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犬坐于前 其一犬坐于前犬用法

时间:2023-05-02 19:17/span> 作者:tiger 分类: 经验 浏览:5824 评论:0

本文共 1885 个字,预计阅读时长 6 分钟

很小的时候接触蒲松龄,是在初中的语文课本上。当时人教版的语文教材节选了蒲松龄《狼三则》中的一篇古文,在我们眼前展开了一幅屠户杀狼的图画。而且这篇古文的主旨告诉我们,对于狼这样狡诈的动物,千万不要心存幻想,更不要一味的迁就退让,而是要勇敢地消灭它。

距离学习这篇古文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大概20年,其中的主要情节都已经忘却。但是这篇古文最后的“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的结束语,却让人印象深刻。以下是这篇古文的全文: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这篇古文的题目是《狼三则·其二》,节选自蒲松龄最著名的小说集《聊斋志异》。20年前的时候曾经出现在中学语文教材当中,20年后的今天依然出现在各个版本的初中语文课本当中。

尤其是这《狼三则·其二》,在这三则短文当中是最长也是最引人发醒的。和我们之前所赏析的诗词不一样,这是一篇古文小说,有情节有人物,是一则完整的故事。

开篇就已经把我们带到了那个遥远的故事场景当中。“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傍晚的时候,一个屠户卖完了肉走在了回家的路上。担中只有骨头,但是在路上遇到两头狼,慢慢地跟着他走了很远,一直穷追不舍。

故事的情节就这样展开,主人公都已经全部出现,接下来就是整个故事情节的展开。刚开始的时候,屠户看到这样的场景,“屠惧”,毕竟在那个时代,野狼的战斗力不容小觑,所以屠夫选择了“投以骨”。给它们一点甜头尝尝,或许它们就会离开。

事实上这也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一狼得骨止”,但是“一狼仍从”。屠户有点慌张了,没有办法,只能“复投之”,但是由此所带来的显而易见的结果就是“后狼止而前狼又至”。一直到最后骨头都没有了(骨已尽矣)但是”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故事情节发展到这里,气氛开始变得越来越紧张。一方面是一个忙碌了一天、走在回家的路上的人,而另一方面是两头穷追不舍的狼,两者之间的实力对比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屠大窘”,而且这个屠户知道狼向来非常狡诈,也非常担心“恐前后受其敌”。

气氛越来越紧张,屠户开始想办法。正当这个时候,他突然看到“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田野当中有一个麦场,而且里面堆满了柴火,像一个个小山丘一样。屠户看到这地方可以躲避,就赶忙“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看到这个场景,“狼不敢前,眈眈相向”,这两头狼也不敢轻易发动攻击。

接下来是这篇古文最精彩的部分。“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两头狼对一个屠户,狼性的狡诈在这里得到体现。这两头狼兵分两路,“一狼径去”,另外一个则“犬坐于前”。而且“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在人狼对峙期间,这头“犬坐于前”的狼“目似瞑,意暇甚”,好像在打盹。正在这个时候,屠户把握住机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一鼓作气,直接把这头狼给杀掉了。

处理完了这一只狼,还有一只呢?所以屠户“方欲行,转视积薪后”,突然看到“一狼洞其中”,如此也明白了这两头狼的用意,“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而且此时那一头狼“身已半入,止露尻尾”,看到这个场景,屠户自然不可能放过机会,所以“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此时的屠户才明白,“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也就是说,在屠户躲入柴堆之后,两头狼进行了分工。一头狼和屠户直接面对面对峙,另外一头狼则绕到屠户的背后,以求攻其不备。而且和屠户直接面对面对峙的狼假睡,以求能麻痹对手,不料聪明反被聪明误,两头狼接连失策。

最后,这一句是作者对整个故事情节所发出的议论。“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狼本身确实非常狡猾。但是这一会儿的功夫,两头狼都死掉了。禽兽即便是再狡猾又能狡猾到哪里去呢?不过是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当时的我们不过是十二三岁的年纪,对于这篇古文的理解仅限于人狼之争而已。直到今天重读这篇古文,或许才能明白蒲松龄笔下的深意。在这篇古文当中,“狼”其实有着特定的指向,那就是这个社会当中的人性丑恶的一面。被丑恶人性支配的他们非常狡猾,很多人都受到他们的侵扰。

其实我们很多人在面对这样的事情的时候,大多数都是选择“屠惧,投以骨”,但是结果往往是“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蒲松龄借屠户杀狼的故事告诉我们,对于这样的人不要心存幻想,更不要一味的迁就退让,而是要勇敢地消灭它。

本文图片全部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感谢图片原作者对本文的贡献。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