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的妻子 梁启超几个妻子
将婚姻当做事业来做,把丈夫当做最好的合作者,是李蕙仙经营婚姻的独家秘诀。
1924年9月13日,秋风开始慢慢侵蚀到人的身体里。窗外的叶子,被风吹着,转转悠悠,想落又不肯落下来。
身体的哪疼呢?仿佛是感觉不到了,李蕙仙想,或许这半年间的痛苦终于要结束了。
李蕙仙突然像是有了力气,她支撑着身体,最后看了一眼丈夫,孩子,还有陪伴自己几十年的仆人兼姐妹王桂荃。
李蕙仙看着丈夫梁启超,平日里他意态活泼兴会淋漓,现在却如霜打的茄子一般,有些心疼又无能为力。
其实已经没有什么遗憾了,她已经将自己做到最好了,那这一次就是永别了,她想着,然后想法也终于结束了。
看着李蕙仙的手失去了最后一丝力气,病房里哀哭声响彻屋外,惊走了落在树上的鸟。
梁启超
不久之后,梁启超写下了一篇情文并茂的《祭梁夫人文》,怀念和他风风雨雨几十年的妻子李蕙仙。
我德有阙,君实匡之;我生多难,君扶将之;我有疑事,君榷君商;我有赏心,君写君藏;
我有幽忧,君噢使康;我劳于外,君煦使忘;我唱君和,我揄君扬;今我失君,只影彷徨。
不爱钱财爱文章,贤良之名众人皆知
李蕙仙被堂哥许配给梁启超的时候已经21岁了,成婚时23岁,足足比梁启超大4岁。在光绪年间,女子十几岁成婚的比比皆是,21岁还未有婆家的几乎是凤毛麟角。
这也能够看出李蕙仙的与众不同。李蕙仙没有成婚并不是没有人想要娶她,她的父亲官至三品大员,作为家里的掌上明珠,她在婚姻的选择上有自己的想法。
李蕙仙在京城的生活富足,家里千般宠爱,也养成了她凡事可以任自己想法而为的性格。在找婆家上,她看中的不是门第,也不是长相,她想要的是一个足够优秀的人。
古代的女人,想要的大都是生活富足、家庭美满。每个人对婚姻生活的侧重点不同,选择的婚姻自然也就不一样。
梁启超
相比那些注重财富或是爱情的女人,李蕙仙显得十分聪明。李蕙仙决定要嫁的男人要是足够优秀的,至于家境,她反而不是特别看重。
梁启超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他一手文章就足以让很多人拜服。
当时李蕙仙的堂哥李瑞棼作为乡试的主考官,一眼就看中了梁启超的才华,在外人看来是李瑞棼将堂妹许配给了梁启超,成就了这一段旷世良缘。
但是也可以想到,必然是李瑞棼将梁启超的才华,尽数告诉了李蕙仙,得到李蕙仙的首肯之后,才有了这份姻缘。否则一个堂哥怎么能做主堂妹的婚事呢。
事实上,从两个人结婚以后所经历的种种事情也可以看出,李蕙仙是一个极其有主意的女人,也正是有这份气魄,她才赢得了丈夫十几年如一日的敬重,让自己的婚姻生活日臻完美。
在封建时代,一个女人的生存本就艰难,进入婚姻大都不会是因为爱情,更像是一种合作,李蕙仙看中的是梁启超的文人身份。
梁启超和李蕙仙
在当时,李蕙仙算是低嫁,但是她从没觉得自己高人一等。成婚以后,李蕙仙跟着梁启超来到了南方,梁启超家境贫寒,以至于没有一间合适的房子做二人的婚房。
梁启超的父亲就将一间书房改成了书房,里面摆设规格尽量按照婚房布置。其实可想而知,梁启超的父亲布置这间房子的时候,肯定也是忐忑难安。
儿媳妇出身名门,梁家能给的就显得十分简陋。南方书房自然闷热难耐,但是李蕙仙却没有丝毫嫌弃,大大方方地住下了。
另外,李蕙仙算是大家闺秀,出嫁前肯定十指不沾阳春水,但是到了南方乡下,却亲自挑水、舂米、煮饭。虽然当时她带了两个陪嫁丫鬟,但是屋里屋外的活她都亲力亲为。
这种不把自己当千金大小姐,不嫌弃夫家贫困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保全了梁启超的面子,自然也就赢得了公爹的欢心,在梁启超父子的眼里,李蕙仙十分贤良懂事。
