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校门 清华大学打卡校门
打开清华录取通知书
你将发现一个怎样的神奇校园?
这里是中国“最能跑”的大学,女子1500米9分钟、男子3000米18分钟及格线。但她并不是任何一所“体育学院”;
▲ 天文台。摄影/邰志强
这里是中国“最富有”的大学,2021年全年经费开销达到317.28亿元,但其中国家财政拨款只占不到五分之一,她“能花更能挣”;
▲ 图书馆。摄影/下水道的导游
这里还是全国最具热度的大学,在2017-2020年间以长达947小时的在榜时长、199条热搜条目(*数据来自网易数读),占据“高校网红”中的榜首。
这里是
清华大学
▲ 清华二校门。图/视觉中国
作为中国的巅峰高校,每年清华的本科生“特奖”答辩都被网友戏称“神仙打架”、体育场上“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标语总是为人所津津乐道……它的一草一木,都吸引着世人的视线。
▲ 清华全景。摄影/李睿
那么“清华园”,到底是个什么园?
清华,是座“大花园”
很少有一座大学,能像清华一样,建立在一座建成时间与《红楼梦》成书时间差不多的皇家园林之上。
▲ 清华大学远眺颐和园,远方山岳高耸。摄影/刘树逸
清华园的前身“熙春园”,处在清代一众皇家园林之间,远处万寿山、玉泉山、香山“三山”由近及远、层层展布,天气晴朗的日子,能从清华望见远山连绵。
▲ 清华大学远眺西山。摄影/李尚远
清华格局之大,近十个校门也难以找到出口,十几座食堂让人眼花缭乱,442.1万平方米的占地面积,相当于2个摩纳哥、8个梵蒂冈。校园融合了中国古典园林、西式建筑和现代景观建筑风格于一身,集古典与当代,理性与文艺,内敛与逸趣为一家。
▲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摄影/zero零蛋
▲ 清芬食堂。摄影/下水道的导游
清华标志性建筑物——二校门,青砖白柱牌坊,将国外柱式建筑与中国牌坊样式结合,端庄大气,自成一体。上书清末大学士那桐所题的“清华园”三字,已然成了清华永不褪色的标志性印记;校门耸立,正如一部浓缩的中国近代史。
▲ 二校门。摄影/胡家为
穿过二校门,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芳草萋萋,醒目的大草坪正前方有一个日晷,底座上镌刻着“行胜于言”。广阔的草坪上坐落着欧式建筑风格的大礼堂,这里是清华学子的集会中心,高44米,古罗马艺术风格的穹窿主体与爱奥尼柱式的汉白玉门廊,将人分分钟带回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古典世界。
▲ 刻有“行胜于言”的日晷。摄影/席泽
▲ 大礼堂。摄影/下水道的导游
大礼堂西南方向为科学馆,由美国著名建筑师墨菲设计,始建于1917年4月。先进的建筑材料,精致雕琢的梁柱,恢宏的穹顶,暗红色砖墙,构成了这座古朴端庄的三层欧式建筑,集古典与当代元素为一体。
▲ 科学馆。摄影/蒋光从
同样出自其手的还有清华早期四大建筑之一的西体育馆,前馆花岗岩柱廊使建筑充满了西方古典形式意味,后馆与前馆巧妙相接,与开阔的西操场浑然一体,具有独特的形式美感。
▲ 西体育馆。摄影/下水道的导游
工字厅,以前后两大殿由中间短廊相接恰似一个“工&34;字而得名,曾为清康熙皇帝熙春园,后“清华园”由咸丰皇帝御笔而得。庭院中曲廊萦回、朱栏画栋,高低错落有致,松柏、樱花、海棠欣欣向荣相映成趣,禽鸟穿梭其中更显清幽。
▲ 工字厅。图1、3摄影/zero零蛋;图2摄影/董都;图4摄影/席泽
水木清华,位于工字厅北侧,是最受游客追捧的清华景点之一。树木葱郁,景色怡人,玲珑古亭掩映其中,被称作“园中之园”。正中四字“水木清华”为康熙皇帝御笔,取“水木湛清华”之意,也成为了校名“清华”二字的由来。
▲ 水木清华。图1摄影/李智 图2摄影/冯瑞雪
大楼之高,大师之大
在清华,“群贤毕至”是故居。
▲ 四大导师塑像。摄影/杨佳毅
曾有一百多位学术大家、文学大师在这里留下生活的痕迹——照澜院的洋房,新林院的别墅,西院的四合院……如同一座座具有时代记忆的丰碑。
▲ 李文正馆。摄影/贾桂昊
