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盘是谁发明的 算盘是谁发明的几世纪
数学,中国古称“算学”,在华夏大地起源甚早,可以追溯至新石器时代的结绳记事。
在漫长的几千年里,先民面对农业、商业中的难题,不得不借用简单的计算工具。
久而久之,算筹取代了手边随意捡拾的石子与兽骨,算盘又取代了算筹,七珠算盘又取代了五珠算盘。
算盘承载着古老算学的一种特殊计算方法——珠算,不仅能够进行基础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还能够乘方与开方。
在计算机还未横空出世之前,算盘在农业、商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乃至被英国近代学者李约瑟誉为“第五大发明”。
一、从“筹”到“珠”——算盘的起源
1、从算筹到算盘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陕西省汉墓出土了骨制算筹,这表明至少在西汉,华夏祖先就已经借助木棒、骨头制成的“筹”进行运算,而“算筹”本身的历史应当更为久远。
算筹本身已经具备基础的代数运算功能,与算盘一样也可以开方与乘方,但是受算筹本身摆放方式的制约。
在进行运算时需要不断改变算筹的形状,十分耗费时间,且在进行简单运算时,算筹并不比心算的效率更高。
据汉代的《数术记遗》记载,除算筹外,还有“珠算”和“龟算”等多种运算方法,其中所提及的“珠算”就是后世珠算的前身。
进行珠算时使用的工具形状简易,大致为“盘形”,其使用规则中的“上栏作五,下栏作一”。
即上下栏的算珠也可随意拨动,这与今天的珠算规则一致,已经初步具有现代算盘的雏形。
2、当代算盘的出现
算盘自魏晋南北朝复杂化,直至唐朝,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农业和商业促使人们改革计算工具。
至唐朝中期,“盘”的形状已经逐步确定下来,中国真正意义上出现了“算盘”。
早期的算盘是以小巧浑圆的算珠替代略显笨重的长条算筹,将算珠用签串成串,节省计算时间。
往后算珠的数量逐渐增多,由五珠算盘发展为七珠算盘(上二下五),以适应“十六进位制”。
七珠算盘相较于五珠算盘不便携带,且在进行快速运算时,算珠容易滚动,致使计算结果出错。
至宋朝以后,商人在七珠算盘的基础上“弃槽用档”,简化算盘结构,算盘的形状基本固定下来,在之后七百多年里没有发生过大的改变。
二、数学与商业的“计算器”——算盘的发展
1、宋元商业与算盘发展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历朝历代基本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宋朝以其特殊的政治环境和地理位置,其手工业日渐繁荣,直接促进了宋朝的商业发展,商业往来离不开算盘的使用。
而在算盘的形态优化空间缩小之后,人们将目光转向算盘的使用方法,算筹在被算盘取代后,始终没有退出历史的舞台。
其在后世的使用中逐步形成一套成熟的计算口诀,将此口诀运用至珠算中,能够大大提高运算的效率。
2、明清集大成时期的算盘发展
自“算盘”这个词见于宋书,明朝已经将“算盘”二字融入日常词汇中,算盘的身影常常出现在小说戏本之中。
算盘的使用方法不再流传于街巷口头,而是被编写成册,甚至纳入正统的计算类书籍之中,例如《魁本对相四言杂家》。
明代著名数学家程大位,穷尽一生,著成《新编直指算法统宗》,该书在末篇录入北宋以来近五十本算学书目。
虽然其中一些著作今日已经失佚,但足以说明珠算在传统算学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与西方数学不同的是,西方数学上溯毕达哥拉斯学派,从起源之初便沿上层贵族路线行进至今,数学运算与研究属于中上层知识分子的特权,下层人民很少参与其中。
而承载着算学计算手段的算盘自诞生之日便与生活息息相关,与其说算盘起源交易与农业。
不如认为算盘起源劳动生活,算盘更多作为使用工具而被全社会使用,无需高深的理论知识,其运算口诀(例如九九乘法表)通俗易懂。
因此无论阶层、无论知识多寡,算盘应需求而使用,并且出现了不同的种类,但是基本原则和算珠数量仍然基本一致。
管辖多家的账户多使用大型的“九层算盘”,以满足在记录账目的同时汇总收支的业务需求。
