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夜追凶豆瓣 白夜追凶周舒桐删减
哪怕再对国产剧有偏见或看法,都不得不承认,《白夜追凶》很争气。曾打造过网剧《心理罪》的团队,再一次出手拍罪案剧,在豆瓣上拿到了9.0分。
虽然国产剧近几年很少拍罪案题材,但国内观众浸淫高品质美剧和韩剧多年,可不好糊弄,想要让观众服气,显然光靠暴力和大尺度已经很难突破。这一点,《白夜追凶》制片人五百和年轻导演王伟早就意识到了。
五百是国内较早进入网剧领域的导演,尽管《心理罪》还有不少瑕疵,但已经展现了他对这类题材的把控力,雷米的原著在此之前多年都未被注意到,而今年已经有两部《心理罪》改编的电影要上映。
在五百自己看来,网剧《心理罪》只是个过渡品,太过于注重外在吸引力,以猎奇为主,“不是真正好的罪案剧”,到了《白夜追凶》,才是他对罪案题材一次较为满意的实践。
《白夜追凶》最特别的地方在于双胞胎主角的设定。潘粤明一人饰演关宏峰关宏宇双胞胎兄弟,弟弟是因一家五口灭门案被通缉的A级杀人犯,哥哥则是当地警队能力担当,灭门案发弟弟藏身哥哥家,哥哥辞去公职转任破案顾问,两年后,兄弟俩开始铤而走险,你白天我黑夜地换着当警局“关队长”,伺机追查灭门案。
9.0的高分里,不用多说,赞叹于这个刺激人设和潘粤明精彩演技的占了很大比例。
这部剧的年轻导演王伟曾是《心理罪》的B组导演,在五百手下从拍普法栏目剧起步。作为一个“豆瓣9.0国产剧导演”,他坦言拿到目前这个分是出乎他意料的,他心里原本预设是7.5分,“严格意义上来讲,我们并没有达到同英美剧同分数的那种级别。我觉得,可能是大家对国产剧的一种宽容。”
现在分数这么高,王伟觉得还有两个原因,“7.5分以上,多出来的都是因为潘老师(潘粤明),他真的是表现得非常好。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是原创吧,没有原著的心理预期。”
导演王伟
在《心理罪》之后,五百团队接到过不少罪案题材的剧本,但他和王伟都觉得大同小异,无非是犯罪手法上有些不同,“耍耍伎俩而已”。
五百觉得,实际上罪案领域应该有更多切口出现,“比如犯罪者家属也能做切口,人死了之后家属怎么想的,怎么走出来的?”(小编:最近上线的《无证之罪》就是受害人家属题材,也很精彩。)
而这两位对《白夜追凶》的兴趣,最根本的是来自于剧本中对于人物关系,人物内心变化的重视,五百形容为,“类似于看《潜伏》时的感觉,一直处于人物的压抑感中。”
因为想把重点设置为人物内心变化,所以他们决定把剧中所有案件,简单化处理。“人家真要猎奇,不需要看你拍的这种剧,那个不是罪案剧的本质。”五百说。
他所谓的“人物内心变化”,就是指剧中一个通缉犯、一个警察的双胞胎主角,如何在破案过程里寻找自我,获得自我救赎和对对方的救赎,“不要把重心放在怎么杀人上,《白夜追凶》已经到了自我的斗争,心斗,不是和罪犯的斗争。”
导演王伟也觉得,和《心理罪》相比,《白夜追凶》最大的进步是情感线,“对于情感方面的处理更细腻,就是人性之间博弈的那部分。”
抛开犯罪技法的描述,罪案题材的本质是什么?五百认为是“触动人反思,来改变这个社会”。
