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是为了纪念谁 寒食节的由来介子推
封面新闻记者 李雨心 实习生 王邵佳
“寒食时看郭外春,野人无处不伤神。”寒食节,在中华大地上延绵了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更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但在当下,知晓寒食节的人并不多,只因此节时间在清明节前一二日,伴随着岁月的流逝,寒食节的习俗静静地融入了清明节之中。久而久之,便合为一个节日。
“传说,寒食节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的介子推而设立。”民俗专家刘孝昌表示,也有说法认为寒食节是沿袭了远古的改火旧习。“每到初春季节,气候干燥,不仅人们保存的火种容易引起火灾,而且春雷发生也易引起山火。古人在这个季节要进行隆重的祭祀活动,把上一年传下来的火种全部熄灭,称为‘禁火’。然后重新钻燧取出新火,作为新一年生产与生活的起点,谓之‘改火’。”而在这段无火的时间里,人们必须准备足够的熟食以冷食度日,即为“寒食”,故而得名“寒食节”。
4月4日,寒食节至。说到这个节日,自然不得不提苏轼《寒食帖》了。这幅被称为“天下三大行书”之一的书法作品,揭示了千古文豪苏轼被贬黄州在第三年寒食节的独特心境和人生况味。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从《寒食帖》中,人们可以窥得苏轼背井离乡的苍凉苦楚,以及贬谪黄州的抑郁不得志。苏东坡笔下的寒食,究竟是怎样一番愁苦滋味?
《黄州寒食诗帖》
被贬黄州
潦倒之时挥就“天下第三行书”
《寒食帖》写于苏轼被贬黄州的第三年,不难想象苏轼当时面临的困窘:谪居黄州,生活潦倒,失意苦闷。
《寒食帖》全帖由两首五言诗组成,全文17行,共129字。一曰:“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二曰:“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濛濛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鸟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涂穷,死灰吹不起。”
细看《寒食帖》中的诗句,可以说是字字扎心,句句泣泪。无论是“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还是“何殊病少年,病起须已白”。字里行间满满都是苦楚与悲情,让人不忍读之。
不光如此,《寒食帖》中的另一首诗还写到其“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可见其窘迫的经济状态。更令人伤心的是一句“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离家千里的苏轼甚至不能在家族的坟上祭祀凭吊,顿感心如死灰。
《苏轼像》 (赵孟頫绘)
《寒食帖》写于缅怀先人的寒食节,难免会多一些心境悲凉的感伤之情。但苏轼在黄州的那三年,真的只有贫苦,却无半点欢喜吗?也不尽然。在黄州,苏轼不仅写下了流芳后世的《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名作,还体验了一把农夫的生活。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一首家喻户晓的《定风波》写于元丰五年的春天,也是苏轼来到黄州的第三年,就在书写《寒食帖》后不久。不同的是,此诗中所表达出的旷达脱俗的情怀,让人顿时感受到一种不畏坎坷的胸襟气度。
世人多拿《寒食帖》中的诗文来感叹苏东坡被贬黄州时的心灰意冷,其实在该帖背后,他也不乏潇洒欢喜的心情。不管是自称“东坡居士”,还是写下传世名作,都能看出他的豁达。只是在《寒食帖》中,后世从诗句里感受到的更多的是悲苦之情。
黄庭坚题跋其上
留纸数尺
“以待五百年后人作跋”
《寒食帖》的诞生,无疑是其行书中的巅峰之作,是其诗文创作与书法创作的合二为一。后人对《寒食帖》赞誉颇高,历代名家也是推崇备至。于是《寒食帖》与东晋王羲之《兰亭序》、唐代颜真卿《祭侄稿》合称为“天下三大行书”,也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
古代的文人没有朋友圈,那么当一幅旷世奇作问世时,他们是怎样“点赞评论”的呢?那就要通过书画作品上层层叠叠、密密麻麻的题诗留款、藏家印章、观者题跋来表现了。一件书法作品,流转在不同人的手上,都会留下他们的印记,人们甚至能看到其中古人跨越千年的对话与对作品的评价。
据明代董其昌所言,东坡作书,故意留纸数尺,自谓“以待五百年后人作跋”。第一个题跋留下“评论”的人,正是苏东坡的好友、“宋四家”之一的黄庭坚。只是这黄庭坚的题跋写得实在有趣,先赞其“东坡此诗似李太白,犹恐太白有未到处。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盛赞此卷于诗胜过李白,于书兼有唐、五代诸家之长。而后又忍不住偷偷吐槽道:“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表示如果让苏东坡再写一遍的话,他未必还能写这么好。更令人捧腹的是,黄庭坚的题跋写得比原帖字体还大,笔走龙蛇,颇有与东坡一争高低的心态。
此后,《寒食帖》上的“点赞”与“评论”也愈来愈多,之后流转于不同人手中,收藏者众多。到了元代,又被进贡给皇帝元文宗,盖上了“天历之宝”的皇家藏印。明朝中晚期,这件宝物流出宫外,董其昌得见惊叹不已,在其上写下题跋:“余生平见东坡先生真迹。不下三十余卷。必以此为甲观。”直至清朝,先后经由纳兰容若、乾隆皇帝等人手中,被盖上一个个朱红色的藏印。
而这样的一幅千古奇帖,现下身在何处?据了解,《寒食帖》在几经波折后回归中国,至今仍珍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遥想苏轼当年在黄州举目苍凉,悲愤之余写下此《寒食帖》,却不想成为千古名作,流芳后世数千年。在这暮春的时节,眼看寒食节已至,清明节将近,不妨品一品《寒食帖》,体验苏东坡笔下不一样的清明感怀。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