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鬼节 3月3是鬼节吗
前几天的一个晚上,吃完饭出去遛弯。
刚出了单元门没几步,就觉得味道不对,空气中一股浓重的烧纸的味道。
突然想起来,今天是农历十月初一,是鬼节,感觉身上一哆嗦。
那还遛个鬼弯,赶紧回去吧。
1、
对于中国人来说,直接说鬼节,其实是不太严肃的。
我们都愿意自己的先人们升班成仙,不过成仙的名额有限,很多就只能屈居下界,直呼为鬼实在是对先人极大的不尊重。
所以,这四大鬼节就有了各自很考究的名字。
按照从早到晚的顺序,四大鬼节依次是,上巳节(农历三月三)、清明节(公历4月4-6日交节)、中元节(盂兰节、农历七月十五)、寒衣节(农历十月初一)。
在这四个节日中,清明节是所有中国人认可的祭祀祖先的日子。
杨柳春风,清清明明,这个名字起得太有意境,让我对老祖先的文化崇拜的五体投地。
此时,正是阳气升发的时候。 祭奠先人,一般都是在白天,胆气比较壮,早早结束,早早回家。
大多数人,对上巳节比较陌生。
上初中的时候,有个同学大概是因为青春期萌动,有点饥渴。整天唱,洪湖水,浪打浪,三月三,搞对象!
我一直以为是他瞎编的,现在才知道真是大有来处。
三月三,就是传统的上巳节,这个节日实在太久远,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这天河边会有重大的祭礼 ,叫做祓(fú)禊(xì),洗濯去垢,消除不祥,人们都会积极参与。
这个时候,天气转暖,春生草长,流水潺潺,姑娘们也会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到水边游玩。
濯濯足,戏戏水,采采兰,祛祛邪。嬉戏追逐,莺歌燕语,美人似玉,面如桃花,非常的快乐和养眼。
所以这一天,也叫女儿节,表示已经成年了。
这里姑娘们玩得高兴,可把那里参加祭礼的小伙子们急坏了。都知道大把的漂亮姑娘在河边游玩,我们在这里拜鬼,真是浪费大好时光。
杜甫有诗云: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热情少年心如火,小河岸边欢乐多。后两句是我瞎编的。
窈窕淑女,君子来逑,春风迷醉,万种风流。
这时候,三月三就真正成为自由搞对象的日子,这是最传统的中国情人节之一,是真正中国人的浪漫。
白天过得很愉快,但是到了晚上,就得回家躲起来,还得燃放鞭炮,驱走那些没事出来溜达的游魂。
后来据说因为宋明理学那帮人反对,这么一个发源于上古的情人节就被禁止了。年轻人都被气坏了,你不让我们去搞对象,也别想让我们再去祭拜谁。
就这么着,上巳节祭礼年青一代都不参加了。情人节没了,鬼节也没了,所以现在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这个节日。
要不说恋爱中的人会疑神疑鬼、鬼迷心窍、鬼话连篇、鬼鬼祟祟,这都是因为一开始谈恋爱和拜鬼就是在一起的。
中元节大部分人都知道,农历七月十五。
实际上这个节日是最复杂的,在一些地方地位甚至比清明节还要重要。
七月十五,中元节,是道教的叫法,佛教称之为盂兰盆节,另外还有个世俗的叫法,是七月半祭祖节。这不是同一个节日,只不过是分属道教、佛教、世俗的三个节日撞在了一起。
佛教的盂兰盆节,是典型的一个外来文化中国化的节日,毕竟中国传统文化强大无比,尤其是孝道更是根深蒂固。
佛家用目连救母的故事,实现了佛教与中国传统的孝道的相结合,更有利于佛教的推广。
至于世俗的七月半祭祖节,那个更是久远。上古人们在这个时候刚有收获,自然会告祖祭奠,这个习俗在南方一些地区依然有它的生命力。
最后一个是寒衣节,农历十月初一,就是我出去的那天。
这个时候,基本就快立冬了。所谓事死如事生,上面天凉了,人们需要添加衣物。下面也是这样,先人们也怕冷,自然就得送过去御寒的衣物。
按照诗经的说法,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但是中国的地盘越来越大,很多地方九月还热乎,宋朝时候就改成了十月。
这四个节日,各个地方重视程度不一样。
按照我们这里的风俗,清明节是必须上坟的,但是老家这边重视中元节,我现在住的这个地方更重视寒衣节。
2、
我胆子小,都是被我老哥吓的。
他是农历七月十五的生日,就是中元节这一天,从小就喜欢装神弄鬼吓唬我。
这一天出生的人,据说与地藏王菩萨有缘,命中金贵,气场强大。这话一点都不假,起码是把我治的服服贴贴的。
当然了,因为这事,他也没少挨揍。
他也很郁闷,从小就没有人给他过生日。
一是因为我们这一代人的生日实在无足轻重,二是我们这里挺重视中元节,这时候过生日,总感觉气氛不对。
对他而言,农历生日是一个很尴尬的事情。
本来整天为了生计奔波,中年人几个能记住自己的生日。偏偏满大街的人在路边烧纸,鬼里鬼气。看不到也就罢了,空气中也是烧纸的味道,想记不住也难。
我就安慰他,你就知足吧,最起码这是个传统节日。
我是九一八出生的,又能怎么办?一到拉警报的时候,我就知道我的生日到了。这充满国仇家恨的日子,我好意思在家里过生日?