工字厅东边落成的清华学堂,具有浓郁的德国古典建筑风格。1911年4月29日,伴随着朗朗读书声,清华的百年历史帷幕由此拉开。20世纪20年代中期,清华国学在这座德式建筑里兴起,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陈寅恪“四大导师”云集,成为那个大师辈出时代的开端。
▲ 清华学堂。图1摄影/李尚远;图2摄影/冯瑞雪;图3摄影/李睿
新林八号院,梁思成、林徽因于此安家,每天下午四点,陈岱孙、张溪若、金岳霖等相继来此“午后茶聚”进行思想的交融碰撞;“中国现代语言之父”赵元任,与夫人杨步伟于照澜院1号安家,在这里,先生潜心伏案,鸿儒谈笑,悉心育人,吟风唱对;清华西院43号,王国维在此度过了人生的最后两年,完成了《西辽都城虎斡耳朵考》等近40篇著作……
▲ 零零阁。摄影/zero零蛋
而在古月堂,这个温情浪漫的地方,因百年文学伉俪杨绛、钱钟书的相遇而印刻上爱情的印记,在这里,他们一见倾心,陷于相濡以沫,终于岁月长情。这些或新或旧的故居,或长或短的记忆,留存着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特有的魅力。
▲ 古月堂。图1摄影/Mercy3,图/图虫·创意;图2摄影/李尚远
建立在皇家园林基础上的清华园,是一个大公园般的存在,近春园便是这公园最诗意的一角——朱自清的名作《荷塘月色》便诞生于此,春天新绿在这里频频律动,夏季荷花盛开风吹如衣袂飘飘,它与更出名的“水木清华”相映,成为清华人的共同记忆,当然,也是普天下学子们“熟读并背诵”的记忆。
▲ 近春园。摄影/周强
在水木清华和近春园荷塘之间,清华校河万泉河如一条玉带,绕着两座荷塘而过。清华就如同万泉河一般,生生不息潺潺不绝,从西门流入,穿过西院、理学院、西操场、大礼堂、图书馆、西南联大纪念碑、情人坡、听涛园和学生公寓,蜿蜒两公里,串联起古今春色,如清华人一般自强柔韧、绵延不息。
▲ 图1玉泉河边的梅花。摄影/冯瑞雪;图2情人坡。摄影/李尚远
自行车上疾驰的青春
清华大学的食堂也很特殊,诺大的清华园19个食堂,各色各样的菜系最大程度地满足大家的味蕾,明明是餐厅,但都有一个园林式的名字——
听涛、桃李
清芬、芝兰
闻馨、紫荆
……
坐落于清华大学18号楼和19号楼之间的玉树园,特聘名厨料理,川菜、粤菜深受大家欢迎,环境简约大气,是师生聚餐的不二之选;说起清芬园,包子与麻辣香锅永远人气不减,饭点总是队如长龙;坐落于万泉河畔的听涛园,与竹林苍松为伴,主要以各种特色小吃,风味快餐见长;熙春园餐厅,则以典型的徽派建筑打造,最特色的是淮扬菜;观畴园万人食堂,菜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坐落在清华东北角的紫荆园餐厅规模甚巨,每天可容纳13000人就餐;位于“荷塘月色”东侧的近春园餐厅,风光秀丽,主要经营鲁菜,粤菜,川菜等大众菜肴......
▲ 清芬食堂。图1摄影/下水道的导游;图2摄影/李浩然
在清华大学每一条街道上,都是自行车疾驰的身影,校园之大,学子们用自行车穿梭于教学楼、食堂、自习室之间,恰似在学术道路上疾驰而过的青春。
▲ 清华校园内,到处都是疾驰的自行车。摄影/李浩然
除了闻名于世界的清华学术之风,清华大学亦有浓厚的文艺氛围,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清华社团就已经呈现大规模繁荣之面貌——清华周刊社、二十社、辞令研究会、国语演说辩论会、英语演说辩论会、得而他社、戏剧社、小说研究社、清华文学社、清淡集等等,这些协会骨干和创始人中,不乏闻一多、梁实秋、顾毓琇等清华名人。
▲ 图1舞蹈社。摄影/李睿;图2晨跑队。摄影/杨丽英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清华园”之下,见证了无数昔人的依依告别,无数新人的欢欣而至。在这欣欣向荣的春季,想与你一起携手,坐看紫荆花开,见证这自行车上疾驰的青春。
▲ 校庆期间的清华。摄影/席泽
- END -
文丨如子
策划 | 王家乐
图片编辑 | 王家乐
文字编辑 | 海明威分威
*特别鸣谢
清华校友摄影协会
水木诗社
本文系【地道风物】原创内容
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