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激素价格 生长激素多少钱一个疗程
5月7日,钱江晚报报道的《9岁女孩打“性抑制针”半年花10万》的新闻登上热搜,对此,文中提到的小儿内分泌科林医生在微博上回应表示,生长激素并不是洪水猛兽,就是个药物。
在采访中,9岁女孩妞妞的家长张凤(化名)表示,医生判断,妞妞的情况就是“中枢性性早熟”,她很可能出现初潮来得过早的情况,到那时给她长个子的时间就不多了,她最多还有1?2厘米的空间能长。
医生给张凤提出了两种方案:顺其自然或打性抑制针。顺其自然,就是让妞妞多运动,调整饮食,早睡觉。即便来了初潮,按照自然遗传的身高,妞妞最低也能到1米55左右,乐观一点还有可能长到1米6。而打性抑制针,就是通过长期的药物干预,抑制孩子的发育,让身高快速生长减慢,抑制骨龄过快的成熟。说得更直白些,就是让初潮的时间滞后一点,给孩子长身体的时间就能更久一点。最终,张凤决定打性抑制针。
打针的过程是痛苦的。药物需要从腹部皮下导入体内,针头比普通针头粗上三四倍,用药量是以体重为基准算的,妞妞每个月需要打3.75mg的药剂。打性抑制针的第二个月,张凤开始“双打”,也就是同时打抑制针和生长激素,两针加在一起一个月要花一万多元。大半年下来,检查加上来回的路费、医药费,张凤粗粗算了一下,有近10万元。按照最理想的情况打满两年,也要20万元左右。针剂一旦开始打便不能停下,必须要定期到医院报到,这是一场持久战。
“家长们其实是不管这些的。如果医院不让打,他们就会在群里说,能不能去私立医院找找门路。”张凤说,她自己也接到过很多家长的来电咨询。张凤挨个告诉家长,妞妞不是别的原因,确实是被诊断为中枢性性早熟才打针的,大家一定要听医生的诊断。
对于媒体报道,小儿内分泌科医师林医生在自己的微博中回应称:
其实类似的报道每年都有,主要目的就是规范生长激素的使用,简而言之:生长激素和抗生素一样,有明确适应症可以用,但单纯想在原有基础上拔高一点(比如男生预测175想长到185)是不建议滥用的,所以生长激素并不是洪水猛兽,就是个药物。
另:抑制针是针对性早熟的孩子,这个热搜有点标题党了,抑制针没有那么贵,按照不同的厂家费用大概一个月1100-1500左右,单纯使用抑制针半年不会超过一万块。
林医生反复强调:生长激素和抗生素一样,有明确适应症才可以用。
同时,林医生还晒出门诊处方图片,表示价格并非如此高昂,目前国内主流使用的基本在千元左右一支,粉剂和水剂也分别为4000和8000元/月左右。报道里写的比较贵的主要是生长激素的价格,至于半年花10万也只可能是长效生长激素。
其实,这样的事件并非首次引起人们的关注。早在去年8月,新华社就曾发文批判因为身高焦虑而盲目打“长高针”的危险行为。
文中一位儿科医生忧心地指出:“儿童生长激素超范围使用已成潜规则,临床上存在疾病诊断不规范、随意扩大生长激素应用范围、过度治疗等问题,带来严重健康隐患。”
家长不必要的身高焦虑,是很容易被非正规医疗机构利用并放大。业内人士表示,一些医药代表利用家长为孩子增高的迫切心理,把生长激素吹捧成"增高神药",其实生长激素分泌正常的儿童是不能注射生长激素的,不然会导致内分泌系统紊乱等问题。
有医生介绍,有些孩子在注射生长激素后,甲状腺功能会出现暂时性减低的情况,会有疲劳、乏力、虚胖等症状。有些孩子在注射生长激素后会出现血糖高的问题,需要定期监测,避免发生糖尿病的风险。还有的孩子注射生长激素后会引起股骨头滑脱、脊柱侧弯现象。
记者查询相关文献资料发现,目前与生长激素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有良性颅高压、糖代谢的影响、甲状腺功能低下、色素痣、手脚变大、局部红肿及皮疹、中耳炎等。
由于推广“增高针”能获取暴利,一些医药代表用高额回扣来引诱儿科医生滥开处方。一些生长激素药厂邀请儿科医生参加培训,而所谓的培训就是让医生给孩子多开生长激素,按销售额的一定比例提成。
业内专家指出,用生长激素治疗的青少年儿童,应定期在儿科内分泌门诊监测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医生会对孩子的生长发育指标、不良反应等进行监测。
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儿童遗传与内分泌代谢科主任程昕然建议,家长需要树立正确的健康理念,明白生长激素并不是想打就能打,真正有需要的人群,必须经过相关检查由专业医生开具处方后才能用药。
【来源:九派新闻综合钱江晚报、新华社等】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