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的风俗习惯
(3)三日探尸: 三天以后,后代中的男性和收尸者要去探尸。亲人从脚的方向来,远远地下马站住,观望老人狼吃狗啃没有。收尸者则走到跟前,焚火烟祭,别人也远远地绕尸三周,再在脚下叩三头而回,从此以后,游牧他乡,再不回来探望。
近代丧葬习俗
指路(&34;苏讷思穆日扎合&34;)
人死后要请喇嘛念经、指路,让死者到&34;德娃珍&34;去。&34;德娃珍&34;民间认为那里没有灰尘,是享福的地方。
丧服
有的地方死者穿蓝裤,白布衫。蒙古民族以白为纯洁,以蓝为民族本色。布用平纹,不穿绵衣。儿女不许伸手给死者穿衣。死者遗留衣服,多赠给为死者穿衣服的人。
停灵
入殓时死尸不能从门过,要打开窗户,用秫吉三根拼成门形,尸体从窗户抬出去。(平日里小孩子不许跳窗户,孩子跳窗户还要跳回来,再从门走。)
出殡
出殡时,灵车上不是死者头朝前,而是脚朝前。
杀牲
死了人,无论穷富都要死牲祭献,根据穷富不同,大至猪头,小至鸡。在一定程度上是古代&34;杀殉&34;、&34;血祭&34;的遗俗。死者如年岁高,供品被视为福物。供品要分给亲族人们。祭献的鸡,多留给送灵下葬的人们出殡回来后食用。
合葬
夫妻合葬与他族不同的是男在右,女在左。
烧食物
蒙古民族不烧纸,是烧些死者生前喜欢用的食品。焚烧食用后的畜骨为死者祝福。
服丧
古时有守孝习俗。《北史·室韦传》载:&34;父母死,男女娶哭三年。&34;近代变为祭七(&34;首七&34;、&34;三七&34;、&34;五七&34;、&34;七七&34;)、祭百日、周年。服丧期间,穿素服、禁娱乐。
有的地方的蒙古民族,未婚男女、孤身无子者、月子病(产期患病)患者或恶病(传染病、痨病、恶疮)患者,以及横死(凶杀、车祸等致死)者,均按火化后再土葬的习俗。火化后,把骨灰碎骨装入布袋,再装入坛罐中埋入地下。
蒙古民族的丧葬仪式,有受其他民族影响的部分,也深受宗教影响。一般说,蒙古民族的丧葬仪式,比较纯朴,礼仪节俭,多具有宗教色彩。
如今,随着社会发展和思想文化的提高,一些带有宗教色彩的丧葬活动如念经等已经逐渐少了。土葬正逐步发展为深葬;火葬也不再限于原有那些,逐步习惯于送火葬场火化(多见于城镇)。在牧区,葬礼完后,为亲友们摆殡席,蒙古人称&34;宝音阿日哈&34;。城市中的一般举行追悼会,以缅怀死者,寄托人们的哀思。
蒙古象棋千年传承文化瑰宝
【大公报记者刘宏伟呼和浩特二十九日电】在内蒙大草原深处,蒙古族群众中广为流行著一种趣味盎然的棋类运动,至今还未被太多人们所赏识,那就是蒙古民族千年传承的草原文化瑰宝——蒙古象棋。
蒙古象棋的起源和国际象棋相同。它最初的原形为古印度的「恰图兰加」四人游戏,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後几经周折传入波斯(今伊朗)及阿拉伯。大约在十三世纪,随著北方游牧民族与中亚商旅往来及日趋频繁的文化交流,这种游戏经古波斯传入蒙古草原,发展成为蒙古象棋;而「恰图兰加」从阿拉伯传入欧洲则在十五、十六世纪,之後演化成现在世界流行的国际象棋。