怨都怨老娘生我们的时候太会挑日子!
母亲听到我们说这个,就说你们两个没良心的,自己选的日子出来,还怨老娘不会挑日子,这是我能挑的吗?
可能她也很在意中元节生人这事,所以每到这一天,天黑以后她无论如何也不会让我们出门。
按照老家的风俗,七月十五可以不用去专门上坟。讲究的人家,会把先人请到家里来供奉,尤其是去世不久的先人。
我父亲比较在意这事,所以每到这时候,就开始在家里准备黄表纸,很认真地一摞一摞打上铜钱印,再分成若干份。
然后就出门烧纸,在我们的再三哀求下,母亲唯一一次同意我们跟着去,早去早回。
我们村子不大,四面环水,就像一个平原小岛。
村口很多人烧纸,那靠着大路,老远就看到火光冲天。
农村长大的孩子,从小就知道,我们手里的纸,就是先人们的钱,恭敬得很,不能破,不能湿,不能揉,只能烧,还必须烧透。
但是我不明白的是,为什么不到坟前烧,而是在路边烧。
父亲告诉我们,七月十五鬼门开,他们在下面呆的时间长了,也需要出来放放风。尤其是刚去不久的,还不习惯那边的日子,总想回来看看。
能回家的,家里都好好供奉着,吃饱喝足还得大包小包地带着。
但是,有些没家的,飘荡的,孤苦伶仃没地方去的,看到有些带了那么多好东西,那还不过去抢!
所以在路口烧纸,就是给他们准备的,大家有钱一起花,不要争,不要抢,大家都有份。
因为周围都是河,所以我们村里还残留了一点放河灯的传统。
父亲的手巧,锯下来一块小木板,母亲用面捏一个小碗放在上面,中间插上一段蜡烛头,一个河灯就做好了。
古人把这事研究得很透,为了让先人收到我们的念想,想尽了各种办法。
烧纸是隔空传递,放河灯就是实物对接。
村西的河面平,放进去也方便,很多人都是放在这里。一片星星点点,随着河水慢慢飘远,感觉还真有点浪漫。
说中国人不懂浪漫,那实在不懂自己的文化。
等河灯飘远了,就得赶紧回家,不能停留。
回家之后,母亲已经准备好了一摞黄表纸,看我们回来,点着围着我们浑身上下烧一遍,然后放到地上烧透。
这一道很关健,关系到我们是不是能睡得安稳。
不该来的,一定不要来。
3、
需要说清楚的是,这些都是属于民俗活动,不是迷信,更不可盲目否认。
尤其是上了几年学,就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我也曾经把这些当做迷信,也曾经不屑一顾。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事情蕴含的意义就体会得越来越深刻。
母亲帮我看孩子的那几年,只要是这几个日子回来得晚,母亲都会让我到炉子之前,转圈烤一遍。
我很理解老人的心,也很配合,到现在就觉得很有必要。
我现在住的这个地方,是所谓的新城区,住了四五年了,人才慢慢多起来。
刚搬来的时候,感觉很冷清。
我生活也算比较规律,晚上也很少出去。
有一天晚上,朋友叫出去吃饭,到了之后,朋友很郁闷,说一桌人有一半没来,各有原因。
那我们就专享了这一桌酒席,感觉整个饭店也有点冷清。刚出饭店门,就感觉气氛不对,怎么这么多在路边烧纸的人。
朋友一拍脑袋,怪不得人家都不来,今天是鬼节。
十月一的这个鬼节,正式的名称是寒衣节。烧纸,就是送钱。送过去之后,麻烦各位先人到附近商场,自己选选款式, 捡最喜欢的,最保暖的买。钱,有的是!
没人给烧钱的,多少心里就不开心了,出来看谁不顺眼,折腾他一下,也不是不可能。
知道了这回事之后,这一天晚上是能不出去的就尽量不要出去了。
那天孩子看我出去又回来,我也给他讲了一下原因。
我是要告诉他,很多传统的东西,可能不需要追根究底,非得较真。
我们作为普通人,心里有这根弦,多少就可以约束自己的行为,多少心里有点敬畏,也许就能在不知不觉中躲过很多未知的事情。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善意使用,如有异议请联系。本文与现实生活没有任何联系,欢迎阅读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