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华工继续教育学院官网
近日,华东理工大学一支致力于研发柔性传感器的团队“火了”。他们是由来自物理学院、材料学院、商学院、艺术学院等4个学院、8个专业的13名本科生组成。历经4年技术攻关,研发团队勇攀科研高峰,攻关3款高精度柔性传感器,签下300万意向订单。接下来,让我们看看这群华理学子如何将专业课程引发的灵感一步步变为现实。
电子设备要想实现真正的可弯曲、可折叠,传感器柔性化势在必行。柔性电子技术作为全球十大前沿技术之一,是未来电子科技的重要发展方向。而柔性传感器就是柔性电子的核心组件。其制造技术的发展将引领智慧医疗、可穿戴设备、人机交互等领域发展,助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升级。
在学习的过程中,华理物理学院的唐桤泽、范世昌等4名同学了解到现有传感器无法弯曲折叠,应用场景受限。于是他们一拍即合,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柔性传感器开展广泛研究。而功能型电子墨水是解决传感器柔性化的关键一环。幸运的是,他们遇到了正在围绕功能型电子墨水开展研究的学子——来自材料学院的潘一、王保余、赵珩宇等。就这样,一支学科交叉、专业互补、更具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本科生科创团队成功组建。
历经4年,团队已具备多功能柔性传感器核心设计与制备、功能型墨水设计与配制、大面积全印刷批量制造等核心能力,先后攻克了辐射交联、填料复配、增材制造三大技术,很好解决柔性传感器响应慢、灵敏度低、稳定性差、集成化不够、串扰影响严重等关键技术难题。
如今,团队围绕相关技术已申请5项发明专利、5项软件著作权、发表1篇SCI论文;获得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海赛区金奖、第十七届“挑战杯”上海市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等5项省部级以上荣誉。目前,团队已注册成立上海以柔化刚科技有限公司,并就相关产品与2家企业签订约300万元意向订单。
学生成长离不开学校的精心培养。一直以来,华东理工大学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以学生为中心、以科技为策源的三个联动机制。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创造能力的“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目前,学校有110余个国家级、省部级、校级教学科研教育基地向学生开放,46个形式多样的学生双创社团、师生俱乐部;7个校内外众创空间、创业工作室、科技园孵化基地;还与华为、科大讯飞、微软、西门子、中国石化等公司共建双创课程,举办双创竞赛,以优质科技项目为策源推动校内“创新链”直通校外“产业链”等,将创新创业精神融入大学生活。
在不断发展中,华理学子积极投身“双创”活动。近5年来,有近12000名本科生积极参与国家级、上海市级、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参与科研项目达3000余项。本科生作为第一作者在各类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近300篇,参与申请并获得授权专利计40余项;获得各类国际级、国家级奖项千余项。
未来,华东理工大学将继续创新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与华理学子一起创梦未来!
关注“华东理工大学本科招生”,获取更多精彩资讯
本文素材来源:华东理工大学新闻网、华理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