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菩萨十大愿王 阿弥陀佛大愿王唱诵
今天,咱们来聊聊四大菩萨中的第三位菩萨——普贤菩萨。
普贤菩萨,也曾意译为遍吉菩萨,也被称为十大愿王。普贤菩萨与文殊菩萨的智德、证德相对,普贤主一切诸佛的理德、行德,也就是说他代表“德””和“行”。德,是说普贤有延命之德;行,据说普贤发过十种广大行愿,要为佛教弘法尽力。所以,他的尊号是“大行普贤菩萨”。
普贤菩萨代表大行(实践、落实),以十大愿为本愿。一时做善事、利益众生、修行不难,一辈子做善事、利益众生、修行就难。普贤菩萨教导人们的就是要身无疲惫地去行去做,这也是普贤菩萨的度众特点。
十大愿即:一者礼敬诸沸,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
普贤菩萨辅助释迦佛弘扬佛道,常为诸佛座下的法王子,他是毗卢遮那如来的右协侍,和毗卢遮那如来、文殊菩萨合称为“华严三圣”。
关于普贤菩萨的由来,常见的有以下两种说法。
第一种,普贤菩萨为诸佛之子。在《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中记载:“一切如来有长子,彼名号曰普贤。”
第二种,普贤菩萨为转轮王第八子。按《悲华经》记载,当阿弥陀佛为转轮王时,第八王子名为泯图,在宝藏佛前发愿:“要在不净世界修菩萨行”,宝藏佛由此为泯图授记,改号为普贤,并授记他未来在北方“知水善净功德世界”,功德圆满修成佛后,佛号为“智刚吼自在相王如来”。
另外,有部分日本真言宗人士认为卫护佛门的金刚藏王菩萨(金刚萨埵)是普贤菩萨化身,而密教就是由金刚萨埵所开创。有一说金刚萨埵为大势至菩萨或其他佛、菩萨所示现。又有一说,藏传佛教中的宁玛派认为,普贤菩萨是普贤王佛的报身。
普贤菩萨的法像一般为戴五佛冠,金色身,著天人衣,左手结施愿印,右手持莲花,亦有持如意或金刚杵的,半跏(音同加)趺(音同夫)坐于六牙白象之上。
普贤菩萨的象征,大致上有如意、莲花、金刚杵、铃、经典、宝剑等,所以其造像有或一手持莲花,其莲上有宝剑,另一手持贝叶经;或一手持莲花,一手持金刚杵,或一手持铃,一手持杵,但座骑通常为白象。
右为普贤菩萨 86版《西游记》
说了这么多,那看到普贤菩萨像,到底该许什么样的愿呢?
这还要从密教说起,因为密教的一些信众认为,普贤菩萨有增益、延命的性德,当他住入增益延命三昧的境界之时,就成为普贤延命菩萨。
在《普贤延命经记》里说:普贤菩萨具有延命益寿之不可思议的力量。普贤菩萨是理德和大行愿的象徵,象徵真理。他以智导行,以行证智,解行并进,完成求佛者的志愿。
所以,虽然普贤菩萨神通广大,可以护佑一切,但如果许下延命益寿的愿望,那才是最符合普贤菩萨的神职的,这次大家明白了吧!
峨眉山金顶 十方普贤金像
普贤延命菩萨,又有‘大安乐不空三昧耶真实菩萨’与‘金刚萨埵’等二种异名。据密教典籍所载,世尊曾召集十方世界恒河沙诸佛,以光明照触普贤菩萨,因此他才能得到诸佛心印,以利益一切有情。
普贤延命菩萨的形象有二臂像及二十臂像两种。依经典所记,其二臂像‘如满月童子,头戴五佛顶冠,右手持金刚杵,左手持召集金刚铃。坐千叶宝莲华,华下有白象王。象王足踏金刚轮,轮下有五千群象。
二十臂像则通身金黄色,着五智宝冠,左右各十只手,各持不同法器,坐千叶莲华上,华下有四白象,与二臂像座下之有五千群象者不同。
峨眉山是普贤菩萨示现教化众生的道场。峨眉山在四川省,峨眉县之西南,与嶍山相对,宛如两眉,因名峨眉山。《华严经》说:有善财童子伫立妙高峰上,观此山如满月,大放光明,因此峨眉山又称大光明山。
白象是普贤菩萨愿行广大,功德圆满的象征。在峨眉山有洗象池,传说普贤菩萨每次骑象过此,必在这口池里汲水洗象,然后才登上金顶,池旁的寺院也取名洗象寺。
白象代表愿行殷深,辛勤不倦;《普贤观经》曰:六牙表示六度,四足表示四如意。六牙,分别表示──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慧智。佛教称六牙白象是菩萨所化,以表威灵,象征“愿行广大,功德圆满”。
