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决明的功效与作用 石决明怎么吃效果最好
一、典籍摘要
1.《名医别录》:“主治目障翳痛,青盲。”
2.《海药本草》:“主青盲内障,肝肺风热,骨蒸劳极,并良。”
3.《本草从新》:“咸凉除肺肝风热,内服疗青盲内障,外点散赤膜外障,亦治骨蒸劳热,通五淋,愈疡疽。多服令人寒中。
4.《药性切用》:“平肝清热,明目去翳。”
5.《医学衷中参西录》:“石决明味微成,性微凉,为凉肝、镇肝之要药…为其能凉肝兼能镇肝,故善治脑中充血作疼、作眩晕,因此证多系肝气、肝火挟血上冲也。
6.《本草纲目》:“通五淋。”
7.《本草求原》:“软坚,滋肾,治痔漏。”
8.《本草便读》:“平肝除热,明目潜阳,味咸性寒,通淋益肾。”
9.《本草撮要》:“味咸,入足厥阴经。功专清热补肝。得枸杞菊花治头痛目昏。多服令人寒中,恶旋复。”
10.《本草经集注》:“味咸,平,无毒。主治目障翳痛,青盲。久服益精,轻身,生南海。”
11.《本草害利》:“咸凉,坠肺肝风热而明目,内服疗青盲内障,外点散赤膜外障,除目疾及肝火外,他用甚稀。亦治骨蒸劳热,通淋。”
12.《本草易读》:“咸,寒,无毒。降肺肝风热,退青盲内障,解骨蒸劳热,通五般淋沥,点外障良效。”
13.《本经逢原》:“石决明味咸,软坚,入肝肾二经,为磨翳消障之专药。又治风热入肝,烦扰不寐,游魂无定。”
14.《得配本草》:“咸,平。入足厥阴经血分。能生至阴之水,以制阳光。清肝肺之风热,以疗内障。除骨蒸,通五淋。得龙骨,止泄精。得谷精草,治痘后目翳。得杞子、甘菊,治头痛目暗。”
15.《雷公炮制药性解》:“味咸,性平无毒,入肝经。主风热青盲内障,骨蒸劳热,久服益精。”
16.《新修本草》:“味咸,平,无毒。主目障翳痛,青盲。久服益精,轻身。”
17.《药笼小品》:“咸凉。除肺肝风热,疗目疾内外障亦治骨蒸劳热。”
18.《药性切用》:“性味咸凉,平肝清热,明目去翳。”
19.《玉楸药解》:“味咸,气寒,入手太阴肺、足太阳膀胱经。清金利水,磨瞖止淋。清肺开郁,磨瞖消障,治雀目夜昏、青盲昼暗,泻膀胱湿热、小便淋漓,服点并用。”
20.《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味咸,平、无毒。主目障,翳痛,青盲,久服益精。”
21.《冯氏锦囊秘录》:“石决明,内服开清盲,消翳障,外点赤膜退,外障除,又治骨蒸痨热。兼通五淋久服亦能益精。”
22.《顾松园医镜》:“内服退翳,外点赤膜。”
23.《医学入门》:“石决明咸寒又平,去皮盐水瓦瓶烹,善除肝肺经风热,更治青光内障盲。”
24.《中药大辞典》:“平肝潜阳,清肝明目。用于头痛眩晕,目赤翳障,视物昏花,青盲雀目。治风阳上扰、头痛、眩晕,惊搐,骨蒸劳热,青盲内障。”
25.《中华本草》:“平肝清热;明目去翳。主头痛眩晕;目赤翳障;视物昏花;青盲雀目。”
26.《山东中草药手册》:“镇肝、明目,治眩晕。”
27.《全国中草药汇编》:“平肝潜阳,清肝明目。用于头痛眩晕,目赤翳障,视物昏花,青盲雀目。”
二、现代研究
1.成分:主含碳酸钙,还含壳角质及钠、钙、钛等微量元素。《中国药典》规定:含碳酸钙不得少于93.0%:般石决明不得少于95.0%。
2.作用:本品有中和胃酸、解热、镇静、解痉、抑菌、抗炎、止血等作用。
3.药理:
1)有清热、镇静、降血压、拟交感神经的作用。
2)抗感染作用:九孔鲍提取液的抗菌实验(杯碟法)表明,对金黄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的抑菌效力最强。其贝壳内层水解液经小白鼠抗四氯化碳急性中毒(肝炎模型)实验表明,给药组谷丙转氨酶较对照组明显下降。病理切片观察对照组肝细胞有明显坏死灶,而给药组肝细胞几无变性。羊鲍鱼汁,于体外有抗有金黄色化脓葡萄球菌、抗流行性感冒病毒的作用。
3)其它作用:九孔鲍酸性提取液对家兔体外、体内凝血时间的影响实验表明,均具有显着的抗凝作用(P<0.001)。其贝壳提取液对小白鼠常压下缺氨实验表明有明显耐氧作用;还可使离体小鼠肺的灌流量增加,扩张气管、支气管的平滑肌(扩张率17%)。通过灌胃及腹腔两种途径,连续给小白鼠九孔鲍水煎醇沉淀提取液一周后,测定脾脏特异玫瑰花结数目表明,具有免疫抑制作用(P<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