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时间 汶川地震时间巧合
2008年5月12日,这注定是让中国人难忘的一天,因为在这一天四川省的汶川县发生了大地震。
这一次地震的规模十分大,地震波及了大半个中国以及东南亚的多个国家,成了新中国有史以来波及范围最广,破坏力最强,而且也是损失最为严重的一次地震。根据官方统计:汶川地震一共造成了69227人遇难,1900多万人流离失所,受灾人口更是高达4600万人。
在这一场灾难发生之后,本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全国各地纷纷向汶川地区捐款。
当时毛泽东的女儿李敏在得知消息之后,情不自禁的落下了眼泪,觉得应该为灾区做点什么。于是她就找到了毛泽东的儿媳妇邵华。她倡议毛家向汶川地区捐款,发挥父亲那光荣且伟大的爱国情怀。
邵华当时身体垂危,但仍旧心系灾区,躺在病床上听到李敏的建议之后,感觉到十分有必要,所以把毛家的几个小辈喊来,和他们一起商量捐款的事宜。
在李敏的倡议下,在邵华的支持下,毛家陆陆续续向灾区捐款了十万。其中毛新宇(毛主席的孙子)夫妇向灾区捐了3.4万元,孔东梅(李敏的女儿)向灾区捐了3.3万元,王效芝(李讷的儿子)向灾区捐了3.3万元。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要知道毛主席的后人并不怎么宽裕,李敏的生活更是十分的朴素,常年穿旧衣服,就连门口的灯坏了都舍不得修。但是面对灾区的灾情,她还是忍不住落泪,并且为灾区捐款,献上了一份力。
毛主席的女儿李敏为什么生活如此朴素?为什么对灾区却如此不朴素?这其实还要从她幼年说起,因为这些都离不开父亲的谆谆教诲。
1936年,李敏出生于陕西省的志丹县。
当时的条件十分艰苦,毛主席和贺子珍就住在一个普通的窑洞中。因为窑洞常年荒废,所以在毛主席入住的时候很是破旧,不说灶台、家具,就连一张床都没有,他们只能临时搭了一个土炕。
艰苦的环境并没有动摇毛主席的革命意志,在这种环境下诞生的李敏也十分清楚父亲的革命情绪,同时也十分理解条件的艰苦。在日后回忆起这段历史,她更能体会革命成功的来之不易,同时更加坚持发扬父亲艰苦朴素的精神。
在次年,贺子珍奔赴苏联学习、治病。而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日理万机的毛主席更加没时间关注这个尚在襁褓中的女娃娃。
随着抗日战争的发展,侵华日军的铁蹄肆虐中国大陆,尤其是华北平原,而邻近华北平原的延安地区也受到了一定的波及。
在这种情况下,毛主席就更无暇顾及女儿了,于是不得不将4岁的李敏送往苏联,一方面是因为没有时间照顾,另一方面也是希望李敏能够多陪陪贺子珍。
在苏联的日子也十分苦,年仅四岁就背井离乡,远离父亲,这该是多艰难的事啊。毛主席他也心疼女儿,但是没有办法,作为红色巨人,作为党和军队的领导者,他不能为了女儿就丢弃革命工作,所以作为毛主席的子女,毛家后代经常为革命做牺牲,当然牺牲最大的就是毛主席的儿子毛岸英,为革命奉献了宝贵的生命。
战事焦灼时期,毛主席甚至没时间给李敏写信,没时间关注这个女娃娃,以至于李敏长期不知道生父就是毛泽东。在苏联时期,哥哥(毛岸英)指着毛主席的伟人像说这就是我们的爸爸,李敏甚至还认为哥哥是在骗她(出自《我和父亲毛泽东》)。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这两场战争都关系到民族的命运,中国共产党的未来,毛主席自然不会为了儿女情长而耽误民族大业,于是在很长一段时间他都无暇顾及子女,一直到1947年,随着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他才开始让女儿李敏回国。