在《西游记》和《封神演义》里,普贤菩萨的白象都有出现,在西游里就是狮驼岭的二大王——白象精,其身高两丈,用的兵器是长枪;而在封神里,则被塑造成了“灵牙仙”,是截教通天教主座下随侍七仙之一,后来被普贤真人收伏作为了坐骑。
白象精形象 《西游记续集》
最后,咱们来说说普贤菩萨化身的故事。在我国历史上,高僧被认为是佛陀、菩萨乃至罗汉转世的说法并不少见,而普贤菩萨最出名的化身就是拾得和尚。
说是在唐朝时,天台山国清寺的丰干禅师,一日经过赤城道旁,听见草丛中有儿童啼哭,看见一小孩约十来岁,问其姓名,答:“我无家、无姓、亦无名。”丰干禅师可怜他无依无靠,带回国清寺,交给库房当了茶童。因是拾来,名之“拾得”。
由于拾得聪明伶俐,后来就让他在寺院管杂物。一日,四顾无人,拾得竟登座与所供奉的佛像对坐而食,还竟然敢呵斥圣像。这件事被寺院的其他禅师看见,责备其对圣像不恭,派往厨房洗碗碟。
还有一次,寺中饭食花果被鸟啄食,拾得竟然执杖打寺中供养的山神像,责备他守护伽蓝不力,有失职责。当天晚上,寺里所有的寺僧都梦见了山神,说:“拾得打我,骂我。”僧众至山神像前视察,果见山神像有杖打痕迹,都才知道拾得来历不凡。
后来拾得为寺庄放牛,他把牛赶到正在做佛事的法堂前面,靠着门抚掌大笑说:“悠悠者聚头了!”管理戒律的首座看见了,就斥责他说:“你疯了,为什么大声喧哗妨碍佛事!”拾得回答:“这群牛都是寺院里的知事僧。”说着就一一呼喊已故僧人的法号,牛也一一应声走过堂前。僧众惊愕不已。
拾得当了洗碗的厨僧,常常将多余的饭菜盛于竹筒,赠其挚友寒山。而这个寒山后来也做了和尚,是个出名的诗僧,也是个怪僧。寒山与拾得朝夕相处,形影不离,情同手足,和睦友爱。
拾得与寒山时相往来作诗,还常对人说佛法。但人们不信,反而讥诮怒骂,甚至打之。有一段两僧的真实对话特别有名,是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该如何处之乎?”拾得答曰:“只需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当时的台州太守闾丘胤(闾音同驴、胤音同印)访贤,受到丰干禅师指引,慕名来访寒山、拾得二人,寺里大众正纳闷着,“何以一位大官却来礼拜这等癫狂的人?”这时,寒山、拾得突然喝道:“丰干饶舌!弥陀不识,礼我为何?”两人挽臂笑傲,跨出寺门,走向寒岩,从此再也不曾出现在国清寺。
丰干禅师传说是阿弥陀佛的转世化身,他知道拾得是普贤菩萨的转世,而寒山就是文殊菩萨的化身,所以推荐给了闾丘胤,但是寒山、拾得避而不见,其实也是意料中的事。
传说后来拾得东渡到了日本,日本也建有“拾得寺”和“寒山寺”。而寒山一直在苏州枫桥镇,最后在枫桥寺圆寂。再往后,寒山、拾得还成为了民间极受欢迎的“和合二仙”,可见其事迹影响之大。
和合二仙
到了南宋,据说普贤菩萨又化身成立周七娘,而文殊菩萨化身成了戒闍(音同蛇)黎。
南宋淳熙年间,文殊菩萨应身为兜率寺戒闍黎时,普贤菩萨亦同时化身为周氏女,排行第七,人皆称她周七娘。周七娘出生时便有种种神异,长大后不肯嫁人,每天行乞于市,晚常宿于普济桥下,常与戒闍黎在一起,妙行莫测。时人不解,笑为疯婆。后有圣者歌曰:“戒师文殊,周婆普贤,随肩搭背,万世流传。”这时,后人才知道是两位菩萨应世。
普贤菩萨仙籍小档案:
神名:普贤菩萨
别名:遍吉菩萨,十大愿王、大行普贤菩萨等
职能:代表大行(实践),毗卢舍那佛的右胁侍菩萨
坐骑:六牙白象
持物:如意、莲花、金刚杵、铃、经典、宝剑等
道场:四川峨眉山
诞辰纪念日:农历二月二十一日
神话体系:佛家
说明: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需要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