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终于失去了你歌词 我终于失去了你第一部
微信公众号“共青团中央”综合整理自微信公众号“共青团新闻联播”、“新华每日电讯”、“半月谈”,微博@闪电新闻、@荔枝新闻,新华社客户端,《沉入地下的村庄》等
“姥爷是一名乡村医生
我从他诊室的抽屉中
翻出不少几近腐朽的账簿
听姥姥说,彼时新农合尚未铺开
纵使看诊免费
开具的也都是
同类中最便宜的药物
有些患者仍是囊中羞涩
姥爷便隐去他们的姓名
仅在账簿上记录药名和剂量
一行行的文字
从此便有了疗愈人间疾苦的力量”
坚持这件事,他们做到了
52年为村民花了40万
山东菏泽的乡村医生戚凤亭
从医52年
他肩背药箱走村串户
为百姓医治病痛
免除部分村民医药费40余万元
村民打了欠条给他
他从不去要账
被当地群众称为
“活雷锋”“救命恩人”
“健康重要,生命更重要
我付出的再多
只要群众平安我觉得都值得
今后我还会继续坚持下去!”
收到的是“白条”
诠释的是医者仁心!
30年骑坏了6辆摩托车
山西吕梁石楼县村医辛平
负责下庄河和凤彩垣2个村
500多人的健康管理
因村子在大山深处
村民分散且老人居多
大多是进行电话方式咨询
村医辛平已经干了30年
其间骑坏6辆摩托
他一般接到电话就骑车去
最多一天接到46个电话
21年间年均穿破6双鞋
“我老婆一直说我‘嘴碎得很’
其实这都是职业病惹的祸
生怕病人忘了什么细节
所以总是唠叨来唠叨去”
张雪峰是一名村医
介绍得更确切一点
他是河北省保定市
易县南城司乡的一名村医
毕业后,时年19岁的张雪峰
婉拒恩师挽留,回乡当村医
守着大山,守护乡亲
这一守就是21年
常常有乡亲在路上就拦住张雪峰求诊
21年里
他骑坏7辆摩托车
行程80多万公里
年均穿破6双鞋
……
在足以绕地球20圈的行医路上
用技术、人品和态度
赢得了方圆十里乡亲们的信任
做村医21年,张雪峰手上被医疗器械磨出了茧子
在太行山路上跑了21年
张雪峰遇到过很多大难关
天黑路滑,车翻进山沟
疼到失去知觉
没耽误他雪夜出诊
他说:
“回想起我治病以来
没因为自己的原因
把谁的病情延误了
这就是我最大的心愿”
从医52年,免除医药费40余万元
已经干了30年,骑坏了6辆摩托车
当村医21年,每年穿破6双鞋
……
这一串一串的数字背后
是把村民的健康放在心里
把村民的需求看在眼里
是老村医们多年的坚持与守候
坚持这件事,他们也在做
在中国乡村
有近144万名乡村医生
他们在大山深处
打通了农村医疗卫生健康的最后一公里
这些青年村医
也在守护一方百姓平安
“机车女孩”钟丽萍:我学会了“推”摩托
来自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酒井乡的
“95后”村医钟丽萍
是岩因村唯一的年轻村医
别看她年纪小
她可是近两千名村民的健康守门人
左一:钟丽萍右一:张惠仙
“姨妈忙不过来,村子需要我”
钟丽萍的姨妈张惠仙
是一名扎根乡村几十年的村医
2017年
因为村寨里的卫生室医生人手不够
钟丽萍决定经过培训
成为一名像姨妈一样的村医
山路曲折
为了更快地到病人身边
钟丽萍还学会了骑摩托
成了山里的一名“机车女孩”
遇到难走的路段
她只能推着摩托前行
“有一次出诊
我走了六公里多的山路”
“正是因为年轻人少
我才要坚守在这里
守护村民的健康”
钟丽萍说
“火把医生”余自光:为节省手电筒换电池的钱就点着火把出诊
你相信有人会因为买不起手电筒
而选择点一株火把赶路吗?
1993年大专毕业的余自光
回到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茨开镇丹珠村
成为了一名村医
贡山县地处怒江大峡谷的边缘
和钟丽萍一样
余自光的出诊路也异常崎岖
行医时上吊桥、下激流
穿悬崖、走夜路已是常态
村医收入普遍偏低
早年间,余自光的工资只有36块钱
而当时一把电筒要3.5元
两块电池要1.5元
为了节省手电筒换电池的钱
深夜出诊和回家的路上
他就自己做火把来照明
久而久之
村民们就称他为“火把医生”
火把不仅成为了余自光出诊路上的光
也是病人心里的光
“独臂侠医”张威:一只手撑起2000人的一个村
在“医圣”李时珍的故乡
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
有一名独手看病的村医,名叫张威
12岁的一场事故让他失去右手
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
他感受到了医术的神奇
由此在心中埋下了成为医生的种子
2005年
张威从湖北省中医学院毕业后
先是在县医院实习
期间,他发现许多村子没有医生
老百姓无处看病
所以,他决定放弃留在县医院的机会
回到漕河镇高德畈村做一名乡村医生
“要做就做到最好,要么就不做”
失去一只手的张威
在行医中会有很多的不便
打针、配药、电脑录入公卫数据
都只能用左手
但张威对自己工作要求并没有因此而下降
他说:
“在我小时候
我就幻想
将来要像侠客一样
持长枪、骑骏马
在江湖中行侠仗义
现在仔细一想
我每天提着药箱,骑着电动车
在村里为乡亲们诊治一些
我力所能及的病
何尝不是另一种‘行侠仗义’!”
“驼背村医”李小锦:弯腰出诊在病人最需要的时候出现
李小锦18年的青春岁月
都奉献给了
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红土地镇松毛棚村的
乡亲们
她是乡亲们眼中可爱倔犟的驼背医生
也是乡亲们随叫随到的“120”
她说:“能在老百姓最需要的时候出现
是她的职责”
李小锦出生三天时脊椎错位
随着年龄增长,她的背也越来越驼
她得知自己家乡的村子没有村医
就回来做了村医
为了能及时得知村民的需求
她的电话号码全年24小时向全村村民开放
还自费购买了一辆小型轿车
只要村民生病,无论白天黑夜
她都义不容辞的赶到病人家中救治
因为个子矮小
李小锦只能车座位上
放很厚的垫子才能够得着方向盘
有一次出诊
车子在半路出了问题
她为了不向后倒过去
坚持踩了半小时的刹车
才终于被一位路过的牧羊人出手相救
坚持这件事,需要传承
数据显示
截至2021年底
我国基本实现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全覆盖
经过持续努力
乡村地区医疗卫生服务条件显著改善
服务能力和可及性明显提升
2023年2月13日下发的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指出
完善城市专业技术人才定期服务乡村激励机制,对长期服务乡村的在职务晋升、职称评定方面予以适当倾斜。引导城市专业技术人员入乡兼职兼薪和离岗创业。允许符合一定条件的返乡?回乡下乡就业创业人员在原籍地或就业创业地落户。继续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项目、教师“优师计划”、“特岗计划”、“国培计划”,实施“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实施乡村振兴巾帼行动、青年人才开发行动。
现在的乡村
正是年轻医生最好的舞台
更多年轻医生的加入
将给乡村振兴之路增添一抹风采
乡村医生用多年的坚持
诉说着朴实与诚恳
成为一团火温暖百姓的心
成为一束光照亮百姓健康
来源: 共青团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