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风轻云淡望断南飞雁

时间:2023-04-16 22:58/span> 作者:tiger 分类: 经验 浏览:528 评论:0

文化界一直有一种说法:“两宋之后,再无好词!”

对于这种说法,笔者无法苟同。虽然两宋后词作的整体水平确实在走下坡路,再也没有出现群星璀璨的词坛现象,但这并不是说此后的数百年里咱们就没有好词了。比如元好问的“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仅一句就写红了《摸鱼儿》这个词牌;而纳兰性德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也捧红了《木兰花》词牌。

当然,最让人欣喜的是毛主席用寥寥数字,写火的《沁园春》这个词牌。伟人自小对古典文学很有兴趣,早年在韶山冲的私塾就读时就写过诗作,令私塾老师赞叹不已。戎马时期写下的作品里,意境则更显雄浑。事实上,除了《沁园春.雪》外,他还有大量经典词作,比如本期笔者要和大家说的这首《清平乐》。

对现代人来说,要写《清平乐》这个词牌是非常有难度的,首先它前片四仄韵,后片三平韵,要做到这一点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其次这个词牌在两宋时期是属于非常有名的,晏殊、晏几道、辛弃疾、黄庭坚、欧阳修、李清照等人,都填过此词,而且水平都是相当高的。

但自两宋后,这个词牌下就鲜有名作。一方面是因为很多文人不敢轻易挑战;另一方面,就算写了也没有摆脱婉约、哀怨之风,没有写出新意。伟人的这首《清平乐》,高明之处在于完全打破了这个词牌的固有风格,写得大气磅礴,我们来看一看:

《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这首《清平乐》是一首即兴登高之作。很多诗迷最熟悉的是“不到长城非好汉”这一句,但却不知道后一句“屈指行程二万”也是一样霸气。那么伟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的如此豪情之作呢?

1935年8月,伟人率红军攻克了腊子口天险,进到甘肃南部,而后又在10月份摆脱了追敌,于7日下午翻越六盘山,这也意味着此后再难有什么能阻挡我军前行的步伐了。站在六盘山上,回想一路走来的艰难,过草地、翻雪山,种种磨难都没有压垮我军的意志。他写道“屈指行程二万”,抒情十分自豪,来时的路虽艰险,但回想起来已经不算什么了。

词的上阕先从写景入手,白云清朗、天高云淡,望着天边南飞的大雁。“大雁”在古典诗词中一直有怀思之意,站在六盘山上看着来时的路,根据地的父老乡亲、逝去的战友,都让词人无限思念。接下来他笔锋一转,由怀思转到对前路的展望。也正是到这里,这首词开始与古代的文人格调不一样了。

词的下阕,词人把自然景物与我军的英姿融合在一起,都写进了词里,这是很高明的写法。“旗漫卷西风”一句中,“西风”在古典诗词里长期都是凄美、哀愁的代名词,一如“古道西风瘦马”。但在伟人眼里却完全不是这么回事,旗帜在西风中飞扬,让凄景变得如此豪迈。

前几句写得如此激昂,最后一句该如何落笔才能接得住,这是很考验笔力的。词人用了一个问句“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霸气指数再次提升,仅短短12个字就把整首词再次拔高了一个层次,充满了感染力,令人回味无穷。

两宋后鲜有经典作品的词牌,伟人即兴写了一首,就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大气磅礴!纵观这首《清平乐》,它完全打破了宋代文人填此词牌时的所有风格,写出了完全不一样的豪情。但同时词里包含的感情又是多层次的,从开篇引入大雁这一意象,再到结尾引入苍龙,自有一种历经沧桑艰难后的笃定和信念。这与古代一些没有上过沙场,靠想象写下豪情边塞诗的文人,是有很大不同的。这首词大家喜欢吗?欢迎讨论。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