“你想想,你要传达给观众什么东西?”他举例说,有关去年的一篇报道《太平洋大逃杀》,已经有不少人找他希望影视化,目前也有人在操作为商业片,但他数次拒绝了这个项目。
“我绝对不鼓励拍成商业片,它上来就拍人性暗的一面,一点光亮都没有。”
五百认为在罪案剧中,人性有多恶,怎么恶,都不需要过多展示和讨论,没有必要。“人长时间在同一个环境下,会产生莫名的想法,要不杀人,要不自残。人一定要分散精力的,不能过度集中。”
为此他还讲了一段年轻时的轶事……
“当时我组乐队的时候,跟一个哥们住在学校旁边一个平房,60块钱一个月,每天就练琴,吃饭喝酒,吹牛,就这么点儿事啊,不大出门。突然有一天我们练琴,他没弹好,我说了他几句,他抬头看了我一眼,我就知道他要杀我。他也知道他要杀我。真的,瞬间我们还有理智,我就说我今晚回家住吧,他说别,他出去住。我知道他出去没地儿住,但我俩必须走一个,不然后果……”
当然,罪案剧还是躲不过要有暴力,凶杀,犯罪镜头画面。这部分问题在当前国产剧里,是不少人心里的疙瘩。值得注意的是,《白夜追凶》其中一个出品方是金盾影视公司,隶属于公安部。
五百和王伟都提到,凶残画面规避基本就不是问题。五百认为这是出于不要那么自私的心理,“大家都不想伤害这个剧,但你不能用个人的看法决定大家的意愿。影视行业在全国是个太小的圈,你可能看得多了能理解一些事,但老百姓不理解,你给他们吃什么菜,你要斟酌,不能以自己为主。”
王伟则觉得,有金盾影视作为出品方之一来把关是个好事,“他们给我们的帮助,不是说给我们条条框框,说你这不行、那不行,会根据你这个东西给你修改意见和方向。”其中一个例子是,在这周更新的剧集中,罪犯王志革冲进了警队枪击警察,制片方本来认为这肯定不能拍,但最后金盾给出意见是完全可以拍,不要让罪犯过于嚣张就可以。王伟说这种例子很多,“有一把尺子在那”是利大于弊。
王伟表示,这部剧有借鉴去年的热门美剧《罪夜之奔》,从节奏到氛围,到细节的微妙感受,希望给人的感觉,都向《罪夜之奔》靠近。(小编:《罪夜之奔》的豆瓣评分是8.7)
《白夜追凶》有诸多细节值得称赞,比如光影考究;但也有一些细节的疏忽,比如时间线和人物衣着的脱离。但总体而言,这是一部追求质感的国产剧,你能从中看到创出人员的用心和野心。
【对话】
澎湃新闻:之前拿到《白夜追凶》剧本读后的感觉是什么?
王伟:优酷的制片人是我出道的第一部片子的制片人,所以我们之间比较熟。这两年找我们做涉案剧的人挺多的,但是没有特别的新意。就是觉得拍了也白拍,跟之前也没有什么变化。这次首先是从人设上,这个是吸引观众、也是吸引我的点,共用一个身份这个问题。
澎湃新闻:你感觉《白夜追凶》较《心理罪》进步的地方是?
王伟:对于情感方面的处理更细腻,就是人性之间博弈的那部分。我说的情感不是感情,包括兄弟之间、然后跟周巡之间,包括跟亚楠,就是跟主线里面所有人物的情感。
澎湃新闻:这部剧节奏感很好,不拖沓、也不太快,怎么处理这个问题?
王伟:我自己曾经就是剪辑师,做了很多年。比如说涉及到支线剧情破案进展的,我就把节奏加快,主线上的兄弟之间、跟周巡之间,我就会把节奏放缓,放大他们内心。
澎湃新闻:之前采访里你说的有借鉴到一些美剧?