造型带有草原特色
呼市市委政研室沈昌炜介绍说,蒙古象棋的棋具外观造型上与国际象棋不同,具有浓郁的草原生活气息。如「王」刻成蒙古王爷或牧人骑马的形象;蒙古草原没有「象」,就化成生活中常见的骆驼;「皇后」用老虎、狮子、公牛等凶猛动物代替;蒙古象棋中的兵卒通常雕刻成猎狗、小鹿、兔子、羊、飞禽等较温和的动物形象;「车」雕刻成勒勒车和拉草车或单匹马拉的载人棚车等。
沈昌炜说,蒙古象棋和国际象棋竞技规则相似。蒙古象棋高手不仅可和同民族棋手交流比赛,也可与世界各国的国际象棋高手进行交流切磋,「它是一个完全可以进行国际交流的高雅文化活动」。
沈昌炜认为,蒙古象棋是唯一具有「中西合璧」特点又富有鲜明蒙古族文化特色的中华棋艺,它是中国棋苑中独具特色的奇葩。蒙古象棋继承了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这二者的共同点又独成一派。可惜,这样一个有八百年历史的民族智力游戏形式,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文化部门从未对这一草原文化的优秀遗产积极加以推广和倡导。沈昌炜说,文化部门也从未因其是草原文化的优秀遗产而要求相关部门积极加以推广和倡导。至今,尚没有一本省(区)级的专门论述蒙古象棋开局、中局和终局的专业经典书刊。不少蒙古族青少年在新娱乐形式的冲击下,纷纷弃蒙古象棋而去。
骨头文化
蒙古人吃肉啃骨,有很多讲究和禁忌.有的属于煮法、摆法解剖范围,有的是某部分不给某种人吃、某部分专给某种人吃、某部分到了某种年龄才能吃的.真正有点孔夫子“非礼勿食”的味道,研究起来可以出版一本《骨头文化学,之类的书.还有的骨头,都有各自的“特异功能”.伴随着功能,又有一则有趣的故事.你若记住这些故事,在吃肉时穿插一段,一定会增加许多情趣.因为你不会像蒙古人那样熟练地用刀,再不懂点儿骨头趣话,只会抱住一块骨头死啃,不是就显得太没文化了吗?
羊拐趣话
连接牛羊后蹄和小腿的地方,有一块游离的骨头很特殊,汉语称为“躁骨”,俗称羊拐,《西游记》写作“拐孤”.蒙古语称为“沙阿”,或译作“髀石”.这种骨头有宽有窄、有凸有凹、有正有侧,六面六个形状,所以民谚说:“高高山上绵羊走,深深谷地山羊过,向阳滩上骏马跑,背风弯里黄牛卧.倒立起来叫不顺,正立抓个大骆驼。”用五畜的名称给羊拐的各面命名。
牧区孩子长到三四岁,大人就把它拿出来,让其辨认哪面有什么牲畜.再大一点儿,就可以做羊拐的游戏了。牧区成长的蒙汉儿童,没有不会用羊拐做游戏的.所以他们的童年记忆,总是和羊拐联系在一起的。铁木真(后来的成吉思汗)十一岁跟扎木合作盟友时,将一个铜灌的羊拐赠给扎木合,扎木合也将一枚狍子的羊拐赠给铁木真.后来两人反目,想起从前互赠羊拐时,“又重新亲爱着”。羊拐在这里做了友谊的纽带。一九八三年巴林右旗清理一座辽代古墓时,曾发现九玫拐骨。牛拐骨一枚,山、绵羊拐骨七枚,还有一枚钢铸的仿绵羊拐骨.由此看来,北方游牧部落接触羊拐的时间,还可以推前更早。
