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s是什么 sars是哪一年爆发的

时间:2023-05-13 14:26/span> 作者:tiger 分类: 经验 浏览:2122 评论:0

2003年,非典疫情爆发,根据中国内地累计报告,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病例5327例治愈出院4959例,死亡349例。中国香港:1755例,死亡300人;中国台湾:665例,死亡180人;自2004年中到现在,全球未再有新的 SARS 病例报道。

非典持续的时间并不是特别长,很快就消失了。而如今我们面临的新冠疫情却反复出现,持续时间已经达到了三年之久。

很多人比较好奇,明明如今我们的医疗技术有了很大进步,为什么非典能够突然消失,而新冠疫情却没有得到很好的抑制呢?

2013年上映的纪录片《非典十年祭》中,通过采访当时抗击非典的医护人员和患者,加入当时的照片以及片段,真实记录我国全民上下一心,共同对抗非典的过程。

彼时,醋、大白菜和板蓝根成了“香饽饽”,供不应求,大街小巷都充斥着消毒水的味道。

在漫长的传播链中,从“0 ”号病人黄杏初,再到果子狸,专家终于查出了SARS病毒的真正宿主——中华菊头蝠,却仍对此束手无策。

就在大家以为这是一场持久战时,非典却突然自行消失了,非典来的时候,没有任何预告,走的时候似乎也悄无声息,却给人类留下了难以磨灭的伤痛和疑虑。

19年前让人“胆寒”的非典,是怎么突然消失的?建议认真看完

2003年7月13日,美国发现一例疑似病例报告,便再也没有出现新的病例。由于并没有研制出任何特效药,大家都认为它会卷土重来,但时至今日,它并未出现,取而代之的是新冠。对于非典消失的原因,纪录片中没有详细说明,但很多人猜测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隔离措施完善

SARS病毒是传染性极强的超级病毒隔离成了一项必要程序,非典爆发之后,几乎每个村口都设有体温测量点和消毒点,外来人会被拦住。

如果是从大城市打工回家的人不论是否健康,都需要在村口临时搭的小棚子,带上一周不发烧不咳嗽才能回家,对于已经感染SARS的患者隔离条件更为严谨,需要全程佩戴口罩,防护服以及手套等,将任何传播的途径和可能性扼杀在摇篮之中。

——病毒具有环境性和季节性

SARS属于单链RNA病毒,遗传不稳定,变异性高,它的变异过程在动物身上,但毒性结果却在人的身上呈现。

比如SARS在蝙蝠体内,无论怎么变异,蝙蝠都不会产生任何不适,两者已经能够共存。到那时当病毒传染到人身上的时候,人就会出现咳嗽或者发烧现象。

当病毒转移到人体之后,活动环境发生变化,病毒毒性大部分都会逐渐降低,仅有少数会增强,有些病毒会因为宿主死亡或者是症状严重失去传染的途径从而消失。

非典肆虐的时间恰好在冬季,气温低、阳光不足的情况下,病毒复制速度也会迅速加快;夏季来临,气温迅速升高,适宜病毒迅速复制的环境条件和气候条件发生改变。

——病毒前期传染性弱

SARS并非持续性传染性强,感染初期时的传染性相对于发病期来说,要弱许多,人们针对这个时期进行一系列隔离以及治疗举措,能够控制好传播链。

这些都只是人们关于非典消失的猜测,但也让我们在面对新冠时有了很多经验。并且面对新冠人们也是共同努力。

SARS和新型冠状病毒区别

SARS通常是指SARS病毒,而其和新型冠状病毒在病毒结构、传染性、临床表现、严重程度、潜伏期的方面存在区别。若出现SARS病毒或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情况,应该引起重视,避免病情进展危及生命。

1、病毒结构:SARS病毒和新型冠状病毒,都属于冠状病毒。但二者不属于同一个毒株,在结构上存在细微差异;

2、传染性:SARS病毒和新型冠状病毒都具有传染性,但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性相对更强,传播范围更为广泛;

3、临床表现:感染SARS病毒后起病较快,感染新型冠状病毒通常起病较为缓慢,并且存在无症状感染者;

4、严重程度:感染SARS病毒后的死亡率相对较高,相对更严重。而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的死亡率相对较低;

5、潜伏期:SARS病毒的潜伏期相对较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潜伏期相对较长,可能超过14天仍未出现异常症状。

体内新冠病毒能彻底消灭吗?

新冠病毒一般是指新型冠状病毒,体内新型冠状病毒一般能彻底消灭。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内,会迅速地生长繁殖,从而造成人体发生疾病,如果患者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需要及时隔离治疗,以免传染其他病人。

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用抗病毒药物来治疗,可以用的药物一般有罗米司韦单抗注射液、利托那韦片等,患者要遵医嘱足量足疗程的用药,通常可以将体内新型冠状病毒彻底消灭,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传染性较强的病毒,主要传播途径是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等,一旦传染会对身体造成很大危害。

但是新冠却也会给人体带来一定的后遗症,虽然症状比较轻,但我们仍然不能忽视,所以大家在生活中一定要做好预防措施。

新冠病毒后遗症是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后遗症,一般无症状或轻型感染者较少见,多见于重型、危重型患者,可能会出现肺间质纤维化改变、心肌损伤、神经系统损伤、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后遗症。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