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书院首页 潇湘书院阅读网

时间:2023-04-27 07:32/span> 作者:tiger 分类: 经验 浏览:2566 评论:0

岑杰

有水的城市,总是妩媚里透着灵动,给人一种天然的亲切感。

既厚重又灵动的千年古城零陵就是这样,它仿佛承载着说不完的往昔故事,却又铺展着当下活色生香的人间烟火,仿佛带你一下就穿越了风情千年的潇湘。许慎《说文解字》云:“潇,水名;深情也。”难怪,众人皆曰“湘女多情”;一提“潇湘”二字,便诗意涌动、浮想联翩……

乘游船顺潇水而下,行至古城的北面,浩浩汤汤的潇湘二水在此汇流,四面环水的蘋岛就兀立在那儿,似一处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远远望去,岛上是古树、竹林、芭影摇曳的一片苍翠葱茏,间或飞过一串白鹭,更有一处深宅大院似的建筑,很是显眼。导游介绍,那便是始建于清代康熙四年的著名的蘋洲书院,距今已有近300年历史。

停船坐爱潇湘景,蘋洲书院更生情。泊舟登岸,探访蘋洲书院。沿长满青苔的长长石阶拾级而上,宁静、古雅又庄重的书院氛围便扑面而来。山门不大,门头上悬着书法大师沈鹏飘逸的题匾“潇湘”二字,山门两侧的楹联则是历代咏潇湘诗中最优美的诗句:“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仿佛一股浓郁的湖湘文化带着时间的包浆发酵着,让你不禁心生敬畏又倍感亲切。

走进书院,眼前豁然开朗,里面自成一片井然大格局,建筑中轴线自北向南,沿大门、影壁、门庭、大堂,穿过长廊、中门、讲堂和奎星阁,直至江边的开阔地。环岛皆绿荫,蔽天古木间的碎石小道,幽静是当下的心情。“林荫深处,夜来雨声,风吹叶动,雨打芭蕉,一滴一滴,激荡心灵,不知是山河的夜雨,还是心灵的夜雨?”这也是名烁古今的“潇湘八景”之首“潇湘夜雨”。恍恍然似见湘妃出入潇湘之浦,登白蘋洲,望九嶷山,好一派画意诗情的“楚辞”意境。

书院里处处皆景,令人流连,情趣盎然,意味不尽。风雨亭内王田葵教授所作的楹联,更在颂景之余,道出几分文化的理趣,“潇湘文波连四海,就此能悟,道在两仪太极;浮岛秋月映万川,于斯便知,学需一理殊分。”

在一千多年的历史沧桑中,书院曾作为中国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机构,虽命运多舛,但却产生了极具特色的书院文化与精神,至今仍留“香如故”的遗韵。

孔子开创了古代中国私人讲学之风,源于唐,兴于宋的书院继承了这一传统,使得自由讲学蔚然成风。传统儒家的礼教德治,有教无类,以教化民,等等,都深深蕴藏在了书院精神的内涵之中。各种学派观念的论辩与融合,也为书院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为书院精神注入了新的内涵。曾有人痛言,当代一些大学已沦为现实生活的工具,许多知识分子沦为讨生活的高级市井。此话虽有所偏颇,却也的确道出当今大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古代书院,除了是在中国大地上孑然而立的建筑之外,它的人文性、自由学风等精神,曾经无声地滋润着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书院本以不同于官学的形式存在着,自由宽松的学术氛围、海纳百川的讲会制度、不同学派的学术之辩,活跃了教、学、研文化风气,也使得文化得以传存与创新。书院一脉相承的“勤学修身,经世致用”理念,不仅传承着中华千年文脉,更淬炼出一种不朽的人文精神。

站在蘋洲书院回首,仿佛一下穿越了数百年。站在“潇湘源”的石碑前看身边不息流淌的潇水湘水,那该是历史意味无尽的回音吧。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