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这土地艾青 《我爱这土地》配画

时间:2023-04-27 08:47/span> 作者:tiger 分类: 经验 浏览:220 评论:0

《我爱这土地》 艾青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这就是抗战全面爆发后1938年诗人艾青对自己生命意义的最好诠释。这一句是《我爱这土地》第一节的最后一句,把作者对这片土地、中华民族和祖国的挚爱抒发得啼泪、带血,更是表达了为国家甘愿奉献一切的爱国情怀——哪怕是生命。

艾 青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涵,号海澄,笔名莪伽、克阿、林壁等。浙江金华人。18岁就读于杭州 西湖艺术学院,第二年勤工俭学到法国巴黎留学,研修美术并开始接触欧洲现代派诗歌,而中国新文化运动也早已成熟。1932年回国后,受进步思想影响,参加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时年32岁。同年被捕, 在狱中第一次以“艾青”为笔名开始写诗,《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成名,1935年出狱后出版第一本诗集《大堰河》。

《我爱这土地》一诗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在日军占领东三省以及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不屈不挠的中华儿女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除军事抵抗外,用各种方式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此时诗人艾青以“我以我血荐轩辕”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愫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诗人为什么要“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暴风雨”、“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还有那“无比温柔的黎明”等等无不深深地沁透着艾青那“忧郁”而不消极的情感,这只“鸟”放眼望去,国土沦丧,满目疮痍,胸中情感的潮水奔涌而出。第二节仅仅两行更使本诗的意境、主题得以升华,对国土深沉的爱——这情感是如此真挚、热烈,而又一无反顾!

流淌着热血与泪水的诗,震撼于她给予我们力量的同时,又诠释了什么是文学之美!运用象征、比喻、排比和设问等修辞,用直抒胸臆的文字展现给我们,一气呵成,相得益彰,把义无反顾的力量之美、英雄豪迈之美和诗歌的情韵之美、德操之美融为一体,呈现出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与不畏强敌的抗争精神。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