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诸葛亮的俗语 诸葛亮传说故事俗语

时间:2023-04-26 12:41/span> 作者:tiger 分类: 经验 浏览:7676 评论:0

中国悠久的历史,在千百年的生活当中,中国创造了丰富的俗语,而这个俗语不光是为了教育惊醒后人,其背后其实都有非常有趣的故事。像“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前后主角就反差得让人疑惑。

大家都知道,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国杰出的军事家、谋略家,那聪明才智和个人功绩放在历史长河中也是屈指可数的

而皮匠说是那些底层利用皮革制作物件的人,加上个臭字显得更平庸无能的意思了,臭皮匠就说的是才能平庸的人。

这么一看来,两方完全不同行业,不同曾经,就是八竿子也打不着呀!

不禁让人都想问一下,怎么把臭皮匠和诸葛亮扯在一起呢?这个就要从背后的俗语典故说起了。

赤壁之战剧照

三国演义中,在公元214年,曹操号称挥师80万出征东吴,在赤壁双方大战一触即发,诸葛亮与周瑜暗斗智谋,承诺三天内造十万支箭拿来破曹军只用,出了“草船借箭”之计。随后安排好船舶、人员,诸葛孔明算准时机、风向,便命随从部下三人,在各小船两边插上草靶子,再以布幔掩盖制作成稻草人。

完成后三人回报军师,并提出这样布置不生动,恐让曹军看出破绽,导致计划失败,虽然三人心有一计,但却先不说,明日安排好领军师看。第二日,只见每艘小船的船头还是都立着两三个稻草人,但套上皮衣、皮帽,看起来就像真人一样,如果再置于薄雾当当中,定然分不出真假。

后面曹军果然中计,把成千上万箭雨往假人身上落,这三人便成功助力诸葛亮赢得三日造十万箭的赌约。(补充一下:《三国志》记录历史上草船借箭的真实主角是孙权)。

所以,可以看出三个虽然才能平庸的人,若能同心协力集思广益,也能提出比诸葛亮还周到的计策,后面就有了这个俗语。

但是,最早这个俗语是这样说的“三个臭裨(pi二声)将,顶个诸葛亮”,这里的裨将是古代军中一种官职,指的是副将,大家想想也明白,行军打仗这种活,是一个团体才能完成的,看有一个人的能力怎么可能打胜仗。所以在古代军队中有成熟的战略指挥和战役的商讨制定团队,裨将作为副将肯定也会参与出谋献策,虽不及张良孔明,但是也有才能的人。

所以才会说三个臭裨将,顶个诸葛亮。但因为裨将二字和皮匠二字同音,在后面的逐渐演变中就改成了皮匠这个角色。才有了现在的“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说法。这里面其实也表现出了普通大众不甘平庸,也不自我贬低的心态,主要想表达人多智慧多,有困难,有事情经过大家商量,就能商量出一个好办法来,所以用皮匠这个词更能够体现这个俗语想表达的思想。

而且“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个俗语还有后半句也是相当经典的,就是“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据传后面半句典故来自于诸葛亮安排“马谡守街亭”,最后马谡自负而为没守成功,也间接导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所以后半句说的是这种不负责任,任性而为,不顾团队整体的人比如会导致整个团队的失败。

这前后两句俗语传达的思想对比再结合历史典故,不得不感叹古人的聪明伶俐,还有强大的总结能力呀!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