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斯拉夫解体 中国最好的三个盟友
提起中国在世界上的好朋友,大家往往第一时间都在考虑巴基斯坦、坦桑尼亚等亚非拉地区的一些国家,但其实在欧洲,也有一位我们的“铁哥们”,那就是塞尔维亚。
尤其在面对新冠疫情时,中塞两国互帮互助,共克时艰。
在中国疫情爆发初期,塞尔维亚第一时间向我们提供援助;而塞国疫情爆发后,总统武契奇也表示希望能够得到中国的帮助,我们的援助物资也很快抵达。
正是由于两国牢固的友谊,塞尔维亚面对欧洲巨大的压力时,依然坚持对华友好。
而如今的塞尔维亚前身,正是很多人所熟知的南斯拉夫,巴尔干半岛上曾经的强国。
南斯拉夫
南斯拉夫全名为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由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简称波黑)、马其顿、黑山6个共和国、以及科索沃、伏伊伏丁那两个自治省组成。
只是,虽然都属于南方斯拉夫人,但这几个共和国的主体民族并没有很强的认同感,因此南斯拉夫是个不折不扣的多民族国家,这也为日后的分家埋下了隐患。
那么,南斯拉夫为何会彻底走向分裂?
南斯拉夫的形成
南斯拉夫建国的基础,是由从奥斯曼帝国独立出的塞尔维亚王国,在历经两次巴尔干战争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兼并了语言文化相近的黑山,吞并了属于奥匈帝国的克罗地亚-斯拉沃尼亚王国。最终形成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并于1929年定名南斯拉夫王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
这时的南斯拉夫王国依然处于君主的独裁统治下,随着二战的爆发,南斯拉夫王国被德国占领刮分。在德国占领期间,南斯拉夫境内爆发了惨无人道的种族主义大屠杀,克罗地亚的极端组织乌斯塔沙屠杀了50万塞尔维亚、吉卜赛人以及犹太人,外敌的入侵加之内部的民族矛盾。
南斯拉夫可谓内忧外患。
这时,一位影响南斯拉夫命运的男人登上了历史舞台,他就是铁托。
强人铁托
铁托原名约瑟夫 ·布罗兹,1892年出生,是克罗地亚贫苦农民的孩子,15岁时便开始了锁匠学徒的工作。
和其学徒不同的是,铁托对书籍十分感兴趣,不仅广泛阅读大量书籍,还时常与周围人分享知识。后来铁托加入了奥匈帝国陆军,在与俄国的作战中被俘虏。
1915年,23岁的的铁托被俄国抓入战俘营,虽然工作辛苦,环境恶劣,但铁托靠着坚强的意志,在这里学会了俄语,阅读了列宁的文章,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
在从战俘营逃出后,1920年,铁托参加了红军,并加入了南斯拉夫共产党。
在回到当时由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共同组成的王国后,他又投入到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运动中。
由于他参加共产主义太过频繁,1927年至1928年,铁托两次入狱,更是被判处5年的苦役。直到1934年,他才重新回到克罗地亚的萨格勒布市,并正式化名“铁托”领导当地的工人运动。
后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铁托更是带领南斯拉夫民族解放军,几乎是全凭自己打下了整个南斯拉夫的江山,他本人更是毫无争议地成为了南斯拉夫的领袖。
铁托
铁托一上台就着手处理内部民族的问题,他渴望建立一个各民族平等的南斯拉夫,将这片土地上的人团结起来,他呼吁大家不要自称克罗地亚人、塞尔维亚人,无论什么地区都应该统一称呼自己为南斯拉夫人。
在南斯拉夫国内,由于塞尔维亚人数量更多、地盘更大、实力相对更强,因此马其顿、波黑、斯洛文尼亚等都害怕被塞吞并,这大大削弱了其内部的粘合度与团结。
为了团结和平衡各方诉求,铁托没有实行按人口数量进行权利的分配,这引起了人口最多的塞尔维亚人的不满。虽然矛盾重重,但在铁托强有力的领导下,各方还是放下了分歧,共同建设这个社会主义国家。
铁托
在暂时压下内部矛盾后,南斯拉夫迎来了高速发展。
1939年,南斯拉夫工业产值只占全国总收入的18%,农业人口占全国的75%,文盲率过半。而南斯拉夫共产党的领导下南斯拉夫,从1947年到1977年这30年间,以平均9.4%的年增长率快速发展着,截止1977年,工业生产占比达到了37%,服务业占比47%,农业下降到了16%。国家经济结构产生了重大的变化。
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极大提高,成为东欧的富裕国家,街上小汽车随处可见。
教育上则实行了8年免费义务教育,大大降低文盲率。
然而,就当南斯拉夫人民向着美好生活继续迈进时,国家却迎来了剧烈的变化......
