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李凝幽居全诗 题李凝幽居全诗拼音

时间:2023-05-02 03:50/span> 作者:tiger 分类: 经验 浏览:6182 评论:0

孟郊和贾岛是中唐很有特色的诗人,苏轼曾把他们的诗歌风格概括为“郊寒岛瘦”,意思是,他们的诗散发着一种苦寒、消瘦的气息,而营造这种气息需要特别注重炼字,这首《题李凝幽居》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个特点。

诗题中的李凝可能是贾岛的好朋友,其生平行迹不详,有可能是一位隐士。

第一、二句描绘出了此地之幽静:“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这座幽居周围没什么邻居,杂草丛生,显得有些荒凉。第三、四句说:“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渲染幽居之清冷,向来为人们所称道。意思是说,到了夜晚,水池边的树上住着鸟儿,它们可能已经安然地入睡了。

此时有一位僧人造访幽居,轻轻敲门,发出声响,也许惊动了树上的鸟儿,于是鸣叫起来。贾岛早年曾出家为僧,或许这僧人就是他自己;又或许,现实场景中并无鸟儿,也无僧人,作者这样写只是为了以动衬静以静衬幽。加入僧人这方外之人的形象,自然会强化静谧超然的氛围,再加上池边树、月下门等意象,更突显了幽居之幽。

第五、六句:“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诗人离开幽居后,过桥前行,发现原野景象又有不同,远处云气飘浮,山石似乎也在隐隐晃动。古人认为,云从山石而生,“云根”是山石的别称。最后两句“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意思是说,今晚暂别朋友的幽居,过几天我再来吧,因为我们早已约定要同隐山林,绝不负约。整首诗看似写贾岛造访朋方其实重点在渲染李凝居所之幽静偏远,突出隐居之人的情怀。据说贾岛写这首诗,在三、四两句上颇为用力。到底用“僧鼓月门”,还是“僧推月下门”呢?他一直犹豫不决。这首诗重在写意“敲”是以动衬静,用“推”则少了声响,就不是静中有动,而是静中平静了。他走在长安的大街上,只顾低头琢磨这两句诗,没细看前面的路一不留神,冲撞了京兆尹韩愈的坐骑,左右将他押到韩愈的面前,他口好以实相告,说自己是个诗人,正在炼句炼字,拿不准到底该用“搜还是“敲”。这时候,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京兆尹兼大诗人韩愈不仅没有怪罪贾岛,反而放下身段,与贾岛共同切磋琢磨到底该用哪个字经过一番认真研究,两人最后得出结论,用“敲”字最佳。之后两人并辔而行,谈诗论道,结为莫逆之交。

关于贾岛写诗勤于炼字,还有一则故事。据说贾岛骑驴过长安街道当时秋风正劲,黄叶满地,看到此情此景,诗兴大发,不禁脱口而出一句诗:“落叶满长安。”可是只有这一句哪儿行啊?他反复思量上句该是什么,边走边想,忽然想到:“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正在暗自欢喜,结果一不留神又撞到京兆尹刘栖楚的坐骑,这一次他没那么好的运气了,被拘留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上午才被释放。(《唐才子传》)这两个故事都极富戏剧性,我们也很愿意相信这两个故事都是真实的,但事实并非如此,这并不是真实的故事,而是杜撰的。我们猜想,故事中反复出现京兆尹这个角色,也许是为了强化诗人贾岛的分量吧。但这两个故事的确很能说明贾岛苦吟炼字的创作态度。

韩愈虽然没有与贾岛琢磨推、敲二字,但他对贾岛的确非常器重,正是在他的帮助下,贾岛考中了进士。韩愈在《赠贾岛》一诗中写道:“孟郊死葬北邙山,从此风云得暂闲。天恐文章浑断绝,更生贾岛著人间。”大意是说,孟郊死后,上天担心文章之道断绝,所以又生出个贾岛在人间。可见,在韩愈的心目中,贾岛和孟郊有着同样的地位和分量。

贾岛刻苦炼字炼句,令人印象深刻,但他的诗也常常因此有句无篇。比如“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这两句,我们都很熟悉,但是整首诗意境并不够浑成。与韩愈比起来,贾岛才力不足、阅历有限、气象局促,他往往在几个字、几句诗上下很大的功夫,只关注到诗歌的局部,而忽略了整体意境的营造。

像贾岛这样推敲字句的例子,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屡见不鲜,有的诗人往往能够以一字盘活全篇。比如北宋宋祁说“红杏枝头春意闹”

(《玉楼春·春景》),一个“闹”字不仅让我们感到春意无限,而且全篇都散发出活泼的青春气息。北宋张先说“云破月来花弄影”(《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着一“弄”字,立刻将花影和云、月之间的关系全都盘活,让我们感觉到云月花影是如此活泼可人、有趣灵动。还有王安石的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泊船瓜洲》),一个“绿”字,立刻让诗句生出了新意。炼字的根本目的在于炼意、造境,在于营造圆融的诗境,贾岛这首诗就是很好的例子。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