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历代皇帝 明朝最狠的一个皇帝
熟悉明朝历史的朋友们应该都清楚,明朝从朱元璋开始,一直到崇祯皇帝朱由检结束,总共历经了两百多年,16位皇帝。
而对于他们的皇陵祖地,昌平天寿山下的明皇陵来说,应该也有16座皇帝灵柩才对,可事实却是:昌平只有明十三陵。
难么,还有三位皇帝葬在了哪里,为何没有进入明皇陵中?
听我掰扯掰扯,您就明白了。
一,洪武开国,定都南京
首先第一个没有进入明十三陵的,就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那作为朱家王朝的创始人,朱元璋为何带头“不进”明皇陵呢?
原因很简单:
因为从东走西奔混饭吃,到走投无路投义军,再到被逼无奈争天下,最终就这么“稀里糊涂”登上皇位的朱元璋,大半辈子的活动轨迹都在南方,且基本都集中在江浙皖一代,这也是他为何定都在南京的原因之一。
说白了即:俺老朱本就是这里的人,这叫什么,这就叫做落叶回归根。
既然都城都定在南京了,那么驾崩后的灵柩自然也是要落户南京的,这就是后来的明孝陵。
后来“非法篡位”的明成祖朱棣为了巩固北方疆域的统治,防止蒙元残部的卷土重来,最终又将都城由南京迁往了北京。
自此后,明朝皇帝们的灵柩便就有了一个“新家”:北京昌平天寿山下的明皇陵。
可怜朱元璋也成了明孝陵中躺着的第一个,也是唯的一个明朝帝君。
二,建文迷踪,生死不详
第二个没有进入明十三陵的则是明朝的第二个皇帝:建文帝朱允炆(朱元璋的孙子)。
朱允炆登基之后,便下令与民休养生息,发展农桑,整顿吏治,倒算是个当皇帝的料,但生不逢时的他却不应该当皇帝?
两个原因:
1,他不是朱元璋的儿子
自古以来,皇帝传位,除非是没有儿子,或者儿子死绝了,否则哪会传给孙子的,比如说乾隆那么优秀,康熙喜欢得他不要不要的,可最后不还是把皇位传给雍正了吗,这叫什么?这叫子承父位,天经地义。
可这朱元璋倒好,放着二十几个儿子不传,却偏偏要将皇位传给大孙子朱允炆,试问,儿子们能答应吗?
2,遇到了朱棣
还有就是若朱允炆的叔叔们皆都是如二叔朱樉那样的庸才也罢了,可偏偏却出了一个智勇双全,文治武功都与其父朱标不相上下的四叔朱棣,请问,他朱允炆即使再有能耐又怎能应付跟他父亲一样出色的大人物?
其实在朱元璋在世之前,朱允炆便就询问过他:
“皇爷爷若选我做皇帝,为何又要留这么多叔叔伴在旁边?”
朱元璋笑道:
“傻孩子,有你这些叔叔们镇守边关,你这个皇帝才能坐得稳呀!”
然朱允炆闻言后,却愁眉不展的反问道:
“那要是我的那些叔叔们造反了该怎么办?”
朱元璋微笑摇头:
“都是自家人,怎么可能?”
——
结果,还真被朱允炆给说中了......朱棣不但反了,且以清君侧的“美名”发动了靖难之变,最后居然还成功了,可谓名利双收。
反观朱允炆,可就相当凄惨了,皇帝宝座丢了不算,还被歹人一把火烧成了灰烬,最后连渣滓都没留下。(《明史》记载)
既然连尸骨都没留存,又怎么能够进得了明皇陵?
因此,这朱允炆之所以没能够魂归祖地,完全是因为生不见人,死不见尸,实在没办法入殓。
讲到这里,或许有些读过野史的人会出来狡辩:
说什么朱允炆根本就没有死,早就被一帮高僧给救了,后来明末清初的朱三皇子就是他的后人,还有一种说法就更为夸张,说朱元璋早知道朱棣要反,因此,事先就为朱允炆挖了一条逃生地道,据说这条地道一直能通到新疆,相当隐蔽。
在这里,我们姑且就算朱允炆没死......可又有什么用?