另一方面,梁启超亲生母亲已经去世,继母只比李蕙仙大两岁,但是李蕙仙却像对待婆婆一样敬重对方。
对待邻里,李蕙仙也是表现出大度豪爽的性格,可以说李蕙仙从嫁到梁家,就已经赢得所有人的称赞。
为人处世老道,不自持身份贬低丈夫,为自己赢得贤良的名声,是女子在婚姻中的智慧,李蕙仙的这种智慧为她未来的婚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拥有自己的事业
第一印象尤其重要。搞定了公爹、继母婆婆、邻里关系,也只是第一步。经营好婚姻还有重要的两步,一个是肯定丈夫,另一个是本身优秀足够吸引对方。
李蕙仙和孩子在日本
梁启超是有大抱负的人,这个也是李蕙仙能够看中,当初还是穷举子的梁启超的最大原因。因为她本身也不是一个甘于在屋内操持家务的女人。
当逐渐接触到新思想的时候,李蕙仙开始展现出她独立的一面。
1896年,李蕙仙随梁启超到上海,两人共同创办鼓吹维新的《时务报》,她在上海创办女子学堂,她为校长。
在当时社会,女子出面任校长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但是李蕙仙敢于这么做,很大程度上都是得益于她为自己选择了一个开明的丈夫。
梁启超不止一次赞扬他的夫人,他称李蕙仙是他的“闺中良友”。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李蕙仙和他步调一致,思想相似。
离开丈夫李蕙仙也能够做出一番事业,但是她还是愿意肯定对方,支持对方。
1898年6月,梁启超和康有为等人开始发起戊戌变法,李蕙仙也在用自己的方式积极响应丈夫的变法运动。
同年7月她和康有为的女儿康同微一起创刊《女学报》。
作为我国最早的妇女报,这份敢于向传统的歧视妇女的封建礼教挑战的报纸,几乎在发刊的同时,就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虽然很快被迫停刊,但是依旧在很大程度上引起了一股妇女解放的浪潮。
不仅如此,李蕙仙还是梁启超的最大帮手。所谓红袖添香,梁启超的九百万字著作、思想能够流传于世,基本都是靠李蕙仙的一手整理、收藏、存放。
梁启超
有抱负的男人最需要的是什么?
除了思想的统一。李蕙仙也将梁启超的生活安排得妥妥帖帖,家里的大事小情几乎不需要梁启超担心。当梁启超决定去美洲游历,她也能够理解,并照顾好家人。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梁启超独自一人逃亡到日本,李蕙仙既要照顾孩子,又要操心公爹。
可是她却从来没有喊过一句累,反而在和梁启超的通信中,极力劝导梁启超保重身体,不必担心国内的家人。
而这次逃亡仅仅是开始,在后面的日子里,这种亡命天涯的生活简直成为常态,李蕙仙从始至终都表现出非常冷静的一面,一度成为全家人的主心骨。
这种生活上的帮手、工作上的秘书类型的伴侣,简直是每个人可遇不可求的。梁启超能够得这样一个贤妻,是他的福气,李蕙仙将自己做到无可替代,是她的婚姻智慧。
在两个人33年婚姻的生活中,两个人仅仅吵过一次嘴。虽然当时的场景已经不可追溯,但是从梁启超的口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一个将丈夫死死抓在手心的女人。
梁启超在李蕙仙病逝以后,向女儿说“我总觉得你妈妈的那个怪病(乳腺癌),是我们打那一回架打出来的”。
提到两个人的争执,他无比懊悔,不该争一时长短,甚至质疑是不是自己害死了妻子。
梁启超固然是一个有良心、知道自省的人,但是也可以看出,李蕙仙在婚姻生活中,将自己做到完美几乎无可挑剔。以至于梁启超想到争吵的缘由都是首先想怪自己。
智斗婚姻中的小三