南斯拉夫各共和国及科索沃地区
重回动荡
1980年,88岁的铁托去世。
南斯拉夫失去了强有力的政治领导人。
这时,南斯拉夫的经济开始出现诸多问题。
南斯拉夫的经济政策,使用的是其自己创立的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自治理论,主张完全消灭资本家,有工人自己成立自治会,讨论企业利润的分配。
一开始,该政策确实极大地刺激了工人的工作积极性,但随着部分工人水平的提高,这种类似“吃大锅饭”的模式,对于能力更强、能创造更多价值的工人来说并不公平。
于是很多高级人才离开了南斯拉夫去外国工作。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南斯拉夫进行了经济改革,设立了职业经理来帮助工人分配他们劳动产生的成果。但谁知,精通人际关系的职业经理联合了部分精英,把持了企业,形成了实际意义上的管理层。他们拿走了大量的利益,导致工人的生活水平进一步下降。
人民的不满日益加大,再加上南斯拉夫的经济发展十分不均衡:
靠近欧洲的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生活较为富足,尤其是紧邻奥地利和意大利的斯洛文尼亚,人均产值高达7600美元。而南斯拉夫中部的波黑人均产值2500美元,东南侧的马其顿,人均更是只有2400美元。
巨大的财富差距让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这样的发达地区,对于东边南边的“穷哥们”十分不待见。
拥挤的马其顿
铁托去世后,南斯拉夫政府更是无法将各个民族共和国之间的矛盾压下,最终随着东欧剧变的发生以及苏联的解体,南斯拉夫也在内忧外患下持续分裂。
直到2006年,共分裂成为6个单独的主权国家即: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马其顿、波黑、黑山、塞尔维亚。
2008年,科索沃地区也在谋求独立,虽然还没有获得国际社会的普遍承认,但曾经共荣的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已经分裂成了7个部分,很难再凝聚成一个地区强国。
这也正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社会希望得到的一个结果,即:推动一个前社会主义国家发动颜色革命,然后让它全面倒向西方世界,失去自己的话语。
如今的马其顿、黑山依旧是欧洲最贫穷的地区。尤其是黑山的工业基础薄弱,商品缺乏竞争力,只能负债度日,安全方面则全权依托北约,将国家命运交于西方世界手中。
如今依旧没有进入北约的前南斯拉夫成员国,也只剩下南斯拉夫形成的基础——塞尔维亚自己了。
四、南斯拉夫分裂的原因
南斯拉夫走到解体这一步,可谓是多重因素的影响。
其中主要的是: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经济问题困扰,以及民族问题
首先历史上的巴尔干半岛就是出了名的“火药桶”,这里亚欧大陆交汇之处,宗教林立,常年是各方实力的角斗场。在这里出现一个区域性的强国,是不会被周围大国所允许的。
在冷战美苏博弈的大背景下,出于对斯大林提出的“大俄罗斯”民族主义政策的反对,南斯拉夫没有全盘倒向苏联,美西方为南斯拉夫提供过很长一段时间的经济援助,帮助抵抗苏联的压力。
巴尔干半岛
在60年代,铁托还发起了著名的不结盟运动,收获了大量的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
可以说,铁托靠着灵活的政治手腕在两大阵营间找到了生存空间。
但是随着铁托的去世,外国势力开始插手干预南斯拉夫的国内事务,使得之前被压制的国内民族经济问题爆发,最终走向分裂。
此外,自从南斯拉夫建国,就一直深受“民族问题”的困扰。
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国家没有一个占到绝大多数的主体民族,而且各民族分散自治,导致相同民族之间过于集中,民族认同大过了国家认同。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30年,各民族间尚可相安无事,而一旦经济陷入低迷滞涨,民族问题又会重新被提及。种种原因让南斯拉夫难以为继,开始进入了动乱分裂期。
南斯拉夫各民族人口分布
五、战争和分裂
最先离开南斯拉夫的是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以及马其顿。
三国于1991年6月25号宣布独立。
在斯洛文尼亚宣布独立后,由塞尔维亚族领导的南斯拉夫武装迅速发起对斯洛文尼亚的进攻,但是遭到了斯洛文尼亚剧烈的抵抗,双方的交火持续到7月7日,被称为“十日战争”。
克罗地亚在宣布独立后,也陷入了和境内塞族军队的冲突中,战斗主要发生在克罗地亚境内塞族人民聚居区。
继三国后,1992年波黑也宣布脱离南斯拉夫,并与当地的塞族发生长时间的冲突,还造成了斯雷布雷尼察大屠杀。
至此,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不复存在。
剩下的塞尔维亚和黑山组成南联盟。
2006年黑山出走,南联盟解散.
2008年,塞尔维亚的科索沃地区也开始谋求独立。
在铁托逝世后的30年间,这片土地充斥着分裂与冲突、暴力和战火。大量的种族主义悲剧在此地上演,许多人怀念那个昂首阔步走在发展大道上的南斯拉夫,那个曾经的巴尔干地区的大国。
现在的前南斯拉夫6兄弟已经形同陌路:
斯洛文尼亚已经是发达国家,2004年就加入北约和欧盟,已经成为彻头彻尾的西方发达俱乐部的成员。
克罗地亚成为高收入经济体,2017年加入欧盟。
波黑独立后长时间内战,经济一塌糊涂,至今仍在恢复。
黑山和马其顿虽然加入了北约,军事上得到了保护,但是经济依旧落后。
而塞尔维亚这个实际上的南斯拉夫“长子”,如今只能在多方斡旋以求保护自己。
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
不过他们依然记得与中国历史上深厚的交情,中塞关系一定程度继承了中南关系中的友谊。塞尔维亚在国际上支持中国的合理权益,中方至今也没有承认科索沃地区的独立。
作为一个旁观者,我们从南斯拉夫77年的历史中,看到了政治经济民族问题交织引起的悲剧性后果,也深刻认识到了西方势力手段的险恶,他们利用自己的经济优势影响他国经济,诱导他国内部产生民族矛盾。
如今他们想用同样的手段,在中国复制一个所谓的南斯拉夫结局,只能说“朋友来了有好酒,豺狼来了有猎枪”,如今的我们,已经不再惧怕任何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