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天水送无穷树 浮天水
有理想的人很多,但坚持下去的却很少,辛弃疾就是一位始终坚持“恢复中原”理想的人。
立志为国,必须斗争
1140年,辛弃疾在山东济南历城出生,那时正被金国攻占。他亲眼目睹了“遗民泪尽胡尘里”被压迫汉人的悲惨遭遇,眼前的屈辱与痛苦,让他立下大志,恢复中原、报国雪耻,在这种理想的驱动下,他身上养成了一股侠义之气,正应了金庸“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之语。
1161年,金国完颜亮大举入侵南方,在其后方的汉人所受赋税压榨更重,出现反抗。22岁充满侠义的辛弃疾也不能坐以待毙,组织了两千民兵,加入了耿京的义军,收复了一些失地,打乱了金国阵脚。在战斗中,辛弃疾凭借高超武艺和为国为民的侠义而名声大振,还当上了义军的掌书记。
联络南宋,活捉叛徒
大举南侵的完颜亮受阻长江,金国内部出现矛盾,又发生兵变,完颜亮被部下杀害,金军北撤。第二年,辛弃疾趁金军北撤奉命南下与南宋朝廷联络一同抗金。
回来时,却听说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杀了,义军散了。痛心疾首、义愤填膺、重情重义的辛弃疾二话不说,率领五十多人,骑马直奔济州,亲手捆了正在喝酒作乐的叛徒张安国,拴在马上,直接带到建康,交给了南宋朝廷。
步入仕途,罢官归隐
辛弃疾的勇敢和果断,为国为民的大义,得到宋高宗赏识,并任命他为江阴签判,当时二十三岁。江阴签判主要负责起草、书写来往公文,协助治军处理地方政务,离向往驰骋沙场,收复失地那样轰轰烈烈大干特干的方式有很大距离,而且,辛弃疾还没有认识到南宋朝廷的软弱。
拥有倔强性格和北伐热情的辛弃疾终究是被罢了官,不光是因为“归正人”的身份,让朝廷缺少信任,主要还是他收复中原的执着,不懂得拐弯,孤高。就像他写的《青玉案·元夕》一词。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当然,辛弃疾也认识到了官场险恶。比如他写的《鹧鸪天·送人》能够看出来。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
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罢官后,他在山坡上建了房子,在山下种地,过上了归园田居的生活,对家人还说:“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又给自己取了个外号“稼轩居士”,稼者意为庄稼,农事。轩者,小屋子,小房子。“稼轩”也就有归隐的意思。
闲居廿载,忧国忧民
在山庄一闲居,差不多二十年。期间,他虽经常游山玩水,见见朋友,但内心依然放不下收复中原的理想,依旧忧国忧民。他曾在博山的石壁上,写下一首《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对过去、对现实、对理想、对经历、对时局等等思考,总之,愁得不要不要的。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1188年那个冬天,辛弃疾与陈亮在铅山瓢泉见面小聚。陈亮为人也是才气豪迈,喜欢议论军事,与辛弃疾一样是主张北伐,收复中原,他们见面相谈甚欢。陈亮离开后不久,寄了一首词给辛弃疾,再次表达了抗金主张和理想。于是,49岁的辛弃疾激动地了写了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作为回应。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后来,辛弃疾还写了首《贺新郎·把酒长亭说》,与陈亮交流唱和。
把酒长亭说。
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
何处飞来林间鹊,蹙踏松梢微雪。
要破帽多添华发。
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
两三雁,也萧瑟。
佳人重约还轻别。
怅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
路断车轮生四角,此地行人销骨。
问谁使、君来愁绝?
铸就而今相思错,料当初、费尽人间铁。
长夜笛,莫吹裂。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203年,朝廷起用主战派人士,决定再次北伐,六十四岁的辛弃疾被人想起来了,重新起用,忧国忧民的辛弃疾心中为之一振,精神再次抖擞。他先后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等职。在任镇江知府时,曾登北固亭,凭高望远,心潮澎湃,几十年人生经历,不由感慨万千,写下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207年,朝廷再次起用辛弃疾,但六十八岁的辛弃疾已病重卧床不起,实在干不动,只能请求辞去,不久,就离开了。据说,他临终时还大呼“杀贼!杀贼!”
其实,想想辛弃疾他一辈子只想干好“恢复中原”这一件事,但就是这一件事,他却干了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