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角的功效与作用 鹿角的作用和用途用法
一、鹿角片的功效与应用:
鹿角来源与鹿茸相同,即骨化后的鹿角,需切片后应用,所以也叫鹿角片。
鹿角味咸,性温。归肝、肾经。功效能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行血消肿。其功效与鹿茸相似,但药力薄弱,可作为鹿茸的替代品。其优点价格低廉,药性温和,且质量更有保证,应用也更频繁。
常用于肾虚腰脊冷痛、阳痿遗精、崩漏、白带、尿频尿多、阴疽疮疡、乳痈肿痛、跌打瘀肿、筋骨疼痛等证的治疗。
若治骨虚极,面肿垢黑,脊痛不能久立,气衰发落齿槁,腰脊痛,甚则喜唾者,可用鹿角配伍川牛膝,共为丸服,即鹿角丸。
鹿角即可入煎剂,也能做丸散。入煎剂常用量十余克至几十克。其价格低廉,且用量颇大,可与他药共同煎煮。
鹿角性温而补,故阴虚火旺者忌服。
名家名著摘要:
《本草纲目》:“鹿角,生用则散热行血,消肿辟邪;熟用益肾补虚,强精活血。炼霜熬膏,则专于滋补矣。”
李时珍言:“鹿乃仙兽,纯阳多寿,能通督脉。又食良草,故其角、肉食之,有益无损。”
李可言:“正头、茸尖,高效价昂,普通人群难以承受。中段实惠,功效满意。下段及底座多骨化,但价更廉,多用亦有效。”
二、鹿角胶的功效与应用:
鹿角胶是鹿角与冰糖、黄酒、豆油等辅料煎熬浓缩而成的胶状物。其剩余的骨渣,即为鹿角霜。
鹿角胶味甘、咸,性温。归肝、肾经。功效能温补肝肾,益精养血,并有良好的止血作用。
常用于阳痿滑精,腰膝酸冷,虚劳羸瘦,崩漏下血,便血尿血,阴疽肿痛等证的治疗。
治肾阳不足,精血亏虚,虚劳羸瘦,吐、衄、崩、漏、尿血之偏虚寒者,以及阴疽内陷等证。即可单味烊化冲服,也可兑入其他药液中服用。
若治虚劳百损,可配伍鹿角霜、菟丝子、柏子仁、熟地等,即斑龙丸。
若治虚劳梦泄,常配伍覆盆子、车前子等,共研末服,即鹿角胶散。
若治妊娠胎动,漏血不止,常配伍人参、白茯苓等,即鹿角胶汤。
若治妇人白带下不止,面色萎黄,绕脐冷痛,常配伍龙骨、桂心、当归、制附子、白术等,共研末服,亦名鹿角胶散。
若治鹤膝风,贴骨疽及一切阴疽之证,常配伍熟地、肉桂、麻黄、白芥子、姜炭、生甘草等,即阳和汤。
鹿角胶即可入煎剂,也常入丸散。入煎剂常用量几克至十余克。服用方法与阿胶一样,须烊化兑服。
鹿角胶性温而滋腻,故阴虚火旺者忌服。
名家名著摘要:
《本经》:“主伤中劳绝,腰痛羸瘦,补中益气,妇人血闭无子,止痛安胎。”
《别录》:“疗吐血,下血,崩中不止,四肢酸疼,多汗,淋露,折跌伤损。”
《本草纲目》:“治劳嗽,尿精,尿血,疮疡肿毒。”
《玉楸药解》:“鹿角胶温补肝肾,滋益精血,治阳痿精滑,鬼交梦遗,吐衄崩带,腰疼膝痛,疮疡毒肿,跌打损伤,宜子安胎,补虚回损,功效极多。但性滞不宜脾胃,中焦郁满者,切忌服之。”
三、鹿角霜的功效与应用:
鹿角霜是鹿角熬胶后的剩余骨渣。功效与鹿角胶相似,但其性不粘滞。若阳虚又不受鹿角胶之滋腻者,则可用鹿角霜。
鹿角霜味咸、涩,性温。归肝、肾经。功效能温肾助阳,收敛止血。其特点药力虽弱,但不滋腻,且有收敛作用。
用于肾阳不足,脾胃虚寒,呕吐食少便溏,妇女宫冷、崩漏、带下等证,配伍于方剂中,疗效显著。且价格低廉,便于推广,实属良药。
若治肾寒羸瘦,阳虚精弱者,常配伍肉苁蓉、制附子、巴戟天、蜀椒等,即鹿角霜丸。
若治妇人寒湿带下,常配伍白术、海螵蛸、茜草、生山药、龙骨等,即清带汤加味方。
若治妇人血海虚寒不育,可用鹿角胶(或鹿角霜)配伍生山药、当归身、制附子、肉桂、紫石英、小茴香、补骨脂等,即温冲汤。
此外,鹿角霜外用对创伤出血、疮疡多黄水或久不愈合,还有收敛止血敛疮的功效。
鹿角霜常入煎剂,也适合做丸散与外用。入煎剂常用量十余克至几十克;外用适量。
鹿角霜温补而涩,故阴虚火旺者忌用。
名家名著摘要:
《本草蒙筌》:“主治同鹿角胶,功效略缓。”
《医学入门》:“治五劳七伤赢瘦,补肾益气,固精壮阳,强骨髓,治梦遗。”
《本草汇言》:“收涩止痢,去妇人白带。”
《本经逢原》:“治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胃反呕吐。”
鹿茸与鹿角、鹿角胶、鹿角霜同为雄鹿之角,鹿茸乃未骨化密生绒毛的幼角,后三者均是已骨化鹿角,惟制法不同。四种药材功能同中有异,其中鹿角攻毒破泄,行瘀逐邪之功为主;熬胶则胶质润下,气平味甘,不若鹿茸之甘温,鹿角之坚刚,故能益阳补肾,强筋活血,更可如经脉而孕子,止痛而安胎;若阳虚而不受滋腻者,则以鹿角霜为宜。
——中医实战笔记20.9.28夜
中医实战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