若需要同时计算多种账目,则须使用“圆算盘”,该种算盘可以在互相不影响的情况下进行多种不同的运算,也可在同一时间进行数额比较大的运算。
此外,适应当时妇女的需求,算盘也可嵌入戒指,使用时以簪作指,拨弄算子,宫中女官、富商之女常用该种算盘。
三、影响深远的“算”与“盘”
1、名扬海外
算盘自其成形之日起,便对周边地区和国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明朝郑和七次下西洋,其随行使臣马欢在《瀛涯胜览》中记载,郑和一行曾在多个地区见过算盘的变种。
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的算盘一词的发音,至今与闽南语的“算盘”相似,其算盘的使用方法也与中国一致。
近代电脑尚未完全普及之前,日本在中国“七珠算盘”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同时将进制改为现代社会通用的“十进制”,使得算盘这一古老的计算器具与国际接轨,能为近代商业更好地利用。
丰臣秀吉当政时期,毛利中能到中国专门学习中国的传统算术,在习得中国本土的珠算计算方法之后,毛利中能将《新编直指算法统宗》带回日本。
二十世纪初,日本在改良的“新五珠算盘”之上添加清盘按键,使得能在计算结束后算珠快速归位,大大便利了算盘的使用。
除了对算盘进行改良之外,日本本土着重发展珠算团体,这些团体著述算术刊物,并且将算盘的使用推广至东亚大陆之外。
2、大国重器中的“小角色”
上世纪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相将人造卫星送入太空之中,“斯普特尼克一号”与“椰子”两颗卫星接连升空,而新中国成立不久,不仅缺少航空航天方面的科学人才,同时也缺少科学设备。
传统的算盘在此时担起计算重任,不仅参与“东方红1号”的计算,还曾经手邓稼先先生,在“两弹”设计中扮演不可替代的角色。
国内知之甚少的“中国第一艘核潜艇”,其研究环境也十分简陋,大部分计算工作都在算盘上完成。
3、新时代的算盘理念与精神
在计算机被广泛使用的今日,算盘的使用人群日益减少,算盘这一“计算器”终有一天会如同它的前身算筹一样被留在历史的长河中,但是算盘所承载的历史信息依然还“活”在我们所熟知的各个领域之中。
在中国,算盘已然成为计算、数学的一种标志性的符号,近年来,我国印发的邮票与明信片中屡见算盘的形象。
算盘犹如信件和座机电话,即便当代已经极少使用传统书信与座机电话与他人联系,但电子设备中“邮箱”和“电话”的应用图标仍然是书信和座机的样式。
算盘同样作为运算的符号,被大众所接纳,在一些特殊的场合,比如传统仪式中的“抓周”,算盘又被赋予商业或者财富的含义。
珠算口诀中的“九九八十一”、“九九归一”常出现在文学作品中,“三七二十一”、“三下五除二”、“算盘珠子——有声有色”等固定短语与歇后语也始终活跃于口语对话,为文学艺术增光添彩。
4、当代“儒”与“商”的结合
涩泽荣一首次在《论语与算盘》中提出“算盘与儒商”的论题,“算盘”与中国传统的学说相结合,从中阐发当代商业界的“经济与道德”议题。
去年中日两国就此议题举办研讨会,算盘凝结着的“商”与“儒”、“义”与“利”,或许能为全球化贸易带来的资本问题寻求一剂解决的良药。
总结
二零一三年,被学者李约瑟称为“世界第五大发明”的算盘,进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这是中国第三十项被列入其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算盘或许不如其他的四大发明参与了现代化的进程,但其本身作为先祖的伟大发明之一。
有力地证明了中国是名副其实的“发明的国度”,中国的算学能够留名于世界数学史,算盘功不可没。
几乎被电子设备取代的手动计算器,造福了人类的童年,滋长了商业的萌芽,我们民族中的精打细算、勤俭细致的民族精神,同样也是使用算盘的先人留在我们精神中的宝贵财富。
参考文献:
- 范桂龄.“古代计算机”算盘的起源、演变及其重要影响[J].兰台世界
2.亢祖合.五珠算盘起源考[J].财会月刊,1993(12):40.
3.颜爱华,刘欣. 不要把算盘丢掉——兼谈珠算的作用和发展[A].
4.朱茂男.涩泽荣一与儒商精神:关于“《论语》算盘说”的由来及其影响[J].朱子文化,2019(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