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西风瘦马 《枯藤老树昏鸦》歌曲
古代女子社会地位低下,多沦为男子的附庸,尤其是在宋朝以后,这种趋势更甚。宋明理学的出现,对女子束缚的礼教兴起,正所谓“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而到了明、清时期,对女子的要求则更甚,不仅有从身体、心灵上的裹脚、贞节牌坊等,还有在思想上要求的三从四德。
正是这种畸形的男女社会地位,也为一项畸形行业的出现、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土壤,而这个行业便是“扬州瘦马”。
说起“瘦马”,很多人首先映入脑海的必然是马致远的那首元曲《天净沙·秋思》。一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作者用枯藤、古树、乌鸦、小桥、流水便勾勒出了一副萧瑟景象,而古道之上,一匹消瘦的马驮着游子在慢慢前行。读罢,落拓游子、凄苦的形象便已然跃然纸上。
那么这“扬州瘦马”,可是扬州地区贩卖马匹的商业行为吗?并不是的,虽然叫“扬州瘦马”,可这个“瘦马”却与《天净沙·秋思》里的瘦马全然不同,这里的瘦马,指的是人,一群社会地位低下的女人。之所以叫“瘦马”,一来是居于其中的女子必须要身材瘦弱,盈盈可握;另外一个就比较现实了,瘦马虽瘦,但到底也是商人们用来交易的商品。
女子成为了商品?没错,就是这样残酷。
在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少遭战火、经济持续发展,尤其是扬州地区。扬州,在当时不仅仅丝织业发达,而且还是全国最大的盐商聚集地。商贾们通过这些暴利行当,赚得盆满钵满,有了金钱自然便开始追逐享乐消费。于是在男女地位畸形,富贾又有消费欲望,相比应之下“贫者几无立锥之地”,由此扬州瘦马诞生。
穷人们生活无以为继,又重男轻女,为了缓解家庭负担,也只得将女儿售卖给牙婆、牙公,而这些富贾、权贵,则从中嗅到了价值所在。与饲养瘦马育肥之后,再做出售一样,他们选择从牙婆、牙公手中购买这些女子,然后培养几年、十数年,然后再卖掉,如此低进高抛,一本万利。
当然,即便是如此也并不意味着所有的被售卖的女孩儿,会被培养成“瘦马”。这种挑选正如上面我们所说的瘦弱、盈盈可握之外,还有一点那就是脚。理学蔚然成风,明、清以小脚为美,三寸金莲也成为“瘦马”之中的上乘之选,如果一个女孩大脚、没有裹足,甚至连成为“瘦马”的资格也不一定具有。
而有了这些外在的形,便是对女子的定品。没错,这种完整的产业链之下,商贾、权贵还会对女子的才智进行定级,资质最优的教她们“琴棋书画,形体化妆,百般淫巧”;二等的瘦马,要学会识字弹曲,管理账目;至于三等的瘦马,能够掌握基本的生活技巧即可,“油炸蒸酥,做炉食、摆果品、各有手艺”。
这种瘦马的培养,过程冗长,教习费用自然也相当昂贵。但由于市场上,买家众多、商贾权贵云集,却并不愁销路。在将一、二、三等瘦马明码标价,由他们一一选择之后,即便是有售卖不出的,亦可以卖入烟花柳巷。
商人便在这种进出之间,实现了赚取大量金银。至于这些瘦马的命运,则就相当凄惨了,以商品方式进行的买卖,运气好能生育一儿半女尚可苟安,若是运气不好,被打骂、折辱而死的比比皆是。
不得不说的是,就连我们憎恨的角色《金瓶梅》中的潘金莲,也是瘦马出身。她确实该被人指责,但另一方面却亦是一个可怜之人,父亲去世生活无着,母亲才有了这下下之策让她做了瘦马。而在明、清两朝,扬州瘦马的兴起既是社会风气的反应,又是社会地位的反应,这样大行其道的人口买卖实质上是一部封建社会思想发展到了极致之下女子的血泪史。
这种行为,令人发指,同时也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