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白雪白的什么 雪白雪白的什么花
刘向的《战国策·东周策》记载一篇说服对方的经典故事。
舌战群儒
周昭文君免除工师藉相国的职务,任命吕仓为相国,这是因为百姓对工师藉大为不满。周文君为此感到很忧心,闷闷不乐。
有人就对周文君说:“国家每做一事必然是有毁谤也有赞美,忠臣把毁谤都加在自己身上,而把赞美都归于君主。宋平公侵占百姓的生产时间来为自己建筑游乐台,为此闹得百姓怨声载道。子罕辞去相位而改任司空,人民非议子罕而赞美宋君。在齐桓公在宫中设立七个市场,又找来七百个歌妓,齐国人都斥责他,于是管仲就故意在自己家筑台,并命名为“三归台”,目的就是为桓公掩饰过错,自己并非有意伤害民心。《春秋》一书记载臣子杀死君主的事数以百计,他们都是很受赞誉的大臣。由此可见,重臣享有盛名,并不是国家的幸事。所以古语说的好:“人多就变得强大,积累就成为大山”。
周昭文君这才没有免去工师藉相国的职位。
权臣
故事分析
说客成功把握了2个关键信息,一是周昭文君的态度,对工师藉的免职感到闷闷不乐,说明这个决定不是出自他的本心,如果有个合理的理由就能推翻之前的决定。
二是说客利用了对方不清楚实际情况,运用辩论技巧,通过举例论证法,引用了宋平公与子罕和齐恒公与管仲2个例子,试图证明工师藉与如子罕和管仲一般贤明,不能因为百姓的不满而罢免他。
初看这侧故事,觉得说客分析的头头是道,有理有据。但再读时,品出了不一样的味道。
子罕和管仲的贤明天下皆知,故事中记录的行为也确实是为君王分忧之举,但是你工师藉的品性如何,所作所为目的何为,一概不得不得而知。这是典型的以偏概全谬误,子罕和管仲都不为百姓所满意,那是他们是真正地掩饰君王的过错,但是你工师藉做事的目的是什么?你周昭文君调查过吗?仅仅凭说客的花言巧语就信以为真了吗?
以史为鉴
我们该如何做才能避免再犯像周昭文君那样的错?
借用伟人的四字真言:“实事求是”。
人事物都有规律,有普遍性,也有其特殊性,普通性规律能帮助我们快速建立对人事物的基本认知,但是对于特定的人事物,就要考究其特殊性,下结论做判断时要先进行详尽、周密的调查,了解事物的客观事实。
周昭文君正是没有对工师藉的所作所为进行考察,没有了解到客观事实,才容易被说客所欺瞒。
再这里举个例子供大家思考:有人通过开网店一年能挣了500万,另一个人看到人家行,你坚信自己只要肯努力就能行,即使挣不到500万,至少不会亏本吧。投资网店一年后此人不仅没有挣到500万,而且还亏掉100万。
事后调查发现人家能挣到那500万,是因为人家在这行整整待了十年,人家身边的人才涵盖了财务、选品、宣传、法律、物流等相关领域,人家与厂家关系密切,人家之前积累了开店亏损的失败教训,而吃苦和努力只占成功因素的很小比例。你所看到的只是表面上的冰山一角,实际的、真实的、客观事实都在冰面下,需要你仔细去调查后才能得知。
切勿相信人家行,你也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