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寒三友的诗句 赞美岁寒三友的古诗

时间:2023-04-24 18:57/span> 作者:tiger 分类: 经验 浏览:6864 评论:0

岁寒三友是中国人的散文,是中国人心中的诗。苏东坡被贬黄州居“雪堂”时种植了梅、松和竹,并以之自勉曰:“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据说这就是“岁寒三友”之典故的由来。

梅,有“梅逸士”之称。《画梅题记》中说:“梅于众卉中清介孤洁之花也。”梅是没有花的季节里的花,是冬天里的雪戎花。梅之品格高洁冷逸,清涟而不妖,是冬天里的一股甜潮。中国人喜欢踏雪寻梅,其实是在寻找心里的春天,春天孕育于梅的呼唤。所以赞梅、赏梅、咏梅,是期盼春天的到来,在梅中可以嗅到春天的气息。梅应验了雪莱《西风颂》里的诗句:“冬天来了,春天尚遥远吗?”梅把冬天凄清苦楚中的苦难铸成了中国人内心的欢乐和清奇超逸的品格。梅是开在中国人内心深处的,中国人从梅中可以看到自己的灵魂,梅就是中国人的魂。

如果说梅是中国人心灵中“少女的祈祷”的话,那么松是雄浑挺拔的英雄中的伟丈夫。《论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秦始皇登泰山时曾避雨于五棵大古松之下,五棵苍翠挺拔的古松因有遮雨之功,秦始皇遂赐这五棵松以爵位为“五大夫”,于是“松大夫”由此得名。松含雄奇于淡远,苍厚古朴,峥嵘倔强,气势磅礴,他的质朴、温厚、深沉、遒劲、庄重、卓拔的个性给人以安详持重的感觉。

中国人爱慕松,敬佩松,崇拜松,是因为松孤傲挺拔、不卑不亢,风吹不折,雪压不断。他扎根于岩石的缝隙又咬定青山不放松,忍受艰难困苦而又有耐力的品格,就是古典气质的中国人品格的写照。松一年四季都郁郁葱葱,刚劲雄拔,生机盎然,追求阳光,有股文天祥的《正气歌》所云“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的光耀日月,万古长存的浩然之气,使人对未来充满了信念。而风入松的涛声,松鹤延年的神交,使中国人觉得匆匆生命的岁月处于忘乎自我的永恒的和声之中。松是中国人的魄。

许多中国字就是一副画,竹就是其中的一副。竹是中国人续梅和松的“一咏二咏,意犹未尽,故三咏之”的慢板。竹是中国古典美学中肃穆而不伤感的境界。晋左思《招隐》曰:“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丝竹入画,泉水幽鸣,故竹是中国园林中的点化之妙。竹是径直的,但竹笋却睡在中国人的心里,破土后立在中国人的胸里。中国人对生活不屈的意志,就是因为人人心中都有一根成竹。雪竹压而不折的韧性,是中国人于生活的重压之下也对生活成竹在胸的写照;苦竹弯而不倒的柔性,是中国人忍辱负重而又极具张力的象征。竹有强韧的力量,也有温柔的性格,他志趣深远,却淡泊宁静;竹径通幽,叶微而义大。竹心虽空翠,蕴乎其中的却是古雅之士心静理琴,恬淡冲虚于无我之境的禅意。中国人对竹有种天授的情愫,以君子雅士称之。据传关羽吟竹曰:“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莫嫌弧叶淡,终久未凋零。”竹是中国人的精神。

白居易于《与元九书》中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梅松竹就是中国人性情的传神写照,这三个字诗意的光泽是中国人情感中最纯真的化身。他们之所以能感动中国人,是因为即使普通中国人不能对其品格达之于笔,也能了然于心。

◎本文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