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rica east africa
去年 12 月,德国艺术家 Max Siedentopf 悄悄在非洲纳米比亚的纳米布沙漠的某处做了一个装置艺术,用来播放一首名叫《非洲》(Africa)的歌, 1982 年由美国 Toto 乐队创作。这个装置带一个太阳能电池、一台 MP3 和 6 个扬声器,只要有阳光,理论上它就会永远地将《非洲》单曲循环下去。
这件事直到今年的 1 月 14 日才被美国国家公共电台报道出来。 Max Siedentopf 没有透露装置的确切位置,只提供了张像藏宝图一样范围模糊的地图。这让整件事变得神秘又有趣起来。
当然,对于国外的广大网民来说,在非洲最古老的沙漠里播放那首《非洲》,本身就是一件激动人心的事。
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非洲》这首歌在国外社交网络中的地位。
《非洲》 被收录在 Toto 的第四张专辑中,在1983 年登上了 Billboard Hot 100 排行榜的第一名。不过,它没有像当年那么多榜首歌曲一样被时代所淹没,而是在 2010 年之后先后被一些 YouTuber 翻唱,由此焕发了新的生命。
Mike Massé 在 2010 年 8 月 3 日发布的翻唱视频至今的点击量已经突破了 902 万,天使之城合唱团在 2011 年 11 月 25 日发表的翻唱视频在四年里也累计了 720 万。
当然,《非洲》的生命力并不仅仅在于被大量翻唱。对于更多人来说,它是一个 meme ,是 Reddit 上的宠儿,是在社交网络上被广泛提起,能用来象征点,但又说不清楚的一种梗。如果在 Twitter 上搜 Africa + Toto ,可以看到满屏的心里话。比如有人说,“我说不清 Toto 的《非洲》是什么,但它让我感觉我可以做任何事。”又或者,“如果你感觉到压力,那么记住有 Toto 的《非洲》在就好了。”
现在,国外不少媒体形容《非洲》时,都将它称为互联网上最受喜爱的歌——当然是作为一种 meme 的存在。它一直在产出着话题。
2017 年的时候,乔治华盛顿大学的几个学生还在 Facebook 上创建了一个活动,号召大家一起去白宫的草坪上一起唱《非洲》,一共有 2 万人前去点赞。
当然,对于影视剧的创作者来说,《非洲》也是最好的怀旧歌曲。在《南方公园》的第 20 季里,《非洲》曾多次被用作烘托怀旧气氛。
在 Pitbull 为海王所做的歌曲《 Ocean to Ocean》里,人们也能轻易地发现《非洲》,不是非洲的影子,就是歌曲本身。“I bless the rains down in Africa ,Gonna take some time to do the things we never had ”等歌词直接来自于《非洲》。当时,这件事还在网上被《非洲》迷们嘲讽了一番。
但, 1980 年代有这么多精良的歌曲,为什么是《非洲》活跃到了今天?一个最直接的观点是,它足够 80 年代。《非洲》有不断循环的鼓点声,有层次分明的和声,这些都是 80 年代流行音乐最显著的特征。当人们需要一首一听就带有 80 年代感的歌时,《非洲》最为合适。
另一个补充观点认为,让《非洲》至今活跃于互联网的另一个要素是,它的歌词非常模糊,是一种摆脱年代的叙事内容。因此,任何时代的人都可以借由这首歌任意放大自己的情绪。它也因此成功地在几代人中间流行。
当然,这不是说《非洲》是一首无意义的歌,事实上,它含义非常深刻。1980 年代初,非洲的埃塞俄比亚饥荒,全球的流行乐坛涌现过一批祝福非洲的慈善歌曲,从“I bless the rains down in Africa ”这句歌词不难看出,《非洲》也在此行列。不过,它巧妙的歌词写作淡化了事件的针对感,或者说其中包含的那种大爱穿越了时空。
成为 meme 之后,你可以说《非洲》变得有些俗气——流行总是带着点俗气,不过在 1980 年代,《非洲》绝对真诚。
将无线循环播放装置悄悄藏在纳米布沙漠里的 Max Siedentopf 本人也是《非洲》迷。这位今年 27 岁的艺术家说,在非洲播放《非洲》是他能想出的对这首歌最大的致敬。
纳米布沙漠有 5500 年的历史,是世界最古老的沙漠。他说,希望他做的装置能让《非洲》也就这样不断地播放 5500 年——只要不被沙漠所吞噬。
题图来自:Max Siedentopf
Meme 是《好奇心日报(www.qdaily.com)》2018 年 9 月上线的新栏目。
“Meme”(/mi?m/),“梗”、“包袱”、“表情包”的意思。我们用它来记录一些文化现象,有些事情光记录下来就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