是能够斗得过朱棣,还是能再展宏图,参考一下秦时明月的《明朝那些事》我觉得还是挺靠谱的:
朱棣为了自己大侄子的生死可是操碎了心,先后派出了两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分经水路,国内外两条路线去寻找,其中走水路国外线的就是大名鼎鼎的郑和,对,你没有看错,朱棣让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其实并不是为了拓展疆域,大搞海外贸易,而是给寻找朱允炆打幌子。
至于走陆路国内线的,就是胡濙,一个生下来由白发慢慢长成黑发的奇人,反正就是一个既有学问且嘴巴非常紧的“懂事”人。
据说,最终走水路国外线郑和虽然没戏,但这朱允炆的下落的确还是被走陆路国内线的胡濙找到了,且胡濙还有幸见到了建文皇帝一面,并得到了一句朱棣最想听到的话:
“四叔,你的确比我适合做皇帝——”
总之一句话:你朱允炆已经灰飞烟灭了,又怎么能进皇陵?
三,兄弟阋墙,憾未入陵
至于这第三位没有葬入明十三陵的皇帝,说起来有些唏嘘,但更多的还是让人慨叹命运弄人......那这位皇帝到底又是谁呢?
且听我细细道来:
却说,宣德十年,明英宗朱祁镇(朱棣的重孙子)登基,据说,朱祁镇能力没多强,抱负却不小,他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想像其祖父明成祖朱棣那样,策马扬鞭,横扫漠北,做一个饮马江湖的战场皇帝。
终于,在正统十四年蒙元残部瓦剌部族,公然兴兵进犯北境一事上,让朱祁镇找到了机会:
“宵小之辈,也敢猖獗!”
于是,我们的镇哥在不顾众人的一致反对声中,决定御驾亲征,且还是那种说“战”就“战”型的。
公元1449年九月一日(各位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小朋友们请一定要记好了这个日子,当你们正高高兴兴,开开心心背着书包迎接新学期开学潮的时候,我们的镇哥此刻也正满心欢喜的开启了他御驾亲征的“幸福”征程),朱祁镇率领着号称五十万,其实只有二十万人的大军浩浩荡荡的踏上了御驾亲征瓦剌的征程。
结果可想而知:我们镇哥的大军在后继粮草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毫无悬念的在土木堡被瓦剌部族围了个水泄不通,最终,五十万大军全军覆没,而他自己也“光荣”成为了明朝历史上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被外族生擒俘虏的皇帝。
正所谓:家不可一日无主,国不可一日无君
怎么办,总不能哭着喊着乞求瓦剌放人吧,到时候人家不讹死你才怪,于是,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之一,明朝仅次于圣人王阳明的伟大人物于谦,仅用了一句话便就解决了一朝文武皆都认为不可能解决的问题:
“重立新皇,让瓦剌妖人们空欢喜去吧!”
于是,公元1450年,在朱祁镇被俘后的第二年,明朝历史上第七位新皇帝明代宗便诞生了,他就是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
见到手上的王牌顷刻之间变成了弃子,瓦剌急了,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于朱祁钰登基后的第二年,也就是1451年,便就将朱祁镇给放了回来:嘿嘿,给你们弄两皇帝,看看你们怎么办?
结果,朱祁钰可真急了,为了防止哥哥复辟,居然将他给软禁在了夏天连纳凉之处都没有的南宫之中。
不过,还别说,这朱祁镇在蒙古待了一年倒是学会一大招:忍,像忍者神龟一样能忍,于是就这样,等啊等,终于在景泰八年,也就是1456年,弟弟朱祁钰病危之际,朱祁镇里应外合,与徐有贞,石亨一伙成功登临奉天殿(皇帝上朝的地方),完成了复辟。
后来,就在朱祁镇重新登基后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内,本来还能撑上好几年的朱祁钰便就莫名其妙的因病重”驾鹤西归了。
而伴随着朱祁钰离奇死亡后不久,他的皇帝名号也跟着被废了,并且还被安上了“不仁不义,不忠不孝”的“恶”名,最终以亲王的规格,被埋在了北京西山景泰陵中。
就这样,明朝的第七任皇帝就朱祁钰,也就这么撼然与明十三陵失之交臂了。
总结:
明朝共有16位皇帝,为何昌平只有明十三陵,还有三帝葬在了哪里?
一,朱元璋,开国老祖,定鼎金陵。
二,朱允炆,生死不详,四海为陵。
三,朱祁钰,登基八年,未得帝位。
您了解了吗?
谢谢观赏!
关注我,总会给您带来不一样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