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是怎样睡觉的 马睡觉的姿势是什么
马,自从被人类驯化以来,由于不同地区的环境影响以及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需要,人类对马的用途经历了从肉用到交通运输再到运动娱乐,对于人类发展来说,马的存在深深的影响了人类的文明进程。
但就是这样重要的动物,却从来没有人见到过三条腿的马,甚至马在受伤断腿的那一刻就已经被判了死刑,从没有过断腿的成年马继续生存下去的例子。
这不禁让人好奇:连重达5吨的大象,缺了一条腿在人类的帮助下都能通过安装假肢继续生存,为什么包括血统昂贵的“赛级”名马在内的马,断腿之后就只有被安乐死一条路呢?是医疗条件达不到还是压根就不愿意医治呢?
发达的医疗条件却救不了断腿的马匹
马,通过化石研究,它的祖先始马起源于5500万年前的北美大陆,当时的始马仅有狐狸般大小,前足有四趾,后足有三趾,随着气候变冷生存环境开始变成较为开阔的草原,始马为了便于在开阔地奔跑,由三趾或四趾着地逐渐进化为单趾着地,如今我们见到的马蹄,其实是马的第三脚趾,其余的第二、第四脚趾已经退化。
为了更轻盈地奔跑,马腿进化得非常的细,肱骨和股骨很短,桡骨(小臂部位)和胫骨(小腿部位)很长 ,同时掌骨高度特化变得非常的长,仅留第三趾发育成我们熟悉的马蹄,这样的四肢结构,让整个马腿变得非常的轻盈,但也意味着一旦发生骨折,整个身体的重量会让脆弱的腿骨粉碎性骨折。
现有的医学技术,对于各种复杂的粉碎性骨折都有应对的治疗方案,最常见的就是打上钢板和石膏,让骨折部位骨头缓慢愈合,当然对于马匹腿部的骨折,这样的治疗方案也可以进行,不过根据世界兽医的治疗经验,未成年或者小体型的马腿部发生骨折的话,还有很小的治愈率,但对于大块头的马或者成年马来说,骨折救治率几乎为零。
为什么会是这样呢?
马的特殊身体结构决定了这一切
我们很少见到马躺着睡觉,事实上,马在长久的进化过程中,为了迅速而及时地逃避敌害,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已经进化出了适应站着睡觉的身体结构,马腿的肌肉和跟腱最舒服的状态就是站立状态,躺下弯曲腿部反而非常的难受和不自然。
其次,马在躺下睡觉的时候也常常选择趴着而非侧卧,因为对于马来说长时间的侧卧容易导致身体一侧出现供血不足,就如同我们压着腿睡觉腿会麻一样,长时间的功血不足就会给马造成缺血性损伤,同时侧卧状态也不利于马排出肺部积液,所以很多腿部受伤侧卧的马会换上不同程度的肺炎,这种奇怪的身体机制导致了断腿的马不能通过长期侧卧来养伤。
不能侧卧养伤,能否干脆进行截肢,然后装上假肢行走呢?前面也提到了给大象装假肢,马就算体格再大,也没有大象大吧,三条腿加上假肢还不足以支撑全身的重量?
很遗憾,对于马来说真的不行。
由于马是靠一根趾骨着地的,站立或者奔跑时,马蹄与马蹄后的趾骨之间的压力,全靠中间的一层类似于波浪形芯纸夹层的蹄叶结构来缓冲,蹄叶的缓冲能力再强大,也不过是由表皮细胞构成的,当一条马腿失去支撑力时,整个身体的重量和压力就会被分散到剩余的三条马腿上,最终落在了三条马腿的蹄叶上。
波浪形芯纸夹层承力能力再强,压力过大也会被压扁,同样的道理蹄叶也会因为来自趾骨的压力增加而损伤,进而发生炎症,这让马非常的疼痛。
对于马来说更加灾难性的是,蹄叶的损伤是不可逆的,如果赛马出现了这种问题,也就宣告着永远告别赛场,并且蹄叶损伤带来的巨大疼痛会伴随余生。
别说骨折,就算马腿骨骼受伤都是件棘手事
为了追求极致的奔跑速度,马腿下部的肌肉覆盖量也少得可怜,基本就是“皮包骨头”,缺乏肌肉的保护,腿部骨骼受伤的马在疗养的时候往往会使用吊马兜,把马吊起来保证马站立的同时减轻腿部负担。
这看似完美的解决方案实施起来也非常的棘手,骨骼损伤后愈合,需要大量的血液来为受伤部位提供养分,而马腿下部由于肌肉覆盖量少,血液供给量也相应的变少,这导致骨骼的恢复变得非常的缓慢,参考人类在床上躺久了会长褥疮,马在长时间使用吊马兜后,也会出现“褥疮”。
人类出现褥疮之后,可以通过不断地翻身来缓解和消除褥疮,而马就困难得多,先不说马体重大不好照顾,单单让马听话的使用吊马兜吊起来就已经“烧高香”了。
结语
因为马腿伤病骨折而退役的名马不在少数,特别是骨折的名马,因为后续治疗非常困难,在骨折的那一刻,其命运就已经被锁定,为了减轻马的痛苦,兽医往往选择第一时间选择对伤马进行安乐死,比如2006年切尔滕纳姆赛马节,有5匹赛马因为腿骨骨折而进行安乐死。
这也从另一方面看出,让如此脆弱的马参加赛跑这项激烈的运动,真的是“金钱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