草地有“玛瑙珊瑚稀世宝,牲畜之中肉是宝,肉之中拐骨是宝”一说,可见羊拐在他们心目中是多么重要。卧牛卧羊的时候,牧民杀多少牲畜也要把拐骨保存起来.不仅保存自家的,还要把赢取别人的也一同装在皮袋里,有的多达几百几千枚。“拐多之家牛羊多”,就是说的这种意思.一到冬闲季节,不论男女老少,都提着羊拐袋子玩耍起来,把赢得对方羊拐看作一大乐事.所以牧民中有“玩羊拐也是一技”的说法。
上面所说铜灌和铜铸的羊拐,多半是为了加重分量做“老子儿”用的.将羊拐挖空,灌以铅或钢,就成了钢灌的羊拐.以羊拐为本,脱出棋子,注以金属,以此翻砂铸出的羊拐,就是铜铸的羊拐.几个人围成一圈,每人出五或十枚羊拐,互相混和起来.然后将其抓起,抛散而下,看上面出现的形状,在相同者之间用小指划一下,将一枚弹向另一枚,弹中者取其一归巳.如弹不准或弹到别的子儿上,则算失败,须交下一位再抛再弹.如此循环往复,直到赢得对手袋儿空羊拐尽为止.这是其中的一种玩法.还有的只出四枚老子儿,让在座的人轮流抛掷.如果四枚落下,出现“四只绵羊”,则是“四个一样”,向坐在上首的人要四枚羊拐。如果出现四匹马,便是“四十匹黄马”,向上首的人要四十枚羊拐……如此这般按规则进行.此外还有“赛马”、“摔跤”、“猜羊拐”等各式各样的玩法.还有许多增加情趣的规定.比如上面说的第一种玩法,如果抛下的羊拐探在一起,就要把它们弹开再玩。可是弹开时用了右手,再玩时就得用左手.一般人用右手弹惯了,弹开时用了右手,再弹时还要用右手,就被别人制止了,这样无形中吃了一亏。
这几年来,牧区麻将之风抬头,大有普及的趋势,羊拐只好退避三舍.只是有时打麻将时,一时找不到骰子,便取一枚羊拐当骰于用.有说“沙”、“骰”近音,骰就是沙阿,大概这是好赌者的逻辑吧I以前草地用羊拐赌钱是万中无一的。
20楼
肩胛趣话
(1)“肩胛骨,大家吃”
阿拉善放全羊术斯时,都要把肩胛骨留在最后.由客人中的一位把上面的肉剔下,根据座中人数,切成许多小条,分给每一个人吃.而后把肩胛上的肉啃得干干净净,将一长条绵羊尾巴和一杯酒置于其上,献给在座的民间祝赞家:“扎,请您祝颂肩胛I”于是祝赞家就有板有眼地把肩胛骨从里到外祝颂一番。末了还对主人赞扬道:愿这肩胛的主人,升宫成名,幸福康宁,孩子成器,牲畜成群,资产丰厚,善及乡民……
祝颂完毕后,将那一条长尾二口气吸进肚里,把那杯酒一口喝干。肩胛骨为何获此殊誉,且必须众人分食?原来这是有背景的.相传一位老猎人,打猎时总骑一匹白马,也总是满载
而归。有个巴音(财主)看上了老猎人的马,要也不给,换也不给,便起了歹意。那天晚上,他骑上自己的黑马去老猎人家作客。老猎人摆下“肩胛宴”(即上文所说胸椎、前腿、肩胛和羊头)招待他,那家伙竟把肩胛上的肉一人全吃了。半夜风雪交加,巴音推说出外解手,把老猎人的马弄死了。第二天一早,他告诉老猎人说:“不好了,刚才我看见您的马蹋绊死了。”老猎人说:“我活了七十岁,肩胛上的肉从未独吃过,哪会出现这号事情I”跑去一看,果然死的是巴音的黑马。原来昨夜雪大风紧,他的黑马身上落了冰霜,误认为是老猎人的白马,结果落了个自食其果。从那以后,便形成了大家吃肩胛骨的乡俗。
