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的作者是谁 王之涣《登黄鹤楼》
前言
崔颢《黄鹤楼》这首半古半律的七律模仿了初唐沈佺期,因此连用”黄鹤“,至于为什么不避忌,需要从沈佺期那里找原因,与崔颢无关。李白的《鹦鹉洲》是同样的写法,至于是模仿的谁就不好说了。
如果问有没有更好的?
写黄鹤楼的七言律诗多不胜举,恨不能所有的诗人路过时都要写一首。不过正如白居易的话说:四人探骊,吾子先获其珠,所余鳞甲何用?后人再写黄鹤楼,其光彩都已经被崔颢夺去,即使有佳作也不会引起别人的注意了。
但是《黄鹤楼》其实并非标准的七言律诗,这是一首半古半律的作品: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黄鹤楼》
上半首古体,下半首是标准的律体(近体), 这种古体、近体相杂的七律 ,应该说崔颢的《黄鹤楼》最好,李白的《鹦鹉洲》逊色一些。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也不错,但是与这种半古半律的诗不太一样了。
一、 龙池篇
刚才说过,崔颢的《黄鹤楼》其实模仿了沈佺期的《龙池篇》,为什么这样说呢,读过了沈佺期的这首诗自然就明白了 :
龙池跃龙龙已飞,龙德先天天不违。池开天汉分黄道, 龙向天门入紫微。邸第楼台多气色,君王凫雁有光辉。 为报寰中百川水,来朝此地莫东归。
沈佺期这首诗,连用4个龙字、4个天字、2个池字,比起崔颢连用“黄鹤”有过之无不及,同样也是律诗中杂用古体。
诗中前四句在”龙池“上做文章,写出了唐玄宗英武隐忍 ,终于”飞龙升天“登基为帝的事实。
清朝诗人李锳在《诗法易简录》中,对于沈佺期《龙池篇》前四句评价说:
首句龙已飞,指明皇即位后言也。次句推本龙德,原其所以能飞之故。三四句分顶“龙池”二字,写足“飞”字,一气相生,体格超拔。
龙池跃龙龙已飞,说唐玄宗如飞龙升天;龙德先天天不违,写唐玄宗飞龙升天是上天的安排。
池开天汉分黄道,顶着”池“写; 龙向天门入紫微,顶着”龙“写,将”飞天“写得淋漓尽致。
清代徐增《而庵说唐诗》也说:
此诗前一解以“龙池”二字播弄,层见叠出,直是作大文手法,律中巨观也。
这就是这种诗体连用叠字的妙处,将”龙池飞天“翻着花样写,目的是讨得唐玄宗的欢心。
龙池在兴庆宫内,兴庆宫是唐玄宗登基以前住的宫殿。开元元年,唐玄宗登基以后,在一次宴集上,群臣纷纷应制作诗,均以 《龙池篇》为题。
与沈佺期类似的如张九龄《奉和圣制龙池篇》,用了两个”龙“:
天启神【龙】生碧泉,泉水灵源浸迤延。飞【龙】已向珠潭出,积水仍将银汉连。岸傍花柳看胜画,浦上楼台问是仙。我后元符从此得,方为万岁寿图川。
还有姜皎的《龙池篇》,连用了三个”龙“字:
【龙】池初出此【龙】山,常经此地谒【龙】颜。日日芙蓉生夏水,年年杨柳变春湾。
尧坛宝匣馀烟雾,舜海渔舟尚往还。愿似飘飖五云影,从来从去九天关。
不过这几首都没有沈佺期的诗气魄飞扬,不过应制诗本来就难以写出佳作,即使沈佺期的《龙池篇》也是沾了崔颢的光。如果没有《黄鹤楼》的话,可能更没有人注意到这首《龙池篇》
二、崔颢《黄鹤楼》与李白《鹦鹉洲》
沈佺期的这种写法被崔颢效仿,连用黄鹤二字,写出了”黄鹤一去不复返“的神韵。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沈德潜《说诗晬语》评价说:
沈云卿《龙池》乐章,崔司勋《黄鹤楼》诗,意得象先,纵笔所到,遂擅古今之奇,所谓“章法之妙,不见句法,句法之妙,不见字法”者也。
沈云卿、崔司勋,即沈佺期、崔颢。沈德潜说的含含糊糊,不太好理解。
章法之妙,不见句法,通篇的布局,不需要在乎句法的不合规矩;句法的妙处,不需要在意字法的禁忌,所以重复用字。
传说李白见了崔颢的诗,颇为不服,于是也做了一首《鹦鹉洲》,不过是模仿崔颢还是模仿沈佺期就不好说了。
《鹦鹉洲》:
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
李白这首诗用了3个“鹦鹉”、2个“江”、3个“洲”、2个“青”字,似乎比沈佺期还要啰嗦。
鹦鹉洲因祢衡作《鹦鹉赋》而得名,祢衡一去不在,江上空留鹦鹉之名。鹦鹉即暗喻”迁客“祢衡,与黄鹤比喻”昔人“同理,都是怀古之意。鹦鹉西飞与黄鹤一去异曲同工,比起沈佺期一味拍马屁赞扬“龙已飞”的应制诗要听着舒服。
纪晓岚认为李白的这首诗不如崔颢的《黄鹤楼》,点出了几处“毛病”:
白云悠悠,不觉添出芳洲之树,却明露凑泊,此故可思。五、六二句亦未免走俗。崔是偶然得之,自然流出。此是有意为之,语多衬贴,虽效之而实不及。
纪晓岚说李白诗有拼凑雕琢之感,颈联又太俗,崔颢是佳句天成 。一个有意凑泊、一个自然流出,高下有别。
三、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的《鹦鹉洲》被认为略逊一筹,不过他还有一首类似的诗:《登金陵凤凰台》,这首诗被认为是李白七律中少见的佳作: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这首诗三用”凤“字,两用”台“字,可见还是受到《龙池篇》和《黄鹤楼》的影响。
不过这首诗通篇律句,只是失粘而已,与半古半律的《龙池篇》《黄鹤楼》《鹦鹉洲》完全不同。
结束语
?从这种重复用词的半古半律的诗体来说,黄鹤楼无疑是最佳的作品,因此严羽在《沧浪诗话》中将这首诗评价为唐人七律第一。
当然这种“七律”一直颇有争议,沈德潜说这种作法,在中唐大历时期以后就几乎没有了:
以古笔为律诗,盛唐人每有之,大历后,此调不复弹矣。《唐诗别裁》
无论是诗意还是诗体,古人作诗,常有所本。如果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同样能出千古绝唱。 只是《黄鹤楼》到了崔颢,已是巅峰,其后白居易、贾岛、陆游等大家都有写黄鹤楼的作品,可惜很难被今天的读者注意了。
@老街味道
被酒莫惊春睡重 赌书消得泼茶香 纳兰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
王国维为什么说《天净沙秋思》深得唐人绝句妙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