但是当时也只是安排在了哈尔滨,毛主席并没有把他们接到北京,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他才把思念已久的女儿接到北京读书。
4岁离开中国,一直到现在毛主席都没见过女儿,尘封多年的亲情一瞬间涌来,毛主席顿时眼含热泪。谁家父母不想女儿啊,谁家父母能舍得把年幼的女儿送到外国啊,舍不得,但是情势所迫,革命需要。晚年的李敏在回忆录中十分能理解父亲,同时也为父亲感到骄傲,也希望能够传递这份大爱无私的精神。
为啥李敏叫李敏而不是毛敏?就是因为在延安时期,为了革命的需要,毛主席就用了李德胜的名字与国民党反动派做斗争,同时为了更好的保护女儿不受伤害,所以并没有用毛做姓氏,而是用李做姓氏。
而李敏在理解父亲之后也并没有改姓氏,即使新中国成立了,她仍旧保留李姓,就是为了铭记胜利的来之不易,同时也为了能时刻提醒父亲与国民党反动派做斗争的精神,而且最关键的是李姓不会受到重点关注,如果是毛姓,那很多人可能就会故意奉承,于是毛家的后人很多都是用化名,毛岸英同志的化名就是杨永福。
你看,从李敏上学的时候就开始注意这些问题了,作为毛主席的女儿,她并没有向孔家二小姐利用父亲的权势过奢靡的生活,而是与同学们一起过朴素的生活,同学们做什么她就做什么,很多事都是亲力亲为。
因为回到了北京,所以毛主席也能多关心关心女儿,于是毛主席经常给女儿灌输一些教诲,其中灌输最多的就是毛主席的子女不能搞特权,不能仗势欺人,要时刻记住艰苦朴素的日子,并且在日后的生活中也要戒骄戒躁,要与普通百姓一样生活,衣食住行都要艰苦朴素。
当然,不仅是在日常生活中要艰苦朴素,就连李敏的婚礼都是一样的朴素。
毛主席十分重视女儿的结婚,并且十分热心地关注女儿的丈夫,以及未来的公公婆婆是干什么工作的。
李敏是属于自由恋爱,她的心上人是北航的学子孔令华,在结婚之前李敏都没有问孔令华的父母是干什么的,因为李敏认为恋爱无关父母的身份,一直到父亲的过问,李敏才知道应该了解一下孔令华的家庭,毕竟现在已经涉及到谈婚论嫁了,总不能一无所知吧。
孔令华的父亲是孔从洲。孔从洲虽然是国民党的将领,但是他十分开明,曾担任西北民主联军军长,而且还参加过西安事变。如果不是孔从洲解除了南京国民党在西安的军队、警察、宪兵、特务的武装,活捉蒋介石还是有一定的难度,西安事变能不能顺利进行也是未知数。所以毛主席评价孔从洲是老实人,在得知孔令华的父亲是孔从洲将军后,毛主席甚是满意。
1959年,毛主席在百忙之中抽空参加女儿的婚礼。这一场婚礼非常朴素,来宾也只有三十多人,同时也只办了三桌酒席,每桌只有八个菜,肉菜为数不多,大多还是素菜。任谁也想不到,毛主席的女儿结婚竟然如此朴素。当然,更朴素的还在后头,那就是女儿李敏结婚所用的家具都是旧家具,饶是如此,这些旧家具还都是借来的。
这一切都离不开毛主席对李敏的教诲,要知道毛主席在建国之后一直提倡“勤俭治国”,对奢侈浪费的行为十分不耻,就连工作人员给毛主席办生日宴席,毛主席都大发雷霆,无论他人怎么解释,怎么劝说,毛主席都坚持不肯出席,只是简单吃了一碗长寿面。
勤俭治国的理念来源于史书。因为毛主席在阅览史书的时候,发现很多王朝的灭亡都是毁于奢侈腐败。就比如清朝末年时期,光绪帝大婚,就仅仅一个人的婚礼就花了500万两白银足够购买五六条致远舰。不把钱用来建设国家而是用在皇帝结婚上,这一点也是清朝灭亡的一个原因。
所以毛主席对奢侈浪费的行为十分痛恨。他多次倡议要勤俭节约,不仅个人要勤俭结婚,更是要成为党和国家的优良作风。为了能坚持勤俭节约,毛主席以自身做起,以自家做起,做任何事都本着艰苦朴素的精神。因为他知道只有自己做好了带头的榜样,老百姓和其他干部才会效仿,这样下去才会使勤俭节约的精神发扬光大。
所以毛主席的衣服总是破了补,一件普通的睡衣足足打了73个补丁,就连一件毛巾都打了54个补丁。毛家的后人受到毛主席的教育,更是看到毛主席亲自坚持艰苦朴素的生活,深受影响的毛家后人一直坚持将毛主席的精神发扬光大,对自身要求十分之高。、