这种乡俗几乎遍及整个蒙古地区,各地传说也各有千秋.锡林郭勒的传说似乎更富有戏剧性:一猎人到山中打猎,午间自烤野物饮酒。这时有二强盗潜来,趴在猎人头顶的悬崖偷觑,他俩的头影照进猎人的茶碗里。猎人看到这“杯中贼影”并不害怕,便把肩胛上的肉割下好多块,顺口说道:“肩胛骨,大家吃嘛,吃!”东西南北撤出去,张三李四唤一通。强盗以为崖底人多,怕吃眼前亏,便逃之天天。从那以后,就形成了不能独食肩胛骨的风俗。
(2)肩胛骨,能打卦
肩胛骨人畜都有,一头通过窝骨疙疸连接前臂骨,一头通过脆骨连接着躯干的肌肉,独立而完整。上面有锅、马径、水井、草场等牧区习见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古人就以此作为占卜
的根据,发明了肩胛骨卜。卜时先要洗手净面,对肩胛洒奶祝福,再向神佛祈祷,使其具备灵气,这才开始占卜。占卜的肩胛,分黑白两种.吃净肉以后使用来占卜的,叫作白肩胛。啃净肉以后再烧黑用来算卦的,叫作黑肩胛。彭大雅所谓“其占筮,则灼羊之坎子骨,验其文理之逆顺,而辨其吉凶,天弃天予,一决于此,信之甚笃,谓之烧琵琶”,大概指的就是后一种了。肩胛骨,三角扁平,形同琵琶,故也称琵琶骨。有说“胛”、“甲”通假,胛骨就是甲骨,那么其来历就更早了。宋朝徐霆一行奉命出使蒙古时,窝阔台汗数次烧琵琶,决定他们的去留。结果都是该去,徐霆一行才返回京都.可见胛卜对蒙古古代是何等重要。
胛卜为何如此灵验?民间也有说道。讲是很久以前,一位好汉要娶人家可汗的公主,骑马摔跤射箭这“好汉三技”全胜利了,最后可汗把公主藏起来,让好汉去猜,猜出来就把女儿嫁他,否则前功尽弃。好汉没了办法,就找他们乡间一个牧民帮忙.牧民拿出一个黄山羊的肩胛骨,端详一阵,说是卦巳算出,只是不敢明盲,因为可汗身边有黄黑两位算卦先生,会算见谁向你泄露了机密,这样我便活不成了。好汉苦苦哀求,牧民就想了个办法:自己藏进大铁锅下面,对着茶壶嘴子,把机密告诉丁好汉。好汉便当丁额驸(驸马)。可汗不相信这是好汉自己猜出来的,便让两位先生占了一课。黑脸先生说:“此乃铁身之人所告。”黄脸先生说;“此乃铜口之人所告。”可汗勃然大怒:“世上哪有铁身铜口之人!”便把两位算卦先生杀了,但牧民却从此出了名,于是便传下用肩胛占卜一法,而且以黄山羊的最为灵验。
(3)肩胛骨,能警戒
上面的故事和做法,都说明肩胛骨有先验之性,透着股灵气,具有某种暗示、警戒的作用。至今牧区有些关隘险路,往往把肩胛骨和几根长肋骨一起挂在树上。风吹肋骨打在肩胛上,发出丁零当啷之声,提醒过路人前面有危险,不可冒然行进。或者于路的中间,横拉一条皮绳,把许多肩胛像旗帜一样挂在上面,同样起一种警戒的作用,如同今日公路两旁的标志牌一样。
肩胛骨上大下小,有柄可握,薄而易响。乡村孩子便在上面打两个孔,拴上两枚铜钱,像拨郎鼓一样满村里打着摇。这样虽能起到提醒的作用,但警戒的意味已经没有了。
(4)食肩胛,忌讳多
肩胛为骨中奇者,讲究颇多。孩子不能啃肩胛骨,晚辈不能在长辈面前啃肩胛骨,外甥不能在舅舅面前啃肩胛骨.游牧倒场时,不能把完整的肩胛骨丢在旧营盘上,一定要砸碎再扔掉。如今牧区往来做买卖的三轮与日俱增,过去扔掉的骨头也成了收购之物,但牧民仍不出售肩胛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