提起李蕙仙和梁启超的婚姻,有两个绕不开的女人。其中一个就是被梁启超三次拒绝的红颜知己何蕙珍。在那个时代,男人三妻四妾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但是梁启超作为戊戌变法的发起人之一,为了践行自己的理想,明确表达过他将会坚守一夫一妻制。对于任何一个封建时代的女子来说,这样的婚姻都是梦寐以求的。
可是梁启超的个人魅力可不止李蕙仙能看得到,当梁启超流亡海外的时候,他就遇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女子,那就是何蕙珍。何蕙珍的一出场就是与众不同的。
作为梁启超的“忠实迷妹”,何蕙珍精通英文、知书达理。梁启超在失败中逃亡,遇到这样一个懂自己、又将自己捧至很高地位的女子,自然不免动心。
当时的梁启超甚至手写了24首情书,纪念他和何蕙珍的相识恨晚。当何蕙珍表达自己愿意为妾的想法的时候,梁启超犹豫了。
梁启超写信给国内的妻子,希望她将自己骂醒。但是在李蕙仙看来,这何尝不是一种试探。
从后来梁启超对待妾室王桂荃的态度来看,梁启超并不是一个可以真的约束自己不纳妾的人。梁启超想要的是让妻子“逼着他纳妾”。这样既可以不用受世人指责,又可以坐享齐人之福。
当李蕙仙带着老老小小一家人四处躲避的时候,收到一份丈夫从国外寄过来的信,本期待他说一些安慰的话。但是通篇写的都是他对另一个女人的深情厚谊。
大概没有一个女人能忍受这样的侮辱吧。气急了的人会说什么?痛斥梁启超薄情寡义,违背誓言?不,这样做就不是李蕙仙了。她回了一封同意梁启超纳妾的信。
李蕙仙信中所言,自己理解梁启超逃亡在外的辛苦、孤单,应该找一个人陪伴。既然梁启超有合适的人照顾,那就纳为妾吧。但是这件事要告诉一下公爹,让老人家知晓。
男人三妻四妾
男人三妻四妾是正常,梁启超真要是违背誓言,在国外纳一个妾回来,生米煮成熟饭,到时候谁也没有办法。李蕙仙作为封建大家族出来的女子,又何尝不明白这样的道理。
而梁启超接到信立马慌了神,让父亲知道,必然不会同意。一家人因为他受了那么多苦,有家不能回,自己在外面纳妾,这不是为自己招骂名吗?
于是梁启超立马回信讨饶,声明自己只爱夫人一个,对于这个追求自己的女子,他已经“一言决绝,以妹视之”,就别惊动父亲,让老人家生气了。
梁启超自然也明白妻子这招是以退为进,但是他又没有办法。自此以后,无论“小三”何蕙珍说什么,梁启超再没敢动过心。即便是后来李蕙仙去世,梁启超也没有再和何蕙珍有瓜葛。
事实上,即便李蕙仙已经将自己做到接近完美,但是当婚姻中的合作者想要变心的时候,她也是无能为力的。
但是李蕙仙知道梁启超最在乎的是自己的名声和父亲的身体。所以当她将所有的利益关系摆明,梁启超自然明白该怎么选择。
但是正是因为李蕙仙是封建家庭长大的女人,时代的局限中,李蕙仙还是做了这个“贤妻”。李蕙仙将身边的陪嫁丫鬟王桂荃指给了梁启超做妾,这次梁启超并没有坚决拒绝。
或许是一种夫妻之间的补偿,也或许是出于现实的考虑。但是李蕙仙能够走到这一步,已经算是最好的结果了。比起含情脉脉又有能力的“小三”何蕙珍,王桂荃简直是最好的第三者。
结语
王桂荃既照顾李蕙仙的身体,又操持家务,对待梁启超,王桂荃更多的是敬重,却几乎没有能力和梁启超并肩而行。
事实上,李蕙仙和梁启超先后离世,王桂荃的表现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封建女子,一直妥帖的照顾梁启超的后代。
话说回来,王桂荃为梁启超生儿育女,虽然王桂荃一直都没有名分,但是李蕙仙不会不难过,哪个女人会愿意自己的丈夫和别人分享呢?
可是走到这步,大概是那个年代的李蕙仙能做到的最好的选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