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寸液晶电视 100寸电视有哪些品牌

时间:2023-04-18 07:51/span> 作者:tiger 分类: 经验 浏览:3862 评论:0

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都伴随着技术的迭代和探索,也因此在前期会出现各种标准不一的情况。纵观液晶电视的发展史,就曾经诞生过很多奇怪的规格,比如在40到50英寸之间,就出现过40吋、42吋、43吋、45吋、46寸、48寸、49吋、49.5吋、50吋这样的规格,对于消费者而言,混乱不规范的尺寸标准,带来的就是选购和体验上的痛点,而之所以会出现这样尴尬的局面,是因为早期各个屏厂产线的代际原因和技术方向造成的。

随着显示技术的成熟,切割技术的进步,市场也开始朝着55、65、75、85、98寸韩系切法集中,50、60、70、80、90、100这些台系切法日趋没落,沦为小众市场。如今随着大板化的到来,在百级巨幕里面又也出现了98和100两个尺寸,“重现”了液晶电视早期的混乱现象,那么这两个规格哪个代表着未来,哪个更为先进呢?下面我将从屏幕诞生的源头做一下分析。

98英寸屏幕与100英寸屏幕哪个素质更好?

技术的先进性,体现在消费者眼中,也就是一块屏幕的好坏,最为直观的当然是屏幕素质表现。

而一块屏幕的画质上限,其实从生产那一刻,就决定了。首先在显示屏的生产上来说,电视屏幕生产流程和制造产线有两个重要的工序:面内设计与工艺制程。其中工艺制程主要是指切割设备及方式的精密程度影响切割效率及成型质量,而面内设计则是指屏幕切割前,于玻璃基板内进行连线、电路等精密设计。

我们先聚焦于面内设计,在评判面内设计是否优秀的指标是充电率和开口率,这两个指标数据越好,则说明面内设计越优秀。

充电率越好,色彩表现更好

充电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对液晶分子通电的程度,影响的是液晶分子的偏转开关,充电次数越高,电力就越充沛,偏转就越精准,越不容易因为液晶没有偏转到位而导致画面偏色;而影响充电率高不高的技术参数叫CK(时钟线)数量,CK越多,单位时间充电越快,液晶分子就能在单位时间偏转到预想角度。CK越多,显示的色彩准确性会大大提高,从而色彩均匀性也会变得更好,在98英寸面板里的CK有多达12个,而100英寸的面板则只有10个。

这就是为什么98英寸的画面素质要比100英寸的强,并且在大屏尺寸下的色彩均匀性与色差的影响是巨大的,缺陷也会被成倍数的放大。

开口率越高,画面清晰程度和亮度越高

开口率通俗来讲就是光能透过的有效区域的比例,在液晶显示屏幕中,当光线经由背光板发射出来时,并不是所有的光线都能穿过面板。因此有效的透光面积就只剩下图中显示的绿色区域,其他区域由于被这些电路走线等等遮挡住,是无法完全透过屏幕的。

作为我们消费者来讲,就是开口率越高,透光率越高,而亮度,对比度也就越高,画质表现更为出色,整体的节能表现也就更好。在98英寸的面板开口率都是优于100英寸面板的,所以98英寸的屏幕亮度提升的同时,能耗也降低了。

在液晶显示屏的制作当中,具体的工艺制程则实际差别不大,在制造98英寸面板时,国内目前有11条生产线;而生成100英寸屏幕的产线则相对分散,总产线为8条,总量上呈劣势,且更多为非主流厂商需求进行生产,也因此100英寸产能和品控不好把控,有可能会出现A/B厂屏混用的情况,这对于消费者的体验就非常差了,毕竟谁也不想买电视也需要抽盲盒。

参数对比,98英寸更胜一筹

技术的理解,对于消费者而言可能会有难度,但我们从用户最容易感知到的参数对比上来看,就能清晰的看出差距所在。

在屏幕素质方面,首先分辨率上两者都能达到4K,区别不大。但在其它方面,由于98吋面板具有较为成熟的技术,也就是前面提到的面内设计等方面要比100吋更强,所以反馈到实际上的画质参数上,那就是98吋面板的对比度、色域覆盖、色彩均匀性、亮度等方面都更为出色。

并且98时面板的有效屏占比也更高,也就是上图中的BM,98时面板边框可以做到最窄6.5mm,而100时面板只能做到8.7mm,同时98时上下左右等宽,因此在观影沉浸感也就更为出色。并且边框越窄,屏占比越高,以后再看这台电视也不会觉得落伍。

与此同时,由于98英寸电视是主流电视面板尺寸,生产98英寸面板为主流工厂,生产线的技术成熟,良品率高,产线的产能也十分集中,产品质量得以保障。而100英寸是非主流尺寸,一般只有小厂才会用。

所以,无论是从技术成熟性还是后续体验上来看,98英寸都是大幅度优于100英寸的,现在买100英寸电视,很可能就面临淘汰快,配件难找的困境。

总结

最后总结一下,从显示屏的生产链到最终对消费者的影响,想必98英寸电视与100英寸电视该如何选取,相信大家心中也有自己的答案,看似只是2英寸差距的大小,但是实际100英寸的屏幕表现力远远不如98英寸的屏幕,并且在不久的将来,这种非主流的屏幕也会逐步被市场淘汰,与 42、43 等规格一样,扫入历史的尘埃。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