家对王家彻底没有利用价值了,薛姨妈又把薛蟠惯成了一个浮夸纨绔,不仅没用还爱惹事。
王子腾本来想让薛宝钗进京选秀,让她进宫做个内应,可惜薛蟠打死冯渊,打乱了王子腾的计划。出于“一损俱损”的亲戚情分,王子腾在拖延了一年之后,才不得不和贾政一起解决这个问题。
但是,王子腾仗着自己如日中天的事业底气,被皇帝提拔为九省统制,根本理都不理薛姨妈一家三口,而是把他们甩给了大妹妹王夫人管。
贾家此时就和王家当年差不多,爵位将近,子孙不争气,最要命的是还没有钱,除了娶王家的女儿做媳妇,也没有其他捞大钱的机会。他们在朝廷上还要依仗王子腾,所以贾政和贾母也都不敢拒绝。
薛家住在贾府七八年,王子腾夫人也来了好几次,薛家也曾去王家拜寿送礼,可王子腾愣是没接薛姨妈这个亲妹妹和两个外甥回舅舅家住一天,也是做得够绝的。
南山橘暖/文
全网统一ID:南山橘暖读书时
原创不易,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