1964年,李敏进入国防科委工作,而在工作之后就搬离了中南海。因为毛主席公私分明,就连毛主席住在中南海都要交房租。当时的“菊香书屋”每个月房租费高达125.02元,毛主席的工资有三分之一都用来交房租了(ps:毛主席坚持不肯享受行政一级的待遇,主动降级到行政四级,与大将们持平,享受404.8元的工资待遇)。
因为刚刚工作,所以李敏的生活还是比较艰苦的,于是毛主席就从自己的稿费中拿出一点钱来支援他们小两口的独立生活,每个月三十块钱,虽然不多,但也是毛主席的一番心意。而且习惯朴素生活的孔令华、李敏夫妇也没有什么大的开销,生活也算能过得去。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蒋介石的儿子蒋纬国给杜聿明的母亲送生日贺礼的时候,足足送了3000美元。两相对比,高下立判。国民党毁于腐败,而共产党正是因为坚持勤俭朴素的作风,才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才建立了新中国。
自从搬离中南海后,李敏一家的生活和普通家庭一模一样,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没有什么区别。李敏夫妇靠着微薄的工资生活,不仅要抚养两个孩子,每个月还要寄些零用钱给母亲贺子珍。
这就是李敏的生活,几十年如一日。而且在李敏接受电视台的采访时,李敏也坦然说道自己那朴素的生活。儿子从小就穿丈夫的旧衣服,女儿穿哥哥的衣服,自己的旧衣服更是常年不换新衣服。这样的生活任谁也想不到是毛主席女儿的生活,因为这也太朴素了,就连他的丈夫有时也不能理解,但是李敏却坚持过这样的朴素生活。
一方面是来自父亲的教诲,另一方面就是想把父亲的精神发扬光大。
要知道他们顶着的可不是一般的光环,完全可以说是顶级光环了。作为毛主席的女儿,她的一言一行都会引起关注。在这种情况下,发扬艰苦朴素的作风更能宣传父亲所提倡的“勤俭治国”的精神,同时也能让人们更加接受艰苦朴素的生活,毕竟就连毛主席的女儿都如此朴素了,自己还有什么理由奢侈浪费哪?
晚年的李敏身体十分不好,因为早年的颠沛流离和艰苦条件导致她的身体没有打下一个健康的基础,羸弱的身体饱受病魔的袭扰,所以很少出门,常年居住在北京景山的一个普通小区。
记者来到李敏家采访的时候,印入眼帘的就是陈旧的家具,而在家中摆放了毛主席的遗像,并且在遗像旁边还有带有“继承爸爸遗志”的绢带。李敏一生致力于继承父亲的遗志,尤其是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门口走廊的灯坏掉了,李敏长期没有修。一方面是她出门少,另一方面就是没有必要,毕竟电也要节约,一滴水、一度电都要节约起来,毕竟积少成多嘛。但是考虑到确实不太方便,于是记者临走前帮李敏修好了灯。
对自身要求甚严,但是在面对灾区的灾情时,李敏还是忍不住落泪了。于是李敏找到了邵华,因为当时李敏、李讷都已经出嫁了,当时只剩下邵华(毛岸青的夫人、毛主席的儿媳妇)一个人撑起毛家。
躺在病床上的邵华十分虚弱,但仍旧心系灾区,在得知李敏的倡议后,觉得捐款十分有必要,但是她们这一代都已经老了,行动都已经不方便了,于是就让毛家的小辈们负责捐款的事宜。
这也就有了上面的一幕,毛家的三代纷纷向灾区捐款,尽管他们也并不富裕,但是仍旧慷慨解囊。艰苦朴素是优良作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也是优良作风,而此时这两种伟大的作风都在毛家后人身上体现了,一时间引起一片好评。
在三个月之后,邵华去世,临终未能看见祖国举办的北京奥运会,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目前李敏尚且在世,但是身体已经非常不好了。希望李敏同志的身体能够健康好转,同时也希望毛主席他老人家的精神能永远传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