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形而上 道是形而上学吗
亚里士多德跟随柏拉图学习二十年,在实体的研究上,他拒绝了柏拉图的理念学说。理念学说中,实体是普遍的类型或者形式,形式存在于另外一个世界,是理念的世界。而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中,实体就是具体个别的事物,是复杂的。而形而上学就是要发现实在的最终原则。是解释这个世界的方法,是为了寻找这个世界的本质。所以在翻译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时,取《易传》中“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为之命名。
德谟克利特用原子论解释世界,柏拉图用理念论解释世界,亚里士多德在则将二者的思想融合在一起,认为具体的事物是真正的实体,但是特定的具体存在的本质是由形式构成的,由这一具体存在的所属的类别的本质属性构成。形式或者理念也是最为实质的要素。
形式是事物的普遍性的一面,是由同一类型事物分享的本质统一。物质提供了特殊性和唯一性。形式和物质是个体事物的两个方面,二者不可分割。普遍性的本质和特殊性的物质融合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就是个体事物。
种子发芽,长成幼树,长成大树,结果。个体事物在变化或者成长,它们的性质也在随着变化,当一个物体改变了其形式,并不是形式自身发生了变化,物体与形式无法分离,是共存的,而一个形式不可能变成另外一个形式,物质具有不同的形式,一系列的形式,一种形式接着另外一种形式,物质最初的形式并没有变成另外一种形式,而是一种新的形式塑造了这一物质。不同的形式是一直存在的,并不是突然形成的。物质和形式是事物永恒的基质,它们既不产生,也不消失。
我们周围的事物却在不断地丰富和增长。橡子长成橡树,橡树做成桌子。橡木盖成房子。形式和物质是不可分离的,而潜在和现实则是实体发展的两个阶段:潜在的存在较早而现实的存在较晚。潜在是潜存于一个事物之中的存在;现实是完成的事物。同一事物既是现实,又可能是潜在。橡树是橡子的现实,橡树是桌子的潜在。
物质是潜在的基质,而形式是实在的基质,将要变成橡树的橡子是潜在的橡树,橡树是这一潜在的实现。事物的可能性得到实现,潜在成了现实,物质具有了形式。
艺术家在创作一件艺术品时,他心中有一个想法,通过手的运动作用于物质,有计划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现了目的。大理石变成了雕像,橡树变成了桌子。形式与物质共存,在事物上实现了自身,它引起事物的运动并实现了某个目的。
《易经·系辞》有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划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朱熹《朱子语类》有载:理,形而上者;气形而下者。自形而上下言,岂无先后。船山先生王夫之《周易外传》亦载:有形而后有形而上。
是故《形而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