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不像的动物 四不像是什么样的动物
“四不像”这种动物在古典小说中经常出现,特别是看过电视连续剧《封神榜》对这种动物更加好奇,因为姜子牙的胯下坐骑就是“四不像”,使人们对这种动物充满神奇色彩,那么“四不像”究竟是一种什么动物呢?我今天为大家揭开这个谜团。
“四不像”学名叫麋鹿,因其长相非常特殊,角似鹿非鹿,蹄似牛非牛,颈似驼非驼,尾似驴非驴,故获得“四不像”的美名。
麋鹿是我国的特有动物,是与大熊猫齐名的世界上稀有的珍兽,国宝级动物。它曾有过一段不寻常的传奇经历。
据科学考证,麋鹿曾经广泛分布于中国的华北和中原的沼泽低洼地区,到明清时期,开始从野外绝灭而成为一种园林动物,最后一群麋鹿被保留在北京城南6里之外的“南海子”皇家猎苑中,到了清朝末年仅剩120只。
1865年,法国传教士大卫在一次骑马考察京郊农村时来到了“南海子”,偶然发现了围墙里的麋鹿,引起了他的极大兴趣,翌年他以贿赂的手段用20两银子骗去了一对麋鹿运往巴黎。此后,又有一些麋鹿先后被运往欧洲一些国家。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南海子”围场的麋鹿被抢、杀,洗劫一空,从此麋鹿在中国销声匿迹。
后来,英国乌邦寺庄园把麋鹿豢养起来,命名为大卫神父鹿,并能繁衍生息,到1901年,这里拥有全世界仅有的麋鹿18只。1981年,中国派出科学代表团前往乌邦寺庄园参观考察麋鹿。该庄园的主人塔维斯托克勋爵曾多次向国际科学界表示,他希望有朝一日麋鹿能重新回到中国安家。1985年在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协助下,英国乌邦寺庄园赠给中国的第一批麋鹿于8月24日空运到北京,饲养在麋鹿祖先世代居住的地方——“南海子”麋鹿苑。这些麋鹿经过100多年的颠沛流离,终于又回到了故乡。直到1986年8月,由英国伦敦动物园无偿提供的39头麋鹿重返故乡,放养在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它的身影才又重现中国。麋鹿从1985年首批回归38头,被放养于北京南海子的千亩鹿苑后,逐渐繁衍壮大,迁往长江之畔的湖北石首,从而成功完成回归野外的“重引入”工程。另外,在江苏大丰黄海之滨的一些麋鹿也蓬勃发展,加上全国20几处动物园等饲养的麋鹿,至2001年初,已经达到1300只,麋鹿失而复得、重引入的成功是向国际社会展示的中国保护野生动物的成就,是向公众表达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之可能性与必要性的重要范例。
图片来自网络
麋鹿是一种大型食草动物,体长170-217cm,尾长60-75cm。雄性肩高122-137cm,雌性70-75cm,体形比雄性略小。一般麋鹿体重120-180kg,成年雄麋鹿体重可达250kg,初生仔12kg左右。角较长,每年12月份脱角一次。雌麋鹿没有角,角形状特殊,没有眉杈,角干在角基上方分为前后两枝,前枝向上延伸,然后再分为前后两枝,每小枝上再长出一些小杈,后枝平直向后伸展,末端有时也长出一些小杈,最长的角可达80cm;倒置时能够三足鼎立,是在鹿科动物中独一无二的。麋鹿颈和背比较粗壮,四肢粗大。主蹄宽大能分开,多肉,趾间有皮健膜,有很发达的悬蹄,行走时带有响亮的磕碰声;侧蹄发达,适宜在沼泽地中行走。夏毛红棕色,冬季脱毛后为棕黄色;初生幼仔毛色橘红,并有白斑。尾巴长用来驱赶蚊蝇以适应沼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