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星星 地球的星星教育理念
今天,小贝老师想和大家来聊聊《地球上的星星》这部电影。
影片主人公8岁的伊夏,是个拥有自己快乐小世界的小孩,但在父母、师长、同学、邻居的眼里,他却是个不折不扣的笨蛋。
拼写,怎么学都会出错;数学,基本上答不出来;无法正常阅读,说“字母在跳舞”;成绩差,屡次留级……
在以考试分数为荣的大环境下,他受到的冷嘲热讽越多,表现就越差。后来,父母将他转至外地的一所寄宿学校,而老师的“棍棒式教育”摧毁了他最后的自信心。伊夏逐渐走向自闭。
幸运的是,这所寄宿学校新来了一位不按规矩出牌的美术代课老师尼克。
尼克老师在伊夏的身上看到自己曾经的影子,很快发现伊夏学习不好的深层原因:读写障碍。在尼克的引领下,伊夏重拾自信,克服了读写障碍,释放出自己惊人的绘画天赋和创造力。
可以说,是尼克拯救了伊夏,把他从濒临崩坏的边缘拉了回来。
伊夏就是那颗曾经被乌云遮蔽的黯淡星,因为有一位好老师慧眼识珠,为其拨开云雾,最终被人见到其光亮。
成绩不好,孩子就是“笨”吗?
知乎上有个提问:“为什么在中国很少听说阅读障碍和失语症?”
有一个高赞回答说,那是因为我们把各种障碍症统一称作:笨。
基因差异决定这地球上不会有完全一样的两个人。每个人都是特别的,当然每个人的能力也会有差异。
可又有多少孩子因考试成绩就被简单粗暴打上“好学生”、“笨学生”、“问题儿童”的标签?
就像影片中的伊夏一样。
在尼克老师之前,没有人看出伊夏的“特殊症状”,也没有人去深度挖掘他的天赋。他只能在家人的不理解、老师的责骂、同学的嘲笑中,陷入无人理解的绝望。
每一粒种子都有一片适合它的土壤。尊重孩子的差异,找出每个孩子身上的个性、优点、长处,让孩子自尊、自信,这是比一时的考试成绩,更重要的东西。
教育是让每个人成为更好的自己,拥有灵魂。
探索内心,让想象力飞一会儿
尼克老师的第一堂美术课上,不像以往老师让学生临摹物体,而是让孩子们自由画画。
有孩子问:“可是要画什么,桌子上什么也没有呀?”
尼克回复到:“这张桌子太小,容不下你们的想象力。探索你内心的画面,然后画在纸上。”
小孩子最是喜欢天马行空,可是为什么很多人感觉越长大,想象力就越贫乏呢?
可能是已经后天被“驯化”了吧,就像影片里提问的小孩一样。
而尼克老师践行的恰恰是素质教育,他关注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
哲学家狄德罗说:“想象,这是一种特质。没有它,一个人既不能成为诗人,也不能成为哲学家、有思想的人、一个有理性的生物,也就不成其为人。”
没有想象力的人,不会有创新精神;丢掉想象力的教育,会让后代丧失创新动力。
培养孩子的想象力,除了画画,其他方法也有很多。机器人编程、软件编程就是其中一种。
比如在贝尔机器人编程中心,指导师会结合动画、游戏、角色扮演等多种途径激发孩子的想象力,通过编程打造独创的机器人,让孩子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动手做中学会新创造,教会孩子不断表达自我、发展自我意识。
点亮微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传说中所罗门群岛的原著民,如果需要开辟森林做耕地,他们并不会直接去砍树。他们会一群人围着要砍伐的树木,进行恶毒地咒骂。要不了多久,树木就会自行枯萎倒地。
这是尼克老师为伊夏父亲讲述的一个小故事,它有逻辑上的bug,但不妨发人深省。
正如郑渊洁说:“人性的本质是渴望被欣赏,被欣赏能让孩子长成参天大树,贬低则会让孩子枯萎畸形。”
“棍棒教育”、“打击式教育”对孩子身心的摧残,在伊夏身上显露无疑,甚至差点摧毁了他的天赋才能。其实他是会发光的星星呀。
很多时候,孩子陷入不自信的困境泥沼,很大程度上是缺少了正确的教育引导。
在贝尔机器人编程中心,我们践行“有趣有爱”的价值观,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孩子。通过玩中做、做中学,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更容易激发,亦越容易通过亲手创造的机器人产生成就感和提升自信心。
这个世界,因为人与人的不同而色彩斑斓,因人类永无止境的想象力而日新月异。孩子都是地球上的星星,而教育的目的就是点亮这些微光,即便是黯淡的星,也会有光芒。孩子是未来世界的主人翁,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侵删。