王伟:就是《罪夜之奔》,我觉得《白夜追凶》跟它的节奏很像。开机之前我就这么觉得的。基本上你一个片子参考一篇风格就够了。借鉴了气势、节奏,还有风格。
澎湃新闻:对于潘粤明老师一人分饰两角对导演也是一种考验。
王伟:这方面其实说实话,其实对于导演来说并没有那么难。因为在开机之前,我跟潘老师我们就商量好的,这个人物的几种方向。比如说,正常的哥哥该是什么样子、正常的弟弟该是什么样子,然后弟弟在哥哥面前是什么样子,弟弟出去面对周巡是什么样子、面对别人是什么样子。因为已经商量好了怎么演,所以现场我就说“潘老师,这个再关宏宇一点”,他就会往关宏宇那边靠一点,至于怎么靠,他自己会把握,不用我说。
澎湃新闻:布光在现场花费了很长时间?
王伟:对,我们正常拍是很快的,其实就是准备的时间长。灯光的时间是很长的。如果是外景的话,有的一场戏会准备3个小时灯光。
澎湃新闻:剧不可避免涉及血腥,如何把控?
王伟:这个我们之前做《心理罪》的时候也是留下了一些经验,对《白夜追凶》来说,我觉得只要你能够知道对这种镜头的运用它的目的是什么。
说白了你可以想,这个镜头我可不可以不用,如果可以不用,故事能说清楚了,那我就不用。抛开审查不讲,真的会有好多观众不适应。
但是刘长勇带他女儿去看吴征那一家五口的时候,就不能那么处理,因为这个是整个案件中最大最大的导火索。然后对于这个凶手的仇恨也好、引起的矛盾也好,一定要让观众直观地感觉到残忍,感觉到这个事情的严重性。它是这部剧的起源,精髓。
澎湃新闻:韩剧、美剧很多案件具有社会意义,你觉得这方面做得怎么样?
王伟:从我自己的内心里,我并没有说想用某一件事情来对什么人进行批判。说白了,我们并不是法官,你也没有必要把你的想法强加给别人,这个就没有意义,太自私了。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我们去表现的东西,大家看了之后,大家自己有反思。
举例子说,第一集我看网上网友说以后我们别总叫外卖,别太宅啊。但是我不想告诉他们这个,这是他们自己的领悟。这个我觉得也是影视的魅力。
澎湃新闻:没拍之前应该看过类型雷同的本子,所以这是质量很优秀的一个本子吧?
王伟:《白夜追凶》跟其他不一样的就是主线的存在,抛开兄弟两个互换身份这个最大的点之外,他还有一些社会性的东西存在,比如办公室政治、自己同事之间的这种东西,就是把这些人物很生活的细节写进去。抛开兄弟两互换身份这个设定,这个剧本我也喜欢它还有这个原因。就像《人民的名义》那种市长省长他们之间的这种关系,我觉得也挺好看的。
澎湃新闻:从你接触的本子看,国内犯罪类剧本有哪些优缺点?
王伟:罪案题材是这样的,有好多故事其实是很像的。案件类型都是大同小异的,你怎么能把你的故事讲得不一样?现在有好多做法是说可能要开脑洞,可能在案件的形式感上、破案和犯案的过程上要开脑洞、要离奇,但这个很难,需要一定的逻辑性,你不能说我为了造成一个反转,把一个好人翻转成坏人,那你之前的好多逻辑都不通了,就会自己给自己挖坑,到后来都填不上了。
案子就那么多,你破案就那么点证据,指纹、DNA等,这不是什么很牛的东西。而且观众的智商一定是比编剧的智商高的,你想要欺骗观众是非常难的,观众其实很敏锐,能很快猜(出凶手是谁)。所以我觉得突破口就在于,主线上、在于人心这些东西上,我觉得会有另一个突破口。你看《白夜追凶》就能感受到,前四集你其实并不是很关心凶手到底是谁。
这不是打游戏,单纯组队下副本,破一个案子ok,不是这样子的。人物是有变化的,每个案子之后,人物内心、人物关系是变了的。
澎湃新闻:重复的一个原因是,这么多年拍出来的破案手段都不变?
