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鸡是青蛙吗 稻田蛙是青蛙吗

时间:2023-04-23 03:01/span> 作者:tiger 分类: 经验 浏览:2652 评论:0

青蛙,在宜城也叫田鸡。

那时的化肥、农药尚未普及,辛稼轩的那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对普通人而言,还不只是一个梦想。

乡下水田里、河塘边,春夏之交,田鸡是几乎泛滥的。这在现在看来非常奇怪,田鸡既然那么鲜美,咋就不知道捉来充饥呢?其实,那时的百姓,对于田鸡无疑也是要吃的,可是,毕竟那时也知道青蛙是一益虫了,市场上部不允许公然销售的,另外,田鸡的烹调,至少是要油的。真是清水煮青蛙,谁连吃几顿都会反胃的。而那时,人们碗里普遍缺少的,就是油啊。记得阿城说过,他在云南当知青的时候,曾经顿顿捉青蛙来住了吃,可吃到最后,知青们一个个都大吐酸水不止。

老人们惜油,是有道理的。在他们眼里,油,绝对就是最好的营养。

青蛙,俗称田鸡,宜城干脆称其为水鸡。盖其鲜美,从来不输于土鸡。

父亲有一位同事潘师傅,在厂里烧锅炉,有一儿一女,妻子又非正式工,仅在社区服务队抬煤为业。故其家里的生活自然比较艰苦。好在潘师傅白天烧锅炉的间隙尽可假寐,白天养精蓄锐之后,夜里一骑单车,斜挎着他自制的冲锋枪似的长电筒,去村野乡郊,捞鱼捕虾抓田鸡去了。一大早,满满的一鱼蒌活蹦乱跳的田鸡,再用细铁丝经蛙腿分别串成几串之后,由其爱人上菜市场悄悄变卖,往往都是一售而光。民以食为天,真要扫资本主义尾巴,谈何容易哦。

潘师傅的师父,蔡老师傅,下江人,是厂里浇光制镜绝对的鼻祖。浇光制镜,在那个年代,几乎还属于高科技呢:银光液如何配比?温度如何控制?蒸馏水咋制造?硫酸铜、酒石酸加钠又如何配比?这在当年的厂里,除了蔡老师傅之外,其他众人真一如群氓。正因如此,一些身怀绝技的下江人,如钳工、金、银匠、厨师、理发师等,正是籍此在宜城得以谋生发展。蔡老师傅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

我从未见过蔡老师傅的任何亲眷来往,常年累月,只见一个瘦弱的、装了一口假牙、且终日瘪着腮帮子的孤独的老人,在上班之余,车间的阁楼便是他的存身之所了,床铺之外,最显眼的是一个小小的煤油炉子,常见他一个人,煎个蛋汤,煮碗挂面,或是煎条鲫鱼,烧碗红烧肉啥 ,但总是免不了那份若有若无的煤油味。喜欢的,说是一种异香,不喜欢的,则说臭不可闻。

煤油炉子,曾经是那个时代,多少单身的生活伴侣?

偶尔,蔡老师傅会在潘师傅那里买些田鸡来,一个人在煤油炉上,慢慢地烧来,慢慢的下酒。我那时对蔡老师傅几乎羡慕极了,一个人,吃得这么好!可后来才知道,这位蔡老师傅真像汪曾祺先生小说里药铺的相公一样,一年,仅仅十几天,回家探亲一次而已。

那么多年,真不知道这位蔡老师傅一个人究竟在煤油炉上送走了多少的孤独、寂寞与乡愁?

见我们太过嘴馋蔡老师傅的红烧田鸡,母亲有时也会在潘师傅那里买些田鸡回来慰劳我们一顿。如要论到烹调技法,实在是多余,也就是加点猪油稍微爆香后、加坤大酱油一番烧制而已。然,烧熟的田鸡。那蒜瓣肉的口感,那猪牛肉从来未有的奇鲜,实在令人难忘。仅仅烧田鸡的汤水,也足够能令你轻松送下几碗白米饭的。太美了!

真正好的食材,烹调根本就没有那么复杂。像如今四川盛行的麻辣美蛙,那已经完全就是在依靠各种重味的香料来喧宾夺主了,换成鲶鱼啥的,滋味也是一样。

但是看到一串的田鸡被细铁丝穿腿而缚的时候,我们往往又于心不忍,多好看的田鸡啊,这样地被铁丝惯腿、成串待售,真是太可怜了。不吃也罢。

黄鳝,土中人参也。昔日田间地头的常客。而今农药广施,与青蛙、螃蟹、泥鳅、河虾一起,都快绝迹也。

当年的黄鳝也是一样,天生妹妹,根本无需像现在的大蒜烧鳝鱼似的,搞得半锅鳝段、半锅蒜瓣的。母亲当这年烧黄鳝,无非加点五花肉,取其肉香而已。更有甚者,母亲偶尔会用砂錭炖一錭子的鳝鱼汤,在我的印象中,除了盐,什么也再未添加,鳝鱼汤洁白,食用时撒点胡椒面,如此而已。但那份鳝鱼汤的鲜美,又绝非是老母鸡汤、排骨汤所能相提并论的。只能说,都好!各是各的好!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