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的故事 郑成功的英雄故事

时间:2023-04-29 02:45/span> 作者:tiger 分类: 经验 浏览:6294 评论:0

郑成功(1624—1662),本名森,字明俨,号大木,福建泉州南安人,祖籍河南固始。明末清初军事家,抗清名将,民族英雄。他是弘光时监生,因蒙南明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赐名“成功”,并封忠孝伯,世称“郑赐姓”“郑国姓”“国姓爷”;又因蒙南明永历帝封延平王,称“郑延平”。

复台

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诗词意思

筚路蓝缕开辟道路,艰难地驱逐了侵占台湾的荷兰殖民者,历经十年辛苦,终于光复了祖先基业。

田横尚且有三千生死相随的门客和部下,我和我的袍泽弟兄更是同生共死,不忍分离。

收复台湾

1661年,郑成功率兵二万五千人、战船百艘,跨海东征,驱逐了荷兰殖民者,收复了中国领土台湾。这是我国历史上对外国殖民者的一次伟大的胜利,使得台湾重新收归入祖国的版图。

郑成功的故事

郑成功是福建人,祖籍是河南固始,在日本出生,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是一个海商。郑成功六岁之前跟随母亲住在平户,直到父亲郑芝龙受明廷招安任官回泉州府安平(福建省晋江市安海镇)居住读书。

郑成功儿时名福松,老师给他起名森,寓深沉整肃、丛众茂盛之意。

郑成功后来进入南京国子监深造,郑芝龙为儿子聘请教师教他读书。郑成功的老师是忧国忧民的爱国之士,常拿英雄志士的诗篇让郑成功学习,以期郑成功能成为济世的英雄。

郑成功十二岁时,老师曾以“洒扫应对进退”为题命他作文,他在文章中写道:“汤武之征诛,一洒扫也;尧舜之揖让,一进退应对也。”文章的意境开豁、新奇,使老师感叹不已,大赞郑成功是“天下奇才”。

郑成功学习非常刻苦,达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有一次,父亲郑芝龙在幕僚宾友的陪同下,乘大船在五马江上游览。郑成功独坐在一个角落里潜心读书。郑芝龙对郑成功抱有非常大的期望,希望他将来能继承自己的事业,见郑成功在学习非常高兴。

郑成功喜读《春秋》《左传》和《孙子兵法》,曾在《孙子兵法》的空白处这样写道:“挥尘谈兵效古之英豪,究心天下封侯非所愿。”可见其闲时郑成功喜欢练习武艺,到军营中与将士们谈海上生活和战斗的故事。这使得他更了解将士们的情况,更了解战斗的情景,为郑成功以后投笔从戎打下了基础。

崇祯十一年(1638年),郑成功十五岁,考取南安县学,中秀才。崇祯十七年(1644年),郑成功二十一岁,又以第一名的成绩进入南京国子监太学。

他拜当时的著名学者钱谦益为师,学习儒家经典。钱谦益喜其才华横溢,称赞他说:“此人英雄,非他人能比。”为他取字“大木”,寓意他日必成国家栋梁之材。

当时的名家对郑成功的诗都很欣赏。应天府丞瞿式耜对郑成功的诗评为:“瞻瞩极高,他日必为伟器。”

郑成功少年时代,正值明王朝土崩瓦解的时候,政局越来越混乱。1644年,闯王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帝自缢于煤山,明朝灭亡。随后,明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击败李自成进驻北京城。明朝遗臣于南京拥立福王朱由崧登基,翌年(1645年)改元“弘光”。

1645年(清顺治二年,南明弘光元年)五月十五日,清朝豫亲王多铎率军南下,破扬州,攻占南京,兵部尚书来可法等人殉国,弘光帝被俘,遭到杀害,弘1646年(清顺治三年,南明隆武二年)清兵入闽,郑芝龙降清,郑成功哭谏不听,起兵抗清,后与张煌言联师北伐,震动东南。1646年3月,郑成功在延平设军事指挥部、水师训练基地,巡守南平闽浙赣边关。八月下旬,郑成功辞别隆武帝,在延平闽江与清军战斗,“交锋不利,率师南下”,“遂密带一旅遁金门”,以“招讨大将军”之名举义旗于金、厦沿海一带。

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郑成功留下儿子郑经防守厦门、金门,亲率将士二万五千人、战船数百艘,自金门料罗湾出发,经澎湖横渡台湾海峡,向台湾进军。为了早日完成光复大业,在极端恶劣的气候条件下,郑成功传令大军连夜破浪前进。

同年四月初一,郑军经由鹿耳门水道进入台江内海并于禾寮港(今台南市北区开元寺附近)登陆,想要先夺取防御薄弱的赤嵌楼。随后郑军在台江海域与荷兰军展开海战,击沉荷军舰赫克特(Hector)号,取得台江内海控制权,同时在北线尾地区击败荷兰陆军,以优势兵力包围赤嵌楼,四月初五即迫使赤嵌楼荷兰军出降。五月初五,都成功改赤嵌为东都明京,设承天府及天兴、万年二县。守将描难丁战败投降,于是郑成功留部将杨朝栋守赤嵌楼,亲自率军乘胜进攻赤嵌城(荷兰殖民者在台南建造的“王城”)。郑成功写了一封信给荷兰殖民者头目揆一,要他投降,信中有这样几句话:“然台湾者,早为中国人所经营,中国之土地也。……今予既来索,则地当归我。”他明确地指出中国人民收复失地是不可磨灭的真理。

赤嵌城被围困了七个多月,敌军官兵死伤一千六百多人,最后敌军水源被切断,揆一黔驴技穷,只好扯起白旗,宣告投降。

荷兰殖民者在战败之前,依然企图进行最后的挣扎。1661年7月,荷兰从巴达维亚(雅加达)调遣的援军抵达大员(今台南市安平区),除了六百多名士兵、十一艘军舰,增援部队亦带来大量补给品与火药。八月中旬,两军于台江内海展开激烈海战,郑军大获全胜,击沉一艘荷兰军舰,并夺取船只数艘,自此荷军丧失主动出击的能力。

十二月初八,荷兰军长官揆一修书郑成功,表示同意“和谈”。敌人在投降条约上签了字,在十二月二十日向郑成功屈服,揆一率领残敌五百人狼狈退出我国领土台湾。沦陷了三十多年的台湾,又重回祖国的怀抱。郑成台湾后首先是建立政权,废除荷兰侵略者的一切殖民体制和机构,他以赤嵌为东都明京,设一府二县,“府”为承天府,“县”为天兴县、万年县。天兴县管北路,万年县管南路。他还在岛上设立了一个安抚司,专门管理这个地区的事务。

郑成功率部进入台湾后,严以治军,下令不许骚扰高山族,不许侵占高山族的耕地,还大力提倡教育,在高山族居住区设乡塾,送子女入学者可减免赋税和徭役。郑成功收复台湾之后,首先是大力推行屯垦制度,寓兵于农,以解决缺粮问题。几年以后军队不但可以自给自足,而且还有余粮上缴给政府。其次是鼓励大陆沿海居民到台湾开垦农田,帮助高山族提高生产技术。在郑成功父子的经营和台湾各族人民的努力下,台湾逐渐摆脱了落后状态,赶上祖国大陆其他富庶地区,成为祖国一座美丽富饶的岛屿。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