王伟:有好多高科技的东西咱们也没办法知道,其实在我们剧本立项的时候,就已经提到过这个问题,就是说对于一些详细的公安破案的细节,有些东西是需要保密的、不可以说出来的。包括犯案过程、有些反侦察手段,也不能给凶手展现得过多,因为这个真的可能会造成模仿。
澎湃新闻:金盾影视参与有帮助么?
王伟:有非常大的帮助。它属于公安部,它会根据你这个东西给你修改意见和方向,你这个东西这样表现不行,但是我可以告诉你怎么行。
比如,我们这里面有一个非常尺度大的案子,就是一个连环杀手冲进刑警队杀了警察。这个我当时看到剧本的时候觉得这个不能拍,结果金盾说可以拍。他说,有人闯进刑警队,ok,那这个时候警察没有什么处理不当就行了。再一个就是说,他(杀手)不能太嚣张,包括表演上的、动作、状态上,不能仿若闯入无人之境,谁都搞不了我一样。
说白了你认为行的东西人家认为不行,反倒是你认为不行的东西,人家认为行就没问题。他们是在帮助你。
澎湃新闻:罪案剧这两年反弹得厉害,现在这种本子越来越多了。
王伟:以前很接地气,但是后来可能是不是因为我们之前借鉴了美剧的那种思维模式、神探模式,就变得有一点不接地气了。我觉得破案剧还是要接到地上的。
如果说我们盲目去模仿的话,就会出现很尴尬的那种局面。
我们可以去借鉴他们的东西,比如节奏,细节上的处理、画面上的精致,人家的标杆要比我们要高,我们就是跟着人家那个标杆。但是你要把自己的东西加回来。
澎湃新闻:这部剧里需要你动脑子想的点是什么?
王伟:有,就是双胞胎同框要怎么演?我们不会特意要求制作同框,通常该怎么拍就怎么拍,但是需要镜头同框的时候,我们做特效都是为镜头服务的。比如说这场戏我们适合面对面说话的镜头,我们就面对面拍,不会说去刻意地制造复杂性。
澎湃新闻:这个同框花时间么?
王伟:其实只要拍兄弟两个的时候,都花时间,拍同不同框都花时间。同框可能更花一些时间。一旦涉及到兄弟俩的镜头,潘粤明一拿到剧本,他把所有关宏宇的台词,比如用红色的笔画出来,把关宏峰的用蓝色的笔画出来。走戏的时候他就得精神分裂,先走哥哥再走弟弟,中间可能还要换装啊什么的,挺麻烦的。
澎湃新闻:那你之前有没有在警队去做个体验什么的?
王伟:《白夜追凶》之前是没有的,《心理罪》相对还好。因为拍《心理罪》之前,我们会找一些公安人员来,向他们咨询一些技术性的问题,这次就没有,相对有一定经验了。再一个就是,我拍普法栏目剧嘛,对于那些条条框框的一些东西,我还是有一些了解的。
澎湃新闻:在潘粤明老师还没有演的时候,你觉得他适合是为什么?
王伟:戏好,年龄合适这个角色……
澎湃新闻:这么说太扎心了……
王伟:我跟他也是这么说的。关宏峰是一个很成熟、老练的老刑警,他四十多岁没结婚、没谈恋爱、没生孩子,就养了一条跟自己一样的鱼,我觉得他是承担了很多忍辱,就是说这个人物需要一个能沉淀下来的人才能演好的。最近几年,(潘老师)特别沉淀,喝茶写字什么的。我觉得他这个人很沉得住气。
澎湃新闻:跟演戏经验丰富潘粤明拍,会比拍《心理罪》跟年轻演员合作省心一点吧?
王伟:人家这么多年经验不是白来的,肯定是有用的。除了这一方面,他们对我还是有一些帮助,有一些我没想到的东西,比如关宏宇放脖子那个就是他自己建议的,他那个脖子总动,一动就响。因为关宏宇是武警,关节可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