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达拉宫介绍 布达拉宫的介绍与历史

时间:2023-05-13 18:15/span> 作者:tiger 分类: 经验 浏览:3508 评论:0

在今天的中国,每当提及西藏,都会很自然地联想起布达拉宫。俨然在人们心中,这座凝结藏族劳动人民智慧又目睹汉藏文化交流的古建筑群,已经以其辉煌的雄姿和藏传佛教圣地的地位绝对地成为了藏民族的象征。

布达拉宫的主体建筑为白宫和红宫两部分。宫殿高200余米,外观13层,实际9层。由于它起建于山腰,大面积的石壁又屹立如削壁,使建筑仿佛与山岗融为一体,气势雄伟。

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三十年代,吐蕃第三十三代赞普松赞干布迁都拉萨,始建布达拉宫为王宫,距今已有1300年的历史。

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和尺尊公主

吐蕃王朝毁灭之时(公元842年),布达拉宫的大部分也毁于战火,加上雷击等自然灾害,布达拉宫的规模日益缩小,甚至一度被纳入大昭寺,作为其分支机构进行管理。

布达拉宫的基本面貌,主要是公元17世纪五世达赖喇嘛时期重建的白宫及其圆寂后修建的红宫,此后历世达赖又相继扩建,终成布达拉宫今日之规模。

布达拉宫初建时是“宫”——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及尺尊公主的宫殿,后经五世达赖建立起政教合一的西藏政权,成为藏传佛教领袖办公、居住生活,信众朝圣的“寺”。

本文就简要梳理一下,布达拉宫在藏传佛教信众心中的地位,并看看是如何形成的。有机会,我们到西藏旅行,有幸来到布达拉宫,该了解她的哪些背景知识呢?

白宫位于布达拉宫东部,是达赖喇嘛生活起居和原西藏地方政府的办事机构所在地,建筑坐北朝南共7层。白宫因外墙为白色而得名,白宫整个建筑占地约10万平方米,房屋布局严谨,错落有致,建筑精美,布置非常华丽,体现了西藏建筑工匠高超的技艺。

白宫最顶层是达赖喇嘛的寝宫“日光殿”,殿内有一部分屋顶敞开,阳光可以射入,晚上再用蓬布遮住,因此得名。日光殿分东西两部分,西日光殿(尼悦索朗列吉)是原殿,东日光殿(甘丹朗色)是后来仿造的,两者布局相仿,是达赖喇嘛的寝宫,也是他们处理政务的地方。这里等级森严,只有高级僧俗官员才被允许进入。殿内包括朝拜堂、经堂、习经室和卧室等,陈设均十分豪华。

白宫的第六层和第五层都是生活和办公用房,第四层有白宫最大的殿宇东大殿(措钦厦)。殿长27.8米,宽25.8米,内设达赖宝座,上悬同治帝书写的“振锡绥疆”匾额。布达拉宫的重大活动如达赖坐床典礼、亲政典礼等都在此举行。

红宫为宗教之地,位于布达拉宫中央位置,共6层,外墙为红色,主要是各类佛殿及历代达赖喇嘛灵塔殿,与白宫连为一体。红宫最主要的建筑是历代达赖喇嘛的灵塔殿,共有五座,分别是五世、七世、八世、九世和十三世灵塔殿。各殿形制相同,但规模不等。

其中五世达赖灵塔殿(藏林静吉),殿高三层,由十六根大方柱支撑,中央安放五世达赖灵塔,两侧分别是十世和十二世达赖的灵塔。在红宫的西部是十三世达赖灵塔殿(格来顿觉),建于1936年,是布达拉宫最晚的建筑。其规模之大也可与五世达赖灵塔殿相媲美。

红宫的屋顶平台上布满各灵塔殿的金顶,全部是单檐歇山式,以木制斗拱承托外檐,上覆鎏金铜瓦。顶端立一大二小三座宝塔,金光灿灿,煞是耀眼。屋顶外围的女墙用一种深紫红色的灌木垒砌而成,外缀各种金饰,墙顶立有巨大的鎏金宝幢和红色经幡,体现出强烈的藏式风格。

红宫中的法王殿(曲结哲布)和圣者殿(帕巴拉康)相传都是吐蕃时期遗留下来的建筑。法王殿正处在布达拉宫的中央位置,它的下面就是玛布日山的山尖。据说这里曾经是松赞干布的静修之所,现供奉着松赞干布、赤尊公主、文成公主以及大臣们的塑像。圣者殿供奉松赞干布的主尊佛——一尊由檀香木天然形成的观世音菩萨像。

布达拉宫主体建筑的东西两侧分别向下延伸,与高大的宫墙相接。宫墙高6米,底宽4.4米,顶宽2.8米,用夯土砌筑,外包砖石。墙的东、南、西侧各有一座三层的门楼,在东南和西北角还各有一座角楼。宫墙所包围的范围全都属于布达拉宫。

宫墙内的山前部分叫作“雪城”,分布着原西藏政府噶厦的办事机构,如法院、印经院和藏军司令部等。此外还有作坊、马厩、供水处、仓库、监狱等宫廷辅助设施也都设在这里。

宫墙内的山后部分称做“林卡”,主要是一组以龙王潭为中心的园林建筑,是布达拉宫的后花园。五世达赖重建布达拉宫时在此取土,形成深潭。后来六世达赖在湖心建造了三层八角形的琉璃亭,内供龙王像,故此称为龙王潭。

这张手绘图,可以更清晰的看到各区域的分布:

扎厦位于红宫西侧,是为布达拉宫服务的喇嘛们的居所,最多时居住着僧众25000多人。它的外墙也是白色,因此通常也被看作是白宫的一部分,所以有的说法是白